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内容业冲浪指南

全媒派·2019-04-25 11:01
当下,媒体环境正在发生巨变。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腾讯传媒。36氪经授权转载。原文标题:《2019内容业冲浪指南:全媒派五周年沙龙干货全图文放出》。

互联网的发展为内容耕耘提供了全新的天地,人工智能一次次突破内容生产的限制。变化之下,旧的媒介形态逐渐式微,新的媒介形态又不断更迭。面对这一全新的内容时代,我们难免焦虑,厘不清其中的变与不变。

4月19日,全媒派举办5周年沙龙,邀请到数位业界大咖,分享他们在内容时代,坚守初心、更迭自己、完成突围的故事。也为我们解答,媒体究竟是什么?传媒人该如何自我定位?内容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是什么?

本期全媒派放出"全媒派5周年沙龙"干货全图文,为你揭秘新的内容时代,什么在变,什么不变。

01.内容时代与我:变化的时代,不变的初心

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只需要做好内容生产,纸媒甚至只需要做好文字内容的生产。而技术的革新改变了媒体内容生产的逻辑。越来越多传统媒体开始带入"产品化思维"做内容生产,开始生发出短视频在内的多种媒介形态。

一切在变化,一切在消融。在新的内容时代,还存在持久的不变吗?答案是肯定的。在全媒派5周年沙龙以"内容时代与我"为主题的圆桌分享中,几位新时代的“传统”媒体人为我们讲述了他们快速迭代与更新的故事,同时更传达了他们对于真实与深度的坚持。

赵嘉:"在信息繁多的时代,做更深度的故事"

"在比较快速的移动互联网之下,在信息繁多的时代,我们选择做一些更深度的故事,这是我们非常大的转变。"《第一财经杂志》总编辑赵嘉说到。

为了追求更深度的报道,《第一财经杂志》从2008年创刊时的周刊,在今年改为了一本月刊。除此之外,《第一财经杂志》团队还在互联网上做了更多探索,其中包括在垂直领域和原来完全不同的尝试。

赵嘉介绍道,《第一财经杂志》建立了三个独立的IP,它们只在互联网上做垂直的运营:

  • 第一个IP是"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是关于整个城市数据新闻的一个全新研究模式。每年会发布关于城市的各种榜单,做一些相关的线下沙龙活动,并和一些专业的城市研究机构进行一些学术性的探讨;

  • 第二个IP是"金字招牌研究室",这是《第一财经》基于十年来的消费洞察和调研,独立做的一个关于年轻一代的消费观与生活观如何演变的垂直公号;

  • 第三个IP是"未来预想图",这是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MOOC,在全球探讨比较热门的生活方式与商业趋势,每年大概出两本专业的杂志书。

“在应对全球变化的过程中,除了纸媒的变化,我们也在互联网上做探索。”赵嘉表示。

02.卫毅:"媒体需要提供多样的观点与反应":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生存?

在《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总监卫毅看来面对快速变化的现实,坚持长篇的深度报道,提供自己的观点或者操作的方式,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之道。

"这一个月发生了很多公共事件,最近的是巴黎圣母院着火。我凌晨看到这个消息,自媒体在五六点钟就发布了他们的文章。对于我们传统媒体而言,这么快速的反应我们做不到,每一条信息要经过反复核实,很难快起来。"

"既然不够快,我们要做什么?要做好自己的奢侈品,即便费时,也坚持一些长篇的报道;报道不仅停留在文字上,也要多一些观点的展示。媒体做的事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把物理性存在的现实,变成了我们认识当中的现实。就像贾樟柯导演所转述的:'现实在成为作品之前是不存在的'。"卫毅说到。

宋建华:"原创的春天真实地来了"

互联网的发展降低了信息发布的门槛,也降低了文章抄袭的门槛。在硬广告收入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传统媒体的原创之路走得非常艰难。但北青深一度主编宋建华用北青自身的实践告诉大家:"寒冬已过,原创的春天真实地来了。"

过去两年,《北京青年报》深度部在版权市场上获得越来越多的回报。

"这是一个特别不缺乏信息的时代,同时,这也是一个特别缺乏优质信息的时代。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而深度报道,由于它具有的原创性、独家性以及优质的文本,在读者市场上,会收到越来越多的欢迎。"

“同时,在版权市场上,深度报道也越来越成为被追逐的产品,各大平台越来越愿意为之而付费。”宋建华说道。

彭远文:"我想说这个时代太幸福了"

相比于被称作“向新媒体转型”的成功案例,"我们视频"副总经理彭远文更愿意将“我们视频”作为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生存下去的案例。

"我们视频的核心都来自于传统的新闻媒体,传统的新闻价值观。一方面是我们对最传统的核心现场、核心画面、核心当事人的追求,另一方面是我们对时效性的追求。这些都是基础的东西,没什么新鲜的。"彭远文说到。

从用户获取到广告变现,新时代给坚持内容生产的传统媒体带来了不少困扰。但在彭远文看来,这是一个困扰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他提到:"从视频的角度来讲,技术变得非常廉价,一部手机便能完成直播。除此之外,任何一个重要的新闻现场,我们都可以找到瞬间释放的视频,不管是响水爆炸,还是榆林产妇坠楼。这在十年前是绝对不可能的,我想说这个时代太幸福了。"

03.内容业的入场券:下半场还有多少机会?

互联网的到来颠覆了传媒行业原有的秩序。短视频全线切入、音频市场打得火热、媒介融合深入实践、内容付费初步试水,不断地变化让内容行业下半场的格局扑朔迷离。

在全媒派5周年以“内容业的入场券”为主题的圆桌分享中,我们邀请到了业界与学界的大咖,从不同的角度和我们聊一聊在赛道拥挤的内容业下半场,怎样才能实现突围?

鞠靖:"我们现在要越来越重视技术"

关于“技术决定论”,舆论的声音不再是一味地否定。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信息的采集、分发,甚至是反馈。当我们谈及内容业的下半场,技术是绕不开的话题。正如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副院长鞠靖强调的:"我们现在要越来越重视技术。"

"我们谈及新媒体,如果仅仅是就内容讲内容,我们就把整个新闻传播、媒体行业的面限定在非常窄的范围内。"鞠靖说到。

那么,作为文科生的媒体人能不能谈技术?鞠靖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只有与具体的行业结合,技术才能产生真正的应用。而媒体业有特殊的行业规则、政府规制,有广阔的受众面与行业传播体系。这些都不是一个外来的技术人员可以掌握的,媒体人需要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发挥主导作用。"鞠靖表示。

胡百精:”业界跑得越快,我们越守在原地”

在技术不断革新的内容业下半场,业界的入场资质也随之不断革新。但对于周期更长的传媒教育而言,更重要的似乎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坚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认为,业界需要与时代的变化迅速衔接,教育则不一定。对于一门技术的使用,学生工作后两三个月就能学会。因此,在美好的大学四年,学生应当学到更多核心的、不变的东西。

"我很肯定学界不能做业界的前置车间,相反,业界跑得越快,我们除了要适应大势,还要有守在原地的定力。至少有三条我们要坚持:第一是培养做内容的学生们整体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判断力。

第二点是诚实与勇气,培养学生在变革、闯关的年代追求真相和真理;第三点阅读、写作、行动、思考这样的基本训练,万物皆媒,但是我们学生往那里一站,还是人本身的样子,一个健康、自由、健全的样子。"胡百精说到。

衣鹏:“洞察细分领域,理解平台机制”

“垂直细分”成为内容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在纷秒科技FinxOS创始人衣鹏看来,未来的机会在于对平台生态机制的理解,以及产业互联网对细分内容领域的赋能。如果你对细分领域有足够的洞见,就有机会做不一样的内容阐释。

获得内容业的入场券,要做到对新技术毫不畏惧,虽然技术给内容行业带来了颠覆性变化,内容行业其实也在不断推动技术的迭代。比如Facebook作为一家内容公司,他们对前端技术生态的贡献就非常大。衣鹏认为,勇敢地运用新技术,将细分的需求与内容结合,是进入内容业下半场的敲门砖。

衣鹏还特别追溯了全媒派这5年以来研究对象的变化。他发现全媒派对产品和视频的关注显著提升,这也从侧面展现了近年来内容行业的变迁。

高昱:“好的内容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关于“广告支持”与“用户付费”的争论一直存在。但近些年内容行业发生了不少变化,音乐市场开始版权化、视频市场推行会员制、知识付费领域拓宽。而财新选择成为国内新闻媒体用户付费模式的探路者。

全网收费是进步还是退步?众说纷纭。财新传媒常务副主编高昱在圆桌分享中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与探索。

“财新擅长的就是做新闻、原创新闻,持续提供好的内容给我们的读者,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如果持续做这样的内容,就要采取用户付费模式。”

“有人说我们对内容收费有悖免费的互联网精神,应该像那些自媒体公号那样,走10万+、100万+获取高流量的发展道路。我们有很多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做的调查报道,这些文章可能比较枯燥,不具有文学性,但我们最核心的责任是还原和呈现关乎公共利益的事实真相,而不是为读者提供美文,因此我们要把调查证据充分呈现出来。我们相信真实是拥有价值的,也值得公众为之付费,这是一条站着把钱挣了的正途。”高昱解释到。

黄一琨:“互联网的核心是连接带来的效率提升”

头部作品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估值过高的问题。蒙眼狂奔的资本们在某种程度上扰乱了内容行业原先的秩序。鱼龙混杂,究竟什么是内容?什么是行业?行距文化创始人黄一琨认为这或许需要祛魅。

黄一琨表示,“对我来讲,互联网的核心就是连接带来的效率的提升。我以前在数字阅读的行业,关键的节点就是线上支付,大家可以在手机上支付,整个销售就起来了。技术非常重要,但目前很多时候它只是达到了连接效率的提升。因此,今天内容产品的商业模式其实并没有什么创新,爆款红利之下资本的过度估值反而会给内容业带来非常大的危机。”

04.展望未来:红利收割与形态突围

进入下半场的内容行业赛道愈发拥挤。坚守或创新,争得一张入场券都不容易。展望未来,怎样的姿态才能才能实现突围也扑朔迷离。全媒派5周年沙龙的最后,腾讯网副总编李天亮与上海交通大学魏武挥老师,探讨了2019内容业的发展前景。

我们还有哪些红利可以收割?

魏武挥认为,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把过去封闭的内容生产过程打破,形成一个相对开放化的平台。在过去,中国大概有两万份杂志,两三千个电视台。但是有了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各样的号之后,每个个体都可以写文章了,整个内容生产端也就开放了。除此之外,知识付费开放了出版端,短视频APP开放了视频端。

尽管开放式的内容生产可能稀释精品内容,信息发布门槛的降低还是给内容业带来了不少红利。

而腾讯网副总编李天亮则从自己的实践出发,谈到了开放的内容生态中,“优质内容”在现阶段更能带来红利。

“现阶段出现了很多流量机器,这些号通过搬运或者粗制滥造快速生产,博取眼球。反而优质的内容是一直稀缺的。这两年平台加大了采买的力度,同时也沟通了媒体生产定制化的深度报道。和原来疯狂的生长模式不同,现在这个时代需要创作优质内容的能力。现阶段,精细化运营每一个环节才能收割红利。”李天亮说到。

未来突围的媒体形态会是怎样的?

虽然没办法明确未来内容产品的具体形态,但李天亮肯定了技术革新对媒体业的影响,并描述了自己关于未来媒介产品的感受。

李天亮表示:“从电报、电视再到互联网,甚至是互联网自身从PC端到移动端的演变,可以看到媒体行业是技术驱动的行业。关于未来,我认为AR/VR以及视频发展的可能性较大,新的形态把听说看混在一起,形成综合感受。纯文本阅读在未来越来越弱,可能成为小众的东西。”

中国开通互联网以来,不管是桌面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都消失殆尽。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成为可能。谈及未来可能突围的媒体形态,魏武挥老师认为物联网时代的语音交互或许会成为新的市场。

“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下,今天内容产品的核心是算法与图片;而桌面互联网时代是文字搜索;到了物联网之后,人们用语音进行交互,内容行业又会重新洗牌,这离我们其实很近。”魏武挥说到。

展望未来,我们还可以拥有更多想象。

在当下的内容时代,变化的是媒体人对新技术形态不断尝试,不变的是媒体人对优质深度内容的坚守。

收好这份“2019内容业冲浪指南”,变或不变,全媒派都将同你继续前行。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