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商业 | 又一家学校出事了,错在私营?

袁斯来·2019-03-15 13:30
民营学校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文 | 袁斯来
编辑 | 李洋

这是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后的又一次痛楚。

3月12日,成都七中实验学校被曝出食品安全事件。家长用照片曝出,学校食堂准备的食材包括但不限于长毛的牛肉饼、发霉的米和恶臭的肉。他们怀疑自己孩子长期生病与此相关。

家长们的愤怒让这件事成为公众焦点。人们再次发现,这又是一家民营公司——这家学校虽然挂着“成都七中”的名号,但学校所有者却是一家侨资企业,与公立成都七中签有20年的合作办学协议,后者只是“参与教学管理及收取品牌使用费”。

联想到此前的红黄蓝等事件,一些人干脆提出:取消民营学校,以杜绝资本逐利教育。这像是个一了百了的答案,但我们很快发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为什么世界上最顶尖的大学、中学都有私营的身影,有些甚至比公立校还知名?一个封闭和限制准入的市场,真的有助于它的良好发展吗?

我们试着探讨一下导致类似红黄蓝和成都七中出现的几个前提:

供给不足  以北京为例,城市人口从 2000 年到 2014 年增加了 60 %,加上户籍和学区房的限制,很多“北漂”孩子根本无法进入公立学校。在乡村和四五线城市,公立教育覆盖更不完整。总体而言,这个市场的供与需存在极大不平衡——民营学校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活力不足  政府出面参与的事业往往为了确保社会公正,而私营公司往往可以协助解决其欠缺的效率问题。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私立校必须依靠办学质量与公立校竞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全球水平最高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居多。

规则不足  办学校投资巨大,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是必然,但必须有所约束。在成熟市场,学校属于非营利机构,背后往往以基金会形式运作、辅以捐赠体系,法律则规定学校赚取的利润必须再投入教育。但中国此方面尚不够规范,像成都这家学校还曾经和某上市公司对赌。制度纵容了贪婪。

一棍子打死私营民办教育并无助于解决上述问题。反之,只有把教育行业发展为一个自由竞争、规则明确的市场,才能使其焕发活力,用科学的制度和市场的力量去阻止令人愤怒的事件发生。这才是商业。

+1
49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