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网络CTO谷雪梅:做技术的开放平台,对阿里内外应该是平等的

张信宇·2019-05-31 10:36
“最大的瓶颈是行业数字化程度不高”

脱胎于淘宝物流详情页面的菜鸟网络,刚刚度过了它的六岁生日。现在,菜鸟是时候减轻对淘系流量广告的过度依赖了。

“物流行业一定是从数字化到数智化。”在近日菜鸟主办的全球物流智慧峰会上,阿里巴巴CEO、菜鸟网络董事长张勇对场下坐着的以三通一达、百世为代表的物流快递公司,再次输出了需要强化技术投入的观点。

全球物流智慧峰会已经办到了第四届,大会主题从前三年的“重新连接”、“连接升级”、“新物流时代”到今年的“数字化再加速”,菜鸟正在试图让物流快递业的合作伙伴明白,目前整个行业对技术的投入仍然不足,必须加快加大数字化升级。

“菜鸟不是一家物流公司,而是一家数据公司。”在菜鸟网络成立之初,马云、张勇和菜鸟高管们曾经在许多场合反复强调菜鸟的定位,以减轻行业合作伙伴的顾虑。

事实上,菜鸟的收入结构一直就以电商广告为主。依托于淘宝天猫的七亿MAU和六亿年活买家,可以查看物流详情的菜鸟裹裹从来就不缺用户和流量,也是一个淘系商家投放的重要场景。在这个流量基础上,菜鸟在整条物流快递链条上进行查漏补缺以发展创新业务,例如仓储服务和驿站。这个演变逻辑与支付宝和蚂蚁金服的发展最为相似。

由于中国市场的电商割据,菜鸟很难在传统的裹裹业务上向非阿里系的交易场景扩张,于是就只能在物流快递行业进行纵深发展。但菜鸟早已承诺不会自己进入低毛利的快递业务,它能做的就是用技术服务来革新整个行业,在提高行业运营效率的同时,赚取自己的利润。

有淘系电商积累的菜鸟并不缺乏对用户产品的运营经验,也有不少致力于智能化的AI技术人才积累。但是,在改造物流快递行业的路上,菜鸟却陷入了空有一身本领的窘境。“我们发现最大的瓶颈是行业数字化程度不高,所以我们的算法工程师、运筹学的博士们经常会感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菜鸟CTO谷雪梅说。

但技术革新和数字化从来都不是菜鸟单方面努力就能做到的,它必须得到各大快递公司合作伙伴的支持,形成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菜鸟当务之急是与物流快递公司一起提高行业数字化水平,只有当足够多包裹、商家、消费者的信息数据都在线了,才最符合菜鸟自己的利益。

以下是菜鸟网络CTO谷雪梅在全球物流智慧峰会上,接受包括36氪在内的媒体采访实录。

菜鸟网络CTO谷雪梅

极客公园:逍遥子说从数字化到智能化还有两三年的时间。我感觉两三年是很快的一个时间,是有什么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还是基础的数据搜集的问题?还是其他问题?

谷雪梅:在物流里我们有非常多线下人的实操动作,运营动作,是没有数字化的。今天早晨那个PDA,本质上就是把人数字化了,然后人带着PDA,当他做扫描动作的时候,人和货的交互,就已经被PDA记录下来了。

所以这个数字化是把物流真正变成物联网的一个基础设施。这个平台包含三个部分,PDA虽然是我们做的,但是未来都要开放出去,把里边硬件编码等等都开放给整个行业,开放给IoT产业。因为菜鸟其实不是做(硬件)这个生意的,我们并不会想以后靠硬件来做成菜鸟自己的商业模式。而是当这个行业里边有很多IoT厂商,为这个行业来服务,把行业数字化之后,才真正能做智能化。这是第一。

第二是只有数字化,才可以做智能化,又返回回去可以去指导运营和实操。所以这会对运营模式有很大改变。这些都做完后,我个人感觉智能化就是一个很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互联网的发展,最早是做网站的,做网站没有什么数据化的事儿;后面出现了雅虎,把所有的信息码整理好;再下面数据量太大,就出现了搜索引擎,用户去驱动;再往后,数据量更大了,就做算法推荐,告诉用户你可以做什么。这是一步一步往前走的。

毫无疑问,在物流行业我们还停留在第一第二阶段。比如在仓内,因为我们想提高质量,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是正确的,货没有被摔,包装得很好。但是在这之前有什么呢?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操作流程)必须这么干。那你怎么确保每一个库工都是按照SOP去操作呢?这时就会有班组长、仓经理、巡检,不停的看着他们怎么干活。这样就会增加成本,每个人在那工作都是成本。但是用了这个小的IoT设备之后,很多SOP就可以被简化了。这样的话成本下来了,到了下一个水平。其实我们本质上,也就改变了它的运营流程。运营流程改了,那么这个行业就到下一个阶段了。

总结一下,我觉得其实没有什么难到所谓必须攻克的事情,至少在技术领域。因为物流更多是应用技术,不是纯粹的所谓科学。应用技术就需要我们非常懂这个行业,要有很多业务的思考。同时,要有一种跨界思维,看到事情本质,什么是物流的大数据,物流的IoT到底是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对SOP进行改变,这是整个应用跨界的思考。我们必须把这些体验、流程、成本、效率,都逐渐提高。

这个做好之后,几年以后的确会自然而然到达逍遥子说的数智化阶段。我们并不是完全第一阶段就光做系统做信息化,第二阶段就光做数字化,第三阶段才能做智能化。不是的,我们这三个事情叠加着往前走。

极客公园:我们跟很多卡车司机交流过,他们觉得现在中间物流这块比较大的问题是司机的疲劳驾驶问题。有些合作伙伴提到一些解决方案,比如说海康会在车里装摄象头。但是有些合作伙伴他的成本太高了,现在还不能用这样的方案,未来会不会有一个性价比更高的方案给大家用,菜鸟在这个环节里担任一个什么角色去解决这个问题。

谷雪梅:这是挺好的一个问题,我们在设计PDA的时候,绝对不只是为仓设计的,几乎是全场景的。物流基本都是扫描,因为要看到货物的移动,这是刚需。操作都不复杂,一般六个键够了,实在用不了的,用PDA也没用,这是我们的一个观察。首先我们把PDA,把仓、干、配这几端数字化了。你想,疲劳驾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你是监控司机,不允许他疲劳驾驶呢,还是把司机背后的核心原因解决,就不会疲劳驾驶了。

这就回到第一性思考。第一性思考的背后,是因为卡车司机等很久才能装完货,他等待的时间也是成本,他得装满一车,不装满就亏。所以卡车司机他没有办法,装满一车货,就必须往前开,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他才会疲劳驾驶,这是核心的确定性原因。这就是供需匹配和全局优化。

举一个例子,就拿干线和城配,如果我们能够给他30%的货,计划性的,他就可以开了;剩下70%的货,是按需的。我们把这个货发布在平台上,可以根据这个车子还有多少空位,你去竞价。如果就剩一点点地方,肯定愿意用非常低的价格拍下来,装完就可以走了。

但是如果我剩比较多,就发布一个还有比较大的空间,等等的。这个一旦做好了,我们让供和需之间的信息在这个市场上流动起来,司机他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他可以根据情况尽量装满,还是要快一点因为那票货什么时候到,人家给我付钱我对人家负责的。所以他根据自己的运力组织好,就未必会疲劳驾驶了。

要把疲劳驾驶的问题从本质上解决,而不是去(监控)给各种压力,那是没有意义的。不会(从中间解决干线问题),要全局优化,从供应链开始优化。

极客公园:这个体系会不会跟物流公司原来的运营体系产生冲突?

谷雪梅:不会冲突。现在物流企业特别苦,尤其是卡车司机。因为互联网,咱们看电商的例子,就是把原来很长的商业链条,中间很多环节不要了。到最后商家也得利,用户也得利。

同理物流也是这样,他本身就是供需匹配的问题。中间这些环节,现在没办法还得存在,是因为有数据流通的要求。但是当信息越来越透明,实际承载这个货的,跟需求方发现用最短的链条连接到一块儿,就没事了。所以对物流公司不是什么问题,可能会影响中间的黄牛,但我觉得他们一定会寻找到这个市场里的其他价值。

腾讯科技:菜鸟最近投资了一些技术公司和快递公司。在技术上面,自主研发和合作伙伴,菜鸟的原则是什么,哪一类技术更倾向于投资来解决?

谷雪梅:首先技术不是投资能投来的,即使投资也是一种战略投资。我觉得菜鸟要清晰定位,我们并不是什么事都能做的。比如说IoT这件事情,从IoT的供应链、设计,这个水是很深的,我们一定需要有一些战略合作。

第二我们举一个例子,菜鸟去年投了一家物流技术公司叫易流,也是做车载设备相关的,这些人家有经验,我们肯定不会去做。但是易流很需要什么?当他拿到我们这些车的信息之后,智能履行,智能化调度,这些车在什么时间点出现在哪里,易流是没有算法能力的,非常愿意跟菜鸟合作。我们就做我们该做的事儿,他们就做他们该做的事。

接下来我讲一下原则,第一个大原则,菜鸟毕竟是阿里集团下面一个阿里控股的公司,所以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如何为物流企业提供一种跟商流对接的能力。

快递公司应该做的事情,就让人家去做,我们也没必要再做一家快递公司。所以合作方式很多,但是目标很简单。第一是极致消费体验,用户体验一定要好。第二是帮助商家做最好的智慧供应链服务。这一定是商流,销售供应链和物流供应链一定要协同的,这是菜鸟比较擅长的。第三我们会借助阿里云,包括今天IoT也是用了阿里云IoT平台,在它的肩膀上再往前走,因为阿里云没有物流行业背景,他们是一种技术基础平台。

我们做了链接工作,阿里内部很多非常好的技术,跟物流这个领域进行对接。不管是我们投资的也好,或者不是投资的也好,我们有一个物流云,做物流开放平台。在平台之上,其他企业如何用物流云上的服务,一定是自由的。既然是平台,我们允许各种ISV开发应用的也可以接上来,也可以被其他的物流企业所使用。这是菜鸟对自己的定位。

我给团队定的要求是这样的,要统一行业标准,这很关键。不是说菜鸟控标准,这是所谓的行业共识,一定要把整个行业提到下一个高度,大家都受益,这是菜鸟特别应该做的。有了行业共识之后,剩下谁开发都没关系,我们也可以做,你们也可以做,针对不同客户定制还不一样呢,要求非常多的。大家都可以做,只要是共识在就可以。

专注是一方面,菜鸟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儿;第二是连接,尤其是商流和物流;第三是开放。

腾讯科技:每家快递公司最近几年纷纷宣称用了很多新技术,比如说无人技术,物联网的各种技术。但是您现在看来,在整个快递行业,现在哪些所谓的新技术已经具备了规模使用的意义,哪些还没有进入实际大规模应用?

谷雪梅:任何技术都不是绝对的技术,一定要跟场景强相关。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无人技术也许在超大规模的B2C的仓里面就不一定合适。

但是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运输车)放在分拨里面特别合适,因为已经理成包裹了,托一个相对比较标准的容器就往前走。相对公共分拨,跟干支线比较相关的,都是大货,一个托盘托起来,操作距离不是很长,这特别适合AGV,因为它有劲。所以AGV擅长解决那些简单、重复重体力劳动。

没有一个技术是普适的,一定要根据场景进行结合,才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所以你这个问题要辩证看,很难讲哪个技术已经可以全盘规模化了,或者哪个技术还没有。

我们技术人也会看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从十年上来看,你今天就得做了,你不做,十年以后它不会平白出现。但是有一些我们就驻足于当下,一年、三年要干什么,要快速产生行业影响力,让行业推动着技术往前走。这是技术和业务的双螺旋。作为菜鸟的CTO,我的团队更多偏重于后者。当然我们也有一些像ET实验室,他们更偏重于你刚才讲的部分,这是短期和长期各自专注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我们跟快递公司合作起来,大家都还会偏重于一年到三年的技术。

36氪:第一个问题是,之前特别讲到两家技术合作伙伴,Rokid和Face++,为什么选择这两家公司,如何合作。第二个问题是,因为快递行业非常传统,如果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对技术的需求到底有多少,他们去提高管理或者其他方面,省下来的钱是不是更多或者提高的效率更快?

谷雪梅: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选择这两家公司,是因为这两家公司很有特点。

Face++擅长视觉技术,视觉在物流里面可以应用的场景太多了。但凡跟所谓像巡拣、人脸识别,跟人相关的都有用。我们展区里面有数字驿站,虽然在那个里面没有用Face++的技术,因为我们阿里自己的技术也很强。

但是我们不排除未来可能会做一个算法容器,三个算法都放进来,可以是阿里的,也可以是Face++的,也可以是别家的。我觉得我们作为技术应用方,就应该秉持开放的态度,谁好我们就用谁的。

Rokid是一个更有特点的公司,当然我们作为菜鸟也不能给他们做广告。但是我第一次去看的时候,他们做了一个眼镜,也是安卓系统,里边有语音,他们非常擅长人与数据之间的交互。大家听到这件事很玄,其实非常基础,就是回归人性,人是怎么Work的。一个人在仓内戴着眼镜,巡检的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直接说就好了,讲的话通过眼镜变成仓储的指令,这些指令再下发给库工。

选择这样的公司,是激发一些物流行业的想象力,这很重要。但更多的,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去测试我们开放平台的开放度。如果这样完全不一样的公司,都能在开放平台上赢得他的客户,就说明这个开放平台真是做对了,这是我们想讲的一个核心理念。

平台在中间,下面的IoT都是开放的,上面的物流应用也都是开放的。那么选择他们,就是使物流应用更容易用下面的服务,要让物流行业所有的物联网,这些技术都用得起。

第二个问题,其实我觉得快递行业一点都不传统,进展非常快。我特别欣赏中国这种企业家精神,不是说只有博士毕业才能做技术,真不是这回事。的确有些运营水平不高的,但是真正高水平的,这些桐庐出来的企业家,我非常佩服他们。比如韵达,我们那天跟他们一起送快递,他们用的技术不算很高级,但是车子如果不按照他设定的路线走,这票不算。人家数字化做到这个程度,你还好意思说他是传统行业吗?也许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但是他们每天都在进步。

现在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问题还是有现实意义的。当下想用我们的算法,用智能化彻底把人代替了,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人脑子里还有很多经验。

所以我们第一步把大数据、算法做成推荐系统,建议运营可以怎样做。或者是,我们告诉你,在你当下运营的SOP下面,什么地方出了什么问题。运营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决定该怎么干,改完了之后数据马上回流回来了,立刻可以看到结果,这就形成了一个数据运营和实操,是一个闭环。只要这个环非常快,是实时在线的,他的决策就会很快。

那么好的运营,动脑子的运营,都会利用这个系统。我们现在还没在快递公司里尝试,但是在自己的场景里试了,做了一个全链路作战平台,对运营的帮助非常大。我相信快递公司也会欢迎的,因为它底层本质上是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技术。可能做搜索引擎的人永远不知道这世界上有一批人需要用这个,这批人也不知道,原来这个问题可以用搜索引擎来解决。这就是我们做技术的价值所在。

36氪:补充问一下,如果菜鸟需要一项语音技术,在Rokid和天猫精灵之间,怎么选?

谷雪梅:做算法容器,我觉得内外应该平等。这个平台不是菜鸟拥有的平台,因为我们今天是想做一个行业开放的平台,我们是参与方也是贡献方,但其他企业也都可以进来贡献。

全天候科技:开放平台的底层逻辑是怎样的,哪些菜鸟自己做,哪些让合作伙伴去做?

谷雪梅:我觉得行业标准这件事情,不应该任何一家公司来控。标准没法控,标准一定是行业共识。

然后是开放平台。第一个当然是以物模型来表述的,这是一个技术语言,但在IoT领域里用得非常普遍。所以物模型代表着行业标准。有了行业标准,再做开放平台,大家上面的应用都可以直接去调用物模型就好了,不用看下面的硬件设备是什么。这个事儿其实菜鸟已经做了一些,因为我们要保证一个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远程部署、运维这些能力都要存在。这些能力至少在物流领域里面我们还没有看到有别家做,而且这个稳定性要求很高。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云平台万一不稳定,万一宕会机也还能忍。但是物联网不一样,万一IoT不灵了,给你锁屋里头出不去了,这不行。所以我们对IoT稳定性的要求,是比互联网要高很多的。这些的确是需要很多非常扎实的技术沉淀,菜鸟会先把这个事儿做了,我们已经很多自己的场景,数字驿站、仓,包括已经通过物流云提供给一些快递公司了,这个菜鸟的确在做。

这些有了之后,我们愿意把这个平台也开放出来,而且不光是APP的开放,我们把平台做代码级的开放,这时候我就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了。

你一定不理解,菜鸟想干什么?我觉得我们的理想比做一个平台大一些。平台不是菜鸟的终极,这个行业什么时候能够全面数字化了,那个时候很多有想象力的事情才能真正开始。比如一个国家没有水电煤,总得有人搞啊,菜鸟不搞也没人搞了,所以我们就先站出来搞了。有了水电煤之后,后面能够有一些什么想象空间,到时候就拼实力了。我们也可以自信一点,我们连底下这些事儿都能搞得定,其他事儿我们为什么不能搞定呢。所以这个的确是比较面向未来的。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香港要如何做得更好?

2019-05-3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