读书 | 关注“时间的质量”,发掘被遗忘的“暗资产”

36氪的朋友们·2017-09-14 20:30
这年头谁都活得好用力,这几年谁没几分焦虑都不好意思说出去

编者按:本文转发自微信公众号“临公子的后花园”(hi-lingongzi),作者: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36氪经授权发布。

01 很多事情,可以成为瓶颈,也能化为利器

前几周出差时台风天,于是在候车厅+动车上读完了买了挺久但一直没看完的《暗时间》。

书不厚,挺适合作为短途路程等零碎时间伴侣。不得不说啊,程序员写的书太对我胃口了,节奏短平快,清晰明了,翻起来心旷神怡。我看完还安利给一起出差的项目经理。数学系毕业的他,看到书中被非常多人诟病的第三部分中「数学之美」、「快排」、「贝叶斯」等专业字眼时,露出了略带欣慰的蜜汁微笑。

为什么看这本书?港真,最近时间对我而言成为了瓶颈。想做的太多,可包括能力在内的各方面有限,久而久之发酵出对自己的诸多不满。

  • 比如,在某件事上投入的时间明明很多,收获却可怜兮兮。就像码字,效率悲凉。

  • 比如,原本认为已尽在控制中的任务,不断飞出的滑铁卢把计划打得支离破碎。

  • 比如,书买了好几个月,断断续续在高铁、动车、睡前翻了几页,再次打开脑子一片空白,只得托台风的福完整地重新看。

而在书中,作者刘未鹏不仅以码农特有的角度给出了别具一格的答案,更让我们发现了解决方法的更多可能性。

毕竟,如果你遇到困难,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孤单,你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遇到过,你踩过的坑里尽是前人的脚印。

02 关注时间的质量,才是正经事

前两天我找一份资料,在书架桌面上来来回回、进进出出快半小时,「叮」的一声,一转头,手机APP提醒我:您用于「工作」的番茄钟已经到点喽~

仰天长叹泪满面。

我们常满足花在某件事情上的时间,内心认定结果好坏应与时间长短牢牢绑定,不然,岂不是太亏了?可是,投入时间这个说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实际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

大学时期,我有个学霸舍友,每学期的一等奖学金从未落下,更令人发指的是:她可不是书呆子,实习打工旅游样样玩得666。

有阵子我整天死乞白赖地跟着她去自习,她去哪儿我去哪儿,她看哪门课我也看哪门,持续近3个月,疗效惊人:同样时间,舍友做完3套卷子,我做了不到2套都快吐了。

回头想来,我和舍友看似花了同样时间,实质相距甚远。

  1. 她能迅速进入状态。而我磨磨蹭蹭好几分钟才真正开始看书。

  2. 她能保持长期专注状态。而我手机一响、心里一烦、看书不顺、题目做不出来…分分钟注意力就被转到十里底外了。而这正是「暗时间」的意义之一: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人们对时间的利用率不同。

频繁切换任务造成时间成本增大、效率低下浪费的时间、学习之外的看不到的琐碎时间、干扰造成的效率下降、犹豫造成的时间浪费…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就像一根根细微的稻草,悄无声息的日积月累,最终决定了彼此悬殊的量级。

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习惯。远远胜于流于表面的投入时间数字。

兴趣同样如此,许多人以兴趣广泛为荣,从小到大在形形色色的表格中「兴趣」一览,总写得满满的,似乎视为某种人设的加冕,真是这样吗?

03 兴趣多,到底是不是件好事?

在作者眼中:

兴趣遍地都是,专注和支持以恒才是真正稀缺的。区别凡人和牛人的重要不同,并不是牛人拥有超过常人的兴趣,而是他们拥有超过常人的毅力,即性格里面有没有维持兴趣的火种一直燃烧下去的燃料。

否则啊,烟花易冷。

周围看到的、听到的实例数之不尽:

我喜欢画画,可总觉得没天赋。

我喜欢舞蹈,可自身韵律太差。

我喜欢瑜伽,可下班太晚了来不及练。

张爱玲说她最烦女演员一见面说第一句话:“其实我也很喜欢写作,只是因为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写。”

有兴趣难道不好吗?出发点自然是好呀,可很遗憾,一时兴趣是最不值钱的,充其量就是本能地对新实物好奇,没多久就变得意兴阑珊。

就拿经常被人传阅的那句话:只做你最感兴趣的事情,钱会随之而来。划重点的不是「兴趣 」,也不是「钱 」 ,而是「做 」 。其他,则是落地后的副产品。

兴趣也好,梦想也罢,看->想->做这一系列升级打怪,对应着最终你篮子里会是什么样的果子(或是压根没有)。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就想有三两兴趣,不求大富贵,只要小日子,难道有错吗?

04 那么,不鸡汤的聊一聊:努力究竟是为了什么?

曾看到这样的观点:知识付费这么红火,本质是人们为填补理想与现实的空隙而买单。人人都害怕被落下,至少不愿被贴上「不努力」的标签。

争分夺秒、压榨自己、营营役役、努力上进,这年头谁都活得好用力,这几年谁没几分焦虑都不好意思说出去(PS:突然发现,这句单押*5+双押*2…)。

身处社会洪流,有时你都不知道为什么,就如同站在高峰期的地铁站被人群推着向前走了。

这么努力,何必呢?

《暗时间》中的一段话,是我目前看到最理性的答案:

我们的努力是为了增大结果发生的几率,而不是为了那个确定的结果。

增大成功的几率,本来就是我们付出时间的原因。

谁都知道,好学校挤破头,好公司好工作万人争,说到底,那些金光闪闪的管道给你更多机会和可能性。水泥迷宫中,每个路口都是选择,选择一次对了没什么,两次也还好,只有持续做出正确决策的人,才能摘取终点处胜利的桂冠。

扒出你知道的大咖啊富人啊看看就知道,完全不存在懒人躺在钱堆里赚的逆天故事,个个勤奋得要命。命运这种东西,是无数变量交织的结果。

偶尔因素固然有,但实际上落在每个人身上的几率都差不多。

所以呀,不用再仰视买彩票中奖的万中无一啦,好运会落在好吃懒做的人头上吗?会呀,但我之前在文章中聊过一组数据,根据美国经济研究局的调查,近20年的彩票头奖得主,破产率高达75%,甚至过的比之前更惨。这样的结局,恐怕不是你想要的。

说白了,我们的努力,是为了在人生棋局中的每一步都尽可能得走的更好。

最后,书中提到的几点学习习惯,我选择几条认为很实用的分享给大家:

1、习惯去思考有个好处——避免焦虑。因为在分析到底是什么让你如此焦虑时,不知不觉大脑的工作重心就从情绪模块转向了推理模块啦。

2、学习和思考中,常问自己的问题:

  •  你的问题是什么?

  •  到现在为止,你有什么收获呢?

  • 假如讲给一个不懂的人听,会怎么样?

3、计划订长一点,自然就可以多获得准备的时间。你比别人往后多看一年,你就比别人领先一年的时间来准备,这个差别是巨大的。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事实上我觉得,人类浩浩荡荡的进步历史长河中,底层知识永不过时,大脑思维方式永不过时,学习能力永不过时,我们的行为也衍生于此。转来转去,原理就那么几样,只是在恰到好处的组合运用之下,散发出新的光芒和能量。

+1
1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