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发布教育新产品“AI班主任”,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教育公司到底怎么用?

施安·2018-10-30 14:40
为什么作为行业“老大哥”的新东方,反而最晚入局 AI?

10 月 29 日,新东方发布 N-Brain 人工智能教育学习平台,并基于新平台推出了首款 AI+教育硬件产品“AI班主任”,通过人脸检测、语音识别、NLP 等人工智能技术,输出学生的个人学情报告、外教的教学报告以及整体课堂表现数据报告。

本质上,AI班主任解决是“效果闭环”问题。学生的在线学习效果怎么评估?教师上完一节课教的好还是不好?“虚拟课堂”的学习氛围怎么定义?教师教学后如何进一步管理和激励?这些是所有在线教育产品必须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从线下走到线上、开始发力在线教育的新东方,布局 AI 战略的思路是:从解决这些核心问题入手去研发教育产品,解决实际问题。

以学生端的功能为例,新东方的产品研发逻辑是:

  1. 先找到在线英语课上面临的三个核心痛点,分别是:不敢开口说、语音语调不标准、难以正常交流;

  2. 分析这对于学习平台的要求,依次是:能够知晓学生的课堂情绪、捕捉教师的语言、跟踪学习的逻辑;

  3. 选择可实现这些功能的技术,对应是:情绪识别、语音识别和学习结构视频分解。

  4. 通过技术处理和分析后,能够达到的检测效果是:学习过程的量化输出,课堂参与度的数据模型以及学习轨迹的线性记录。

新东方“AI班主任”输出的学情报告

同样的原理,AI班主任针对教师端的上课痛点,如时间把控、学生互动分配,以及外教管理上的痛点,如文化差异、时间管理、竞争机制等,也依次通过针对性的技术去研发解决方案。

从教学场景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去研发对应的解决产品,将技术运用到针对学习效果的定性分析、定量提升上,我们认为,这是做教育产品值得借鉴的做法。

AI班主任这次新产品发布,是继今年 7 月新东方“AI 研究院”正式成立后,发布的首款AI产品。曾经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一直怀有谨慎态度的俞敏洪,也首次为新东方的AI产品站台,这透露出从创始人到整个集团,新东方的AI布局“姗姗来迟”的开始了。

客观来看,相比于教育行业的另一巨头好未来,新东方的 AI 起步整整晚了一年。去年 8 月,好未来就成立了 AI Lab 人工智能实验室,将“AI+教育”放到集团战略层面。今年年初,好未来又成立了脑科学实验室,推出魔镜系统、AI未来课堂等一系列AI+教育产品及解决方案。

好未来推出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而放眼整个行业,以流利说、百词斩为代表的AI英语学习产品、以一起作业、作业盒子为代表的AI学习工具以及AI搜题、教具、课堂教学系统等一系列AI教育产品,也都在近几年完成了多次更新迭代。

为什么作为行业“老大哥”的新东方,看起来反而最晚入场 AI?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曾在很多次采访中抛给教育行业的创业者,很多创业者表示,“越来越看不懂新东方的打法”。在这次新品发布会上,俞敏洪也针对这个问题首次作了解释。

俞敏洪表示,以新东方的资源和实力,想研究AI并非难事,随时都可以做,但之所以直到今天才做,是因为新东方认为,对于新技术的任何探索都要服务于教育的本质,服务于教学功能,狂热的技术崇拜可能会把做教育这件事带跑偏。

近几年,伴随在线教育、AI+教育的热潮,我们也接触到很多所谓AI+教育的新产品、新项目,但很多项目本质上都是to VC 的,看起来产品加入了前沿的大数据、AI技术、语音视觉处理等,但这些技术带来的不是学习效果的优化、学习效率的提升,反而模糊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

举两个突出的例子,去年,很多教育技术公司推出“魔镜系统”、课堂人脸识别等教学产品,在课堂中可以监测每个孩子的表情、姿态甚至“小动作”。

教育企业的本意自然是希望记录孩子的上课表现,反馈老师和家长,但推出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好评。家长表示,并不希望孩子的人像被清晰的抓取和记录,具备一线教学经验的老师、教育学者也认为,让孩子一直处在一种全程监控之下,孩子慢慢会成为一个“表演者”,正常的注意力分散也是孩子的天性,不该被剥夺。

用俞敏洪的话说,“孩子在课堂上递一张小纸条,传个悄悄话,这是多么诗意的事情。”很快,“魔镜”、“表情识别”、“人脸识别”这类敏感词也迅速被各公司从PR宣传中删去。

另一个例子,是最近“一起作业”的游戏化应用风波。因为在产品中加入了过量的游戏化应用,孩子甚至需要付费购买装备或权益进行升级,才能拿到高分。这遭到了家长的强烈反对,一起作业也迅速下架了所有游戏版块。

教育企业的初衷可以理解,探索“游戏化”的方式,让学习这件枯燥的事情变得更有趣,利用游戏的原理,尝试让孩子能“沉迷”学习。可是,AI这把达摩利斯之剑的力度该怎么掌握,新技术的加入是否违背了教育的规律甚至人性,也是整个行业都需要慢慢摸索的。

人工智能向教育行业溢出是大势所趋,且速度越来越快。一方面,它给教育行业创造了更加科学的测评体系,大幅提高了教师的人效,解决了教师资源匮乏等许多方面的行业痛点。因此,国务院也在去年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中对于教育领域的指示是,将建立在线智能教育平台,逐步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鼓励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另一方面,AI让教育这个慢行业,变成了一个快车道,甚至把教育推向了一个资本最热的风口,导致近两年打出“AI牌”的教育企业,估值都虚高到了非正常的水准,投机者借此掘金,一定程度上也会打乱整个教育生态“生长”的进程。

无论如何,政策层面对于技术的支持,也倒逼教育企业加快人工智能的战略布局。但不同企业的基因不同,对于AI的消化速度也完全不同,以“科技推动“作为基因的好未来,很快就投入了AI+教育的研究之中,而某种程度上以“教育情怀”为基因的新东方,在此方面却还在慢工细活。AI这把剑,怎么用、用在哪,以及走向AI 所创造的的“美丽新世界”之前,消极作用的节点在哪,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1
9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在职前教育这个赛道上,BRC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北美地区本土的导师和实习资源,不同于WST、DBC在具有一定规模以后把总部迁回国内,或者国内已经融资的CareerFrog, Offer先生等机构,BRC团队一半的核心成员目前仍在纽约、波士顿,而另一半开始向国内发展,帮助国内大学员,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使BRC能够更好的拓展导师资源,与更多北美的公司建立直接的联系。

2018-10-3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