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房地产未来的5个顶层预判

未来城不落·2018-12-07 15:53
“认清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ID:zhenjiaolujun0426),作者:真叫卢俊团队,36氪经授权转载

近日参加了一个闭门会议,邀请了樊纲老师为大家做分享,发言的内容干货比较多,我们特意从中摘录了有关房地产的内容,加上我自己的心得感受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相比其他人获得更多对未来的洞察。

1、不让国企插手房地产,是为了鼓励更公平的竞争

最近一段时间媒体都在鼓吹“国进民退”,引发了社会的担忧。确实,从某种程度上看,民营企业对GDP的贡献相对以前来说占比少了些。但执政者是有智慧的,接下来政府政策的导向是很明确的,就是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放到更加公平的环境中去竞争。

大家都知道,针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重重,因为里面涉及到了很多的既得利益者。其实最重要的不是改革旧体制,而是发展新体制,只有不断的发展民营企业,才可以打破国有企业独大的局面。对于国企,放到更长的时间维度看,其实不需要大力的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而是只要让国企在市场经济中与民企进行厮杀。

很多省份都在要求国有企业慢慢退出房地产项目,专注于做大做强主营业务,因为国企发展需要的是稳健,稳健就是既不要赚暴利,也不能亏钱,国企有资源、有资金、有政策,对于房地产行业,还是应该保持更高的市场竞争,国企退出,不与民争利,给民营房地产更公平的市场环境。

政府的责任永远是抑制强势,扶持弱势群体,对市场的某种失灵纠偏

2、房地产税的改革要有新思路

目前高层和专家讨论比较多的就是房产税改革的问题。在推进过程中阻力重重,一切的阻力,其实说到底就是既有利益如何平衡的问题。

所以,要推行渐进式的改革。中国最大的渐进改革的经验是什么:新人用新办法,老人用老办法。我们先开始过渡,双轨制逐步往前走,这就是所谓渐进改革的基本道理。

这种办法可以适用的领域有很多,比如住房改革、房地产税等等,你先把既得利益保住,就往前走了。如果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就会有人反对。

所谓既得利益是一个相对概念,看着别人好了,尽管他原来的利益还在但是他也觉得自己不好了。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在一定意义上是无法避免的,一定有人反对改革,一定是有利益冲突的。

任何一个再不好的体制都会有既得利益,有人说以前改革没有什么既得利益,现在利益越来越大,越来越难改。其实改革的时候都是既得利益,以前的房改啊、粮票啊也是打破了原有的既得利益,所以我们要找到办法克服。

对于房产税的征收,我们可以先从新项目开始,对于原有的房产,给予比较大的缓冲空间,先放10-20年,慢慢来。

在房产税的征收过程中,政府还必须注意保护弱势群体。比如过去一些人是有老房子的,但这些老房子恰恰又是对应了学区,这样的话房价就会比较高,如果根据房子总价缴纳房产税,他们需要缴的税比较多,但他们自身的收入并不是很高。对于社会上的这部分的弱势群体,可以让他们申请减免,就像申请低保,道理是一样的。

而且这个申请不能是永远的,比如说三年申请一次或者五年申请一次,门槛可以低一点,很大一部分人可以申请减免,但是一定要去证明,一定要去申报,要有这么一个过程。

3、大城市发展的未来在哪里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要向大城市集中?

越大的城市越有更多的人流入,越大城市迁入的人越多,越小的城市迁入的人越少,多数小城市是人口流失的。大城市的好处就是提供了更多完备的基础设施、更好的人才网络、更好的物流,可以让更多的企业来发展,有更多的就业创造出来。

一旦收入更高的就业创造出来,就有更多的人来了,当人一聚集的时候,又产生新的就业机会,服务业就发展了,服务业越发展,人口就越多,又提供了新的机会。反过来,因为有这些好企业的存在,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才都会集中过来,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人的聚集在经济学上会产生一种外溢效应。知识之间通过碰撞会产生出新的知识,再加上各种新的想法、文化创意,各种不同的口味和爱好都能够得到满足。所以多数人涌向大城市,导致大城市现在房价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的需求更大。

其次,人们对美的这种追求是来自于本心的。我们都希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大城市对于年轻人,天然有这种吸引力,年轻人在这边扎根了,生孩子了,他们的父母也会过来带孩子,所以,大城市的人口规模从长远看只会不断增长。

但是,政府在前期对于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认知上还是有点不足的,对于大城市人口的规模,采取各种办法去抑制其实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因此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从政府层面看,目前也是处于纠偏的阶段

现在的政策就是鼓励发展城市群,要大力发展城市群,城市带,通过轨道交通的方法让大城市周边的一些城市尽快发展起来,与大城市发展形成互补。早上一个小时,坐着高铁、快轨能够去上班,晚上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小城市去住,这样缓解了大城市住房供给。

现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本质上就表明了国家对一线城市群鼓励大力发展的态度。

因此,大家在接下来投资的时候,可以重点考虑大城市周边的城市,特别是那些与大城市在轨道交通上相连的城市。

4、相对于内陆城市,沿海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会更好

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国家其实是地球上沿海地区非常少的国家之一。

中国人口分布有条分界线,叫“胡焕庸线”,该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将中国分割成两部分。线两侧的面积比为57%:43%,两侧的人口比却是5.8%:94.2%,两端GDP比例为4.3%:95.7%,都很悬殊。

在很多人口不多的国家,有80%的人口会集中生活在沿海100英里(相当于160公里),因为沿海地区的交通更方便,物资和资源会更加集中。

这种人口迁移的趋势还会继续,因此,相比较于内陆城市,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未来发展的潜力会更好。

5、政府还需要在保障性住房上发挥更多的政府职能

目前中国城市人口的面积大概在38平左右(未统计农村人口的住房面积),在住房问题上,相对于国外的很多其他国家,中国其实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说明当前我们在房地产发展的总体方向上是对的

政府前期在保障房的供给上作用其实是比较弱的,其实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但不能大包大揽,什么都做,很多动作是要在市场化的条件下来做的,对于保障房下阶段的发展看,就是维持当前的基本方向不变,同时加大些政府的职能。

在演讲的最后,樊纲提出了对未来政策的思考方向和脉络,很简单却又意味深长:

“认清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樊纲,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曾两次荣获孙冶方经济学奖,2015年荣获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他关于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曾多次被历史验证,是我国宏观经济学领域的权威专家。

+1
3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