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

·2019-04-01 11:24
搞活关键人、发挥科创是重点。

编者按:本文来自“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朱玫洁)36氪经授权转载。

深圳又多了一个前来对标的“追赶者”。

“学深圳、赶深圳,搞活青岛这座城”,这是今年1月29日新上任的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近期反复提及的事情。

青岛曾被称之为“北方的深圳”,甚至一度有人提出“南深圳,北青岛”。

然而,这些类似头衔却掩盖不了两座城市日益扩大的发展差距。肉眼可见,“无论是在经济规模,还是发展质量,抑或是营商环境,以及政府效率等方面,深圳都已经明显领先青岛。”

“青岛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部门、各区市用一个月时间,与深圳全面对标,学习这里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政务服务,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哪一方面做不到,哪一个部门做不到,有关部门、区市的主要领导就要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上作出解释。”

3月25日,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率青岛市党政考察团赴深圳,开启了为期四天的考察学习,在27日下午,在深圳举行的青岛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如是说。

“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继3月初提出“学深圳、赶深圳”的发展目标后,这一次,王清宪将目标再次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问题是如何落到实处?

先要搞活关键的人

“学深圳、赶深圳,首先要学深圳人、赶深圳人。”王清宪表示。

在这位新市委书记眼里,所有的事业,最核心的要素是人。“而在所有的人中,首要的是我们这些干部,我们这些‘关键少数’”。

今年大年初一(2月5日)早上,刚上任一周的王清宪就在“青岛学习”(青岛正局级以上干部微信群)里发文《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关键的人》,强调:“青岛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而只要干部这个问题解决了,也只有干部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才有可能去谈解决别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去年7月22日,中央第七巡视组向山东省委反馈巡视情况的时候,组长张立军就指出,青岛存在“小富即安”心态,“头雁效应”不够强,“关键少数”没有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部分干部精神不振,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较为突出。

“青岛干部应该向深圳干部学习那种比较强的亲市场意识,以及敢于创新、敢于一定程度冒险的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青岛分院院长、教授刘鹏向城叔表示。

刘鹏举例,在深圳,一些改革项目可能会有风险,但他们会觉得如果不去改,被问责的可能性更大,此时这些干部可以冒着风险去推进改革,而且具有监测风险的能力以及适度免责的机制。“这一块,山东也出台了一些规定,但感觉力度还不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不光仅是观念的问题,还要有制度保障。”刘鹏说。

说到底,青岛学赶深圳第一步就是要加速“解放思想”,学习深圳的发展态度、发展境界,建立相关机制。

曾几何时,青岛或者说整个山东,都是被南方城市学习的老牌明星城市、经济大省。而近年却常被诟病营商环境欠佳、“官本位”思想严重,新旧动能转换较慢等问题。

2019是山东营商环境建设落实年,在此节点,作为在山东改革开放中被赋予重任的青岛,“它在作风建设上再往前走出一步,非常重要。”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告诉城叔。“如果青岛不突破,山东就很难突破。”

科创是一大重点

对标深圳,离不开创新二字。

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来看,深圳是青岛的5倍。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的主要载体,截至2017年,深圳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988家,而青岛拥有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为2039家。

“我认为,一个城市,经济体量再大,制造业规模再大,没有科技引领能力,也成不了一流城市。”王清宪表示,当前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15大攻势中,科技引领城市建设攻势正是重点之一。

青岛的科创“底子”并不薄,拥有一批像海尔、海信、中车这样的杰出制造业企业,也有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一大批“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

但在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中,青岛仅排在第16位,距离第2位的深圳还有不小的差距。

“青岛科创的症结之一是‘产业化’,也就是如何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中走出来。”董彦岭表示,科技转化的一条“路子”就是由拥有核心技术的创业企业突破,“他们可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具有新概念的产品。”

当下,青岛正在谋划吸引更多创业风险投资。

王清宪提出,深圳聚集全国、甚至全球创新力量的关键是深圳用市场的力量推动了资本与人才的互动,“而青岛将制定最优惠的政策,面向全世界吸引创业风险投资”。

实际上,今年5月,青岛将召开国际创业风险投资大会。此次深圳之行,王清宪也对深圳的创业风投企业发出了邀请。

用创业风投撬动科创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刘鹏表示,随着资本“到位”,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也会一同汇聚。问题在于,青岛如何营造适合风险投资进入的环境?

在刘鹏看来,风险投资看重回报、灵活宽容的金融环境、较好的资本市场的培育,“这三点,青岛目前还有一些差距”。

“牵手”深圳企业

一般来说,到对标地考察取经,是城市的“惯常操作”。而青岛这次对标深圳,还有个特点是,希望推进与深圳企业的合作,由这些企业将深圳经验“传到”青岛,参与青岛产业链的提升。

这也是27日青岛在深圳举行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的用意。市委书记王清宪在推介会上言辞恳切“青岛的发展,必须与深圳携手。……我由衷地恳望更多的深圳企业家立足深圳,关照青岛。”

实际上,在王清宪到青岛任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已经接待了正威、华为、富士康、恒大、华大基因等多家深圳企业巨头。

青岛也正在谋划与深圳企业家一起建设“深圳企业家青岛高新产业园”,由深圳的企业给青岛设计产业链条,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例如,青岛有1900多家信息领域企业,但是小而散、碎片化。而青岛正邀请华为来整合这些信息产业资源,希望能有一些企业、产品、技术能够纳入华为的采购链,按照华为的标准设计、生产,华为也向这些企业开放平台和资源。

“一个产业区域要有活力,需要大中小企业的配合。”董彦岭告诉城叔,小企业的成长往往需要大企业产业链的拉动。对于青岛来说,虽然拥有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在电视、冰箱等家电拥有强劲实力,但新一代的产业还尚未形成生态,还缺乏核心企业领军。

“引进华为等企业,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刘鹏指出,难题还是在于是否能找到青岛相关产业资源被整合的市场动力。例如,青岛的产业如何补充华为目前信息产业链条,从而使华为将青岛当做重要的基地之一?这还需要把市场力量和产业链条力量进行结合,让双方共赢。

“在共赢的前提下,深圳企业可能把更多生产要素投入到青岛。”刘鹏补充到,甚至,让青岛成为这些企业拓展北方市场、乃至日韩市场的基地。

从学习深圳精神,到引进深圳企业,从“解放思想”到合作提升产业链……从最近两个月,青岛的种种“表态”来看,此次对标深圳,青岛是由“内”到“外”的动真格了。

“青岛会成为下一个深圳吗?”2016年曾有人在知乎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有青岛本地用户回答说“绝无可能”,并获得了近400个赞。如今,城叔想再次提出这个问题,你的答案是什么?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机器人教练”目前主要应用在科目二的倒车入库、侧方停车、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直角转弯、曲线行驶等项目,还可以进行模拟考试。

2019-04-0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