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 | 一机满足多术式应用,腔镜手术机器人研发公司「北京术锐」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汝晴·2019-02-26 08:01
原创技术要造中国版“达芬奇”~

36氪获悉,腔镜手术机器人研发公司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术锐”)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顺为资本领投,汇鼎基石跟投,老股东天峰医疗继续支持。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充研发团队、开展临床研究、拓展手术机器人适应症范围、并完善机器人制造体系、扩大样机生产。

北京术锐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致力于独立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设有研发中心。目前,其自主研发的产品——术锐EZ Port®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的样机已研制完成,预计今年进入临床研究程序。

腔镜手术机器人全称为“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标准配备由控制台、手术执行臂和成像系统三部分组成。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机器人的辅助参与,使得腔镜手术操作的更直观和精度更高。截至2018年,全球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仍被美国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生产的da Vinci系列(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所垄断。

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也存在价格昂贵、体积庞大、在术中机械臂易干涉碰撞等劣势。2017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共实施了2万例手术,相比中国庞大的手术总量,其在临床手术领域的渗透率仍偏低,这给国内腔镜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公司留下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相比,术锐机器人的最大特点在于,一是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体蛇形手术执行臂,并在末端增加了手腕结构,使得其手术操作灵活性更强。二是凭借连续体机构的结构适应性,只需要一套术锐机器人系统就可开展单孔腔镜、多孔腔镜、内窥镜治疗等多种术式,能提供更广泛的临床应用。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实施多孔、单孔腔镜手术的机器人系统互不相同,医院需要分别购买。

术锐手术机器人缝合葡萄皮

北京术锐手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机器人学全球顶级期刊IEEE T-Ro副编辑徐凯博士所率领的创始研发团队的顶尖原创科研成果转化。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如何将柔性连续机构应用于手术机器人系统中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在2013年,徐凯教授就以“对偶连续体机构”,解决了柔性连续机构应用于手术机器人系统会出现的结构可靠性不高、力负载能力不足、变形无法快速准确估计、刚度变化非线性、模块化重构不便等问题。为连续体蛇形手术执行臂和模块化手术系统平台的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商业模式方面,北京术锐计划两方面发力,一方面是销售和租赁整机,另一方面是机器人手术耗材的销售和培训服务。术锐机器人的成本大约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五分之一,在价格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目前,术锐共拥有百余项中外专利。未来,还将持续知识产权的全球布局,搭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产权壁垒,以期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术锐机器人亮相2018双创周北京会场

在团队方面,北京术锐的创始人徐凯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博导,博士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手术机器人泰斗Russell Taylor教授,2004年开始手术机器人研究,2010年回国发展。另外,现公司团队中有20余名来自西门子医疗、美敦力、史密斯医疗、飞利浦、GE等世界知名医疗公司的主管级电气软件系统工程师,以及20余名毕业于诸如清华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上海交大、天大、哈工大、华中科大等优势院校的机械及工艺工程师,公司团队拥有深厚的机电一体化、机器人、医疗器械的设计研发经验。

当被问及国内外技术研究和创业氛围有何不同时,徐凯说:“现在国内各方面事务已经能在政策、流程和标准等方面对标世界一流了;术锐做的这个技术,距离它第一次被我在美国发明已近15年,现在它能在国内逐渐成熟、产业化也是得益于国内政策、资本的帮助。”


————————————————

北京术锐目前尚有软件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图像硬件及算法控制工程师、机械及工艺工程师、法规及专利工程师以及临床应用工程师等众多北京、上海两地岗位虚席以待,愿有志于原始创新的有识之士不吝赐教于 jobs@surgerii.com 

相关阅读:

36氪新风向 | “达芬奇”创年收 31 亿美元神话,背后的医疗机器人是一门好生意吗?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提及的项目

查看项目库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