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的角度看投资,你能跟产业的「老师傅」学习什么?

段誉·2018-08-29 16:1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段小张说”(ID:DuanLangShuo),作者段小张。36氪经授权转载。

段郎最近上山下乡地跑了不少工厂,谈不上有什么收获,但对工业体系的庞杂有了一点直观的认识。从最简单的牙缝棒,电动工具,到工序略长的汽车的中控,机器人关节,再到集成度很高的整车装配,百万美元的真空镀膜设备,天朝的制造业让刚入行的段郎大开眼界。

0. 不同行业的差异

学而不思则罔。横向比较了若干行业后,段郎发现每个行业,甚至某道工序本身都有很深的Know-how, 试图快速深入地理解所有行业是不现实的。例如,RV减速器的粗加工件需要进行自然时效处理,甚至长达一年的时间;光固化打印的鞋底,需要由热敏和光敏两种材料进行精确配比,从上百种原材料中得到高弹、高支撑、耐弯折的配方,就是很高的门槛。

不同行业的『老师傅』们,动辄十几年、几十年形成的经验,很难实现传说中的『迁移学习』,只能留给『骨骼清奇』的投资人点滴积累,慢慢学习。

那么,不同行业之间,有没有共同点呢?我认为可以从产业复杂度,和行业集中度两个角度来进行梳理。一个经典的 『2 by 2』的分类,可以提供最基本的思考框架。

1. 从复杂度来理解行业

首先是产业复杂度。例如,国产C919大飞机,零部件超过100万个,而波音747达到了惊人的600万个。百万零部件是什么概念呢?说实话我也很难想象,常见的汽车有3万个零部件,恰好有张图,可以直观地反映汽车作为一个系统的复杂度:

如果我们继续拆解,单台发动机(以宝马M3的为例),可以再细化到更多的零部件(电动车真的是大大简化):

高度复杂的产品,同时又要大规模量产,意味着成熟而严密的配套体系。以一部车的座椅为例,国内的新发展(Tier3)生产电动气囊,提供给康斯博格(Kongsberg, Tier2),后者将整套按摩系统提供给安道拓(ADIENT, Tier1),安道拓作为一级供应商提供给整车厂(蔚来汽车等)。仅这个不起眼的按摩座椅一项,就涉及到3级的供应链体系。

再举一个手机的栗子。汽车涉及到3万个零部件,那么3C行业最具代表性的手机,涉及到2000多个零件,又是怎样构成的呢?下面这个图可以看到,手机大体上可以拆成背板,主板,电池,屏幕,结构件,相机这几大部分。

我们再详细地看一下手机屏幕,这个成本占比最大的『零部件』是如何造出来的。仅以流程相对简单的OLED为例,又可以细化为TFT基板制作,有机发光层的封装(Cell成盒),显示IC和FPC绑定,封装测试等(点击可看大图)。

其中涉及到面板设备供应商,玻璃材料供应商,OLED发光材料供应商,驱动IC供应商,封装测试厂商等多层的供应链体系。大体上可以用这个图来表示(感谢我司的小马哥制图)。显示面板如此,手机中其他几大件,包括摄像头,电池等,也有4-5层严密配合的供应商体系。

根据段郎实地看到的工厂反馈,传说中的『A客户』已经管控到了手机中框镀膜的设备厂商,或是手表玻璃表盘的检测设备供应商,细数下来也有3-4层。

如果反过来,制造行业内有没有相对比较简单的呢?有的,相对于分工严密的汽车,或者3C,轻工业体系的供应链条就短很多。例如,制鞋行业大体上分为『鞋面 - 鞋底 - 后处理』,整个工艺流程大概十多步。从供应链角度大概也就是『面料厂-鞋面厂-代工厂』这三层。

2. 四象限法理解不同行业

比较常见的是,产业链的复杂度越高,一段时间后集中度也会提高。例如,美国汽车集中在前三大之中,而大飞机制造商主要是波音和空客两家。如果我们把不同行业按照集中度(比如CR10的占比),复杂度两个维度作为横纵坐标,不同行业的分布如下:

我们将3C,汽车,大家电等集中度高,产业链复杂的行业放在右上角,将成衣,制鞋等产业链短,集中度也低的行业放在左下角。段郎认为,对于右上角的领域,应当充分重视行业特性,理解产业本身的逻辑。反之,对于左下角的领域,『互联网思维』有机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在制衣行业,由于产品相对标准化,产能又比较分散,通过将纺纱厂设备联网,可以很好地组织利用闲置产能。相反的,在显示面板行业,由于产业集中度高,产品准入门槛也较高,仅后段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单价就高达两三百万元。我们投资的高视科技也花了一年多时间将整线设备导入到华星光电(强行植入广告)。

我们将产业属性和互联网属性对比如下:

3. 产业视角下投资的方法论(探索中)

铺垫了这么长,这些认识,对段郎这样一线的投资经理有什么帮助呢?日常操作上,行业千变万化,这些抽象的认识很可能没什么具体的帮助,最多能够提醒自己要充满敬畏。形而上一点,上述产业属性对提炼所谓『方法论』还是有一些借鉴意义的。段郎觉得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1)吃红利

产业链的投资,首先投的是行业增长。一个未来十倍、几十倍增长的行业,今天不起眼的连接件也能形成大的行业。例如过去10年的智能手机,或是今天的电动汽车行业,供应链领域应当会出现大的机会。除了新增,红利也会出现在国产替代(指纹模组,VCSEL等),或产业转移(屏幕,半导体),降人工(机器换人)等大的逻辑中。

找准红利,需要建立对行业比较系统的认知。例如,通过走访不同层级的工业自动化集成商,我们发现受3C行业的周期影响,中高端的工业机器人增速并不是很快,但低端的冲压,焊接机器人增速高于平均水平。进一步的,通过拜访焊接需求量比较大的摩托车,低速车企业,进一步印证了焊接行业机器换人的需求。

2)挖创新

作为口袋不深的VC小兵,和动辄几十亿元砸产线买公司的产业资本相比,绝对属于弱势群体。我们能够撬动的,也只能是风险收益曲线中『高风险,高收益』的那一段。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在『成熟行业』中,找到发生变化的机会点。

互联网的创新常见于洞悉人性的产品经理,或天才的程序猿。产业领域的创新,常见在熟悉产业运行逻辑,又善于跨界学习的行业老炮。因为产业结构相对稳固,完全的外行很难切入(芯片行业,显示面板,汽车配套体系,医疗器械等尤其如此)。但机会往往出现在行业经验和新领域的结合上,例如高视将屏幕行业的经验与机器视觉结合,挖掘到屏幕检测的机会;清锋把高速3D打印和制鞋行业的工艺需求结合,挖掘批量生产鞋底的机会。

3)找验证

最后一点,也是产业视角最为特殊的,就是到上下游寻找验证。投资人毕竟是外行,不能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越是分工严密,集中度高的供应链体系,通常验证周期就越长,标杆客户的作用也越明显。就像我们无法预判一款新药的上市周期,我们其实也很难预测一个零部件导入到头部客户的具体时间表。事实上,即使是甲方的项目负责人,对于新产品的采用,也有不少无法掌控的因素。因此,多方验证才是提高准确率的关键。

出差不易,给段郎加个鸡腿🍗吧!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对电子化员工调度,接受度已悄然提升。

2018-08-2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