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天技术动力研究所长征固体动力团队——征途宇宙星河

36氪陕西的朋友们·2019-07-22 09:30
固体发动机就是使用固体燃料作为飞行器推进动力的装置,广泛应用于航天发射的各个领域。

编者按:本文来自“陕西日报”,作者:张英;36氪经授权转载。

西安航天技术动力研究所长征固体动力团队成员。资料照片

2019年6月5日12时06分,一支“利箭”呼啸着从黄海海面直入云霄,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海面发射宣告成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又一次胜利,同时也填补了海上发射技术的空白。担任这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背后有一支年轻的技术团队默默耕耘了5年。这个团队就是位于西安东郊的西安航天技术动力研究所长征固体动力团队。

固体发动机就是使用固体燃料作为飞行器推进动力的装置,这种发动机广泛应用于航天发射的各个领域。我国对固体运载的探索还是近些年的事,第一个型号就是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令人欣喜的是,它一登场就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2015年9月25日首飞成功、2016年11月10日第二次飞行成功、2018年1月19日第三次飞行成功……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陆地发射“六战六捷”,中国固体运载火箭屡次出场均让人惊艳。

作为我国首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可以将卫星发射准备时间由原先的1个月缩短为24个小时,这是国际同类型火箭发射准备时间的三分之一,也让发射成本降低约30%,成为了我国空间快速响应能力建设的关键技术。

此次长征十一号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以民用船舶为发射平台。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实验,给长征固体动力团队带来了新的课题。为适应海上发射,长征固体动力团队多次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完成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并进一步优化精简测试流程,助力长征十一号征服星辰大海,实现了第七次飞跃。

曾有人说:中国航天一个很大的财富是拥有一批有理想、有信念、有本领、有担当的航天青年。长征固体动力团队正是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队伍。“2007年我加入固体发动机研究队伍,当时团队刚成立,第一批研究人员仅有7人,随着2010年集团批准项目立项、2012年项目正式获得国家立项,团队逐渐成长并得到扩充。”7月17日,西安航天技术动力研究所长征固体动力团队副主任设计师李洞春告诉记者,目前团队共有23名成员,平均年龄35岁,比美国的航天设计师团队整整年轻一代。

1989年出生的宋仕雄,目前是该团队年龄最小的成员。他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是研究院培养出来的本土青年研究人员。2018年研究生毕业后,宋仕雄来到长征固体动力团队,拜李洞春等人为师。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一直专注于固体发动机研究领域。以“师带徒”的模式培育青年成长,是长征固体动力团队的优良传统。

据介绍,随着商业卫星的蓬勃兴起,“小块头”“高效率”的卫星发射需求越来越大,快速、灵活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成为越来越多商业卫星发射的首选。针对商业航天市场多元的发射需求,长征固体动力团队依托先进成熟的固体发动机技术,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设计研发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来自民营火箭公司带来的竞争压力,但抓住技术优势这一坚固根基,不断开拓进取、埋头苦干,我们有绝对的信心为客户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李洞春告诉记者,固体动力团队承担着很多重要的研究任务,每一项任务背后的青年人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作为我国分段式固体发动机开拓者,他们在国内先后成功完成直径2米两分段、3米两分段发动机地面热试,固体运载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正是在“航天强国”伟大使命的感召下,西安航天技术动力研究所团委以青年的自我价值实现为出发点,以研究所的多样化发展为落脚点,统筹资源、博采众长,为“有理想、敢创新、有作为”的航天青年开辟了一片梦想的天空。

青年论文、“五小”成果、青创路演、青年论坛、航天科技志愿服务等一系列面向青年成长成才的主题活动规范化、长期化、品牌化,让西安航天技术动力研究所的青年人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创造新的辉煌。

近年来,西安航天技术动力研究所的多个青年技术团队先后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青年文明号、陕西省青年文明号和陕西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