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应用 | 区块链的可能性?当下还没有答案

方军·2018-02-01 10:25
区块链技术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通俗解释的话题,它是一个几乎所有人都尚未看清其未来的技术,仍在快速发展之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方军读书会”(ID:mindmeters),作者 方军

之前发表两篇专栏讨论区块链(之一之二),今天在面向大众的报纸又发了一篇。写的时候,我想的其实是艾伦·凯的名言:创造未来,而不是预测未来。我想的也是,互联网里面我们经历的一切,可能会重来一遍,「区块链是20年前的互联网」。

如果能记得起过去的经验、教训,又不被过去所束缚,那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未来。

区块链技术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通俗解释的话题,它是一个几乎所有人都尚未看清其未来的技术,仍在快速发展之中。但更难的问题是,区块链有什么用?对于区块链是什么、怎么开发,真关心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人可以去通过几本入门书对其有所了解。但对“它究竟怎么用”这个问题,现在所有人可能都没有可信的答案。

回到互联网的开始

我并不准备在这一篇短文中解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能性,而是试图把你带回到互联网热潮开始的时刻,让你一起开脑洞和畅想未来。

年纪稍大的可能还记得,在1990 年代末,IBM 在电视上做广告推广e-Business(电子商务)这个词,画面很容易懂,但实际上谁也没真正懂,包括IBM自己。

图片来源:IBM100

当时大概只有贝佐斯等少数人看到了通过网络卖书、卖货的e-Commerce(也译为电子商务)。

同时,不是看到未来的每个人都能将之实现,同样在网上做商品售卖的中国电商公司8848就未能持续发展下来,消失在互联网的记忆中。

“请注意,我将传送(teleport)一些匈牙利红烩牛肉给你。”1996年,IBM在《科学美国人》一则广告里这样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其实说起IBM的广告,我更喜欢这一则,因为我真的看懂了。

当时,IBM研究人员查尔斯·本内特创造了teleportation(量子隐形传态)这个词。

在技术层面,这迄今还只是科幻般的设想。但我们又可以说,它已经部分变成了现实,比如经过近年来的物质带宽、服务带宽的增长,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能把线下商品和外卖食品等服务迅速地“传送”到我们面前。

之一:区块链的“万维网”和“网页浏览器”还没出现

如果拿互联网产业发展之初的热潮跟现在对比,我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类似之处。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爱钻研技术本身的群体,技术极客们是技术进步的核心推动力。但通常,只有到了普通人也可用、能和各个领域结合起来时,技术才会真正带来巨大的变革。

在1994年那个时间点,网络本身已经发展多年,伯纳斯·李也已经发明了“万维网”(WWW),普通人可以使用的网页浏览器也已经出现,在各种条件具备后,互联网商业化开启了迄今已近25年的超级大浪潮。

类比而言,当下的区块链技术中的“万维网”和“网页浏览器”可能都尚未被发明出来,还有一个个难题等着钻研技术的群体去解决。

之二:互联网是属于实干派的

在当下,在已经了解或略微区块链技术的人群中,它的“去中心化”等概念是屡屡引发争论和广泛联想的话题。

如果是纯粹的技术性讨论,就每个根本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自有其意义。但是,这些争论可能又是无意义的。去中心化、匿名性只是中本聪创建比特币和比特币区块链时的一种选择,

这虽然迄今被证明是可行的 ,但它只是一种达成目标的手段而已,而技术手段会高速迭代。比如说,我们今天能够说清楚互联网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的吗?

互联网浪潮早期的历程告诉我们,将技术投入实用的变革最终是由实干者做出来的。

以互联网对新闻资讯的变革为例,当时有很多关于互联网传媒的深刻探讨,但真正带来变化的是新浪陈彤简单的四个字“海量快速”,以及写字楼里像南方工厂女工们一样工作的互联网门户编辑的人海战术。

类似的,今天在各个领域探索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人现在看起来可能不靠谱、不前沿不高端,他们其中很多会失败,但未来却必定是这群人创造出来的。

手段与目的之争:

区块链相关等领域中,其实一直存在两个群体:在网络中,人们通俗地称之为“币圈”与“链圈”,也就是所谓的比特币社区与区块链社区。不管比特币社区还是区块链社区,他们都在讲着各种专业术语与缩写词。

比特币社区相信这一波浪潮是一次货币变革,通过投资或者投机可以享受巨大的所谓“财富效应”。区块链社区则相信区块链这个底层技术可能给每个行业、每个人的生活带来巨变。

就讨论问题的方式而言,讲技术术语的区块链社区固然有着一种典型的技术书呆子气,很可爱;但不讲手段、只讲目的的比特币社区,可能更为直接。那么,你关心手段,还是关心目的?

之三:无用之用的哲学思辨

对一项充满前景的技术,还可能引发一种声音是追溯上下数千年、宣称其是百年难遇的革命,区块链正引发这样的讨论。

某种程度上说,这跟去年人工智能引发很多机器会不会取代人、机器会不会像人一样思考的讨论类似。对那些讨论,计算机科学家、知名科普作家吴军在《智能时代》中说得很直接:

“机器人要像人一样思考,才能获得智能,是门外汉对人工智能的想象。”

在当下,那些认为区块链将颠覆信任、颠覆货币、颠覆一切的观点,恐怕也都是来自吴军口中的“门外汉”。

我们可以说得委婉些,这些讨论可能是有趣的讨论,却是无用的。

互联网热潮初期也有很多这样的热烈讨论,它们有其观念价值、无实用价值。

但很遗憾的是,它们很难给世界带来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那些讨论留下的痕迹。

之四:警惕那些那些有魅力的观点

特别地,现在回顾看,在互联网浪潮的很多节点上,当时特别有说服力、特别逻辑自洽、特别有魅力的观点,事后回首看似乎需要进行大调整,翻转的几率极高。

对于区块链的可能性,我们也会听到很多非常多宏大词汇比如”信任“”共识““命运”。

有魅力的观点1:
人工智能是生产力
区块链是生产关系

有魅力的观点2:
区块链是分布式信任机器
区块链是信任机器

有魅力的观点3:
数字加密货币会变革货币
通证经济(TOKEN)会变革一切

就我个人而言,我反而希望自己能开放心态,多听到些不那么有魅力的观点,通常来说,那些不那么有魅力、但事后被证明是对的观点,多是由实干者中侥幸成功的少数人人闯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向探索者致敬

每一波大浪潮中,必然有批评的人、观望的人、投机的人、设置障碍的人、指指点点的人,同样地回到互联网热潮初期看,这些人的观点、做法都不重要。

如果我们想了解”区块链有什么用“,那么实干者现在的探索可能最值得关注,他们会在未来某一天找到答案。

本文作为互联网知识经济专栏刊发于2018年1月31日《南方都市报》,网络刊发时根据原稿重新编排。

刊发时,编辑帮忙定的标题是「区块链的可能性?当下还没有答案」。我喜欢这个标题,关于区块链和通证经济,我们都在快速更新自己的认知。

之一:比特币不是你错过的投资机会(2017.12)

之二:区块链技术浪潮:早早进,慢慢来(2018.1)

之三:再谈区块链:如果回到互联网的开始(本文)

方军,资深互联网人,知识专家,著有《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2017.5),《付费产品版:知识产品经理手册》即将出版。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人们完成一份任务要连续麻木地干上好几个小时,最后只能挣几分钱。

2018-02-0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