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实现80颗立方星同时运行,「Spire」将拓展更多行业应用

张达·2017-12-18 14:36
Spire是目前微小卫星领域进展较快的初创团队。

Spire Global 是美国一家卫星数据服务商,近期完成了7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投资方为The Luxemburg Future Fund。本轮融资完成后,Spire 将在卢森堡建立新的欧洲总部,并在明年将发射的微小卫星数增至80~100颗。

亚太区市场总监 Mark Dembitz 告诉36氪,团队的核心技术——“GPS Radio Occulation” 具备一定行业门槛。简单的说,GRO是利用卫星的GPS天线阵列接收经过中性大气和电离层折射的特殊信号从而获取相应参数。比如温度、湿度、经纬度等多维度参数做精准收集分析与预测,从而为行业客户解决过往基站无法解决的问题。正因如此,Spire在气象监测领域的精确度比传统的图像遥感有着极大的提升,随着发射卫星数量的增加,气象监测领域的创新机会也会随之而来。

截止今日,Spire GLobal 一共发射了40余颗3U微小立方星。  通过卫星星座网络,Spire除了上文提及的气象监测外,还在海事航运以及卫星导航落地了行业应用,当然Spire也会为一些私人客户定制专属应用。

以海事船运为例,综合地面已有基站,Spire的卫星网络能够以每27秒的间隔将AIS的信息做一次传输,即基本实现准实时效果。36氪此前曾报道过的「龙船科技」是Spire在中国区的第一个合作伙伴,双方主要的合作模式是:Spire提供原始AIS数据,龙船通过数据分析和加工处理,将原始数据产品化,即龙船的产品“船达通”。而船达通的主要模式向用户提供他们关注船舶的动态,并对全球船舶AIS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开发大数据产品,帮助从业者更好的判断市场趋势,做出商业决策。龙船创始人杜忠平告诉36氪,除了业务层面的合作,Spire会帮助龙船拓展东南亚的市场,而龙船也将帮助Spire拓展国内的海事客户。

回到Spire,Mark表示,作为目前微小卫星这条赛道里将卫星制造到数据应用都打通的团队而言,成本控制一直是团队最关注的要素之一,为此也有3个小Tips可以分享给36氪的读者:

首先,除了卫星零部件及系统为自主研发外,数据传输与地面接收设备都必须由自己掌握,只有做的足够重,才能够压缩成本,在行业应用层面,让客户有能力买单。

其次,选择尽可能多的火箭研发制造商,从中遴选中优质的客户,分摊潜在的事故风险。

最后,仿照NASA的方式,采用载荷搭载的方式运送火箭,即利用火箭一级分离后的剩余载力做搭载,这是国际上降低卫星发射成本的几种途径之一,也是比较适合微小卫星这类重量偏低的载体。

Mark 向36氪表示,Spire Global将继续扩充团队,将采集到的卫星大数据应用在更多的细分领域。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我妈昨晚10:30给我发微信,让我帮她买两张《芳华》的票。

2017-12-1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