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孵化器郝昭:拼多多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36氪陕西的朋友们·2019-08-20 17:18
拼多多崛起的背后是一大批中国制造业厂商向世界发出的第一声。
拼多多
已上市上海市2014-01
专注拼团的社交电商平台
我要联系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郝学长”(ID:hxzhz0213),作者:郝昭;36氪经授权转载。

在这里读懂中国,这句话送给拼多多以及拼多多的用户最恰当不过了。拼多多的成功,也很中国。

按理说,拼多多并不缺钱到需要上市融资的程度,投资方也没有丝毫要急于上市退出的需求,上市是黄峥自己决定的事情,拼多多的商业模式也不是重资产模式,流量来源于腾讯的社交流量也算是划算,至于订单量之类也只是仅次于阿里巴巴,这个时候上市,足见黄峥的远见和野心。

拼多多的上市,从传闻到最终登陆纳斯达克前后只有一个月时间,也是堪称神速了,或者说,很是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外。

今天让我们一起聊聊这家飞一般成长的企业。

拼多多的秘密

其实一直想和大家讨论讨论这家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拼多多,各种匪夷所思的超低价商品,经常收到叔叔婶婶、妈妈阿姨、大爷大妈们私信让帮他们砍价,非常接地气的它被大家视为消费降级,三线下沉等概念的代表企业。

实际上经过我一段时间的研究,拼多多实际上,并不只是下沉,其实更是是升级,准确的说,是国产品牌的升级。

很多人可能对拼多多上各种低价感到不可思议不能理解,但实际上是本质是因为中国品牌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完成了产业升级后开始大规模生产了,他们也只能回归了原本的价格。

很多人对价格的理解,都是带有惯性的,大家理所当然的认为电子产品就要这么贵,这个芯片就要这个价(其实在我之前也是这么天真的认为),但很多时候,当你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什么都是贵的。

比如90年代的固定电话交换机从20万被华为突破技术后降到1万人家都还能继续卖,中间的利润之大我们外人恐怕真的无法想象。无知在很多时候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这句话在这里非常贴切。

其实有一个更容易理解的例子,是平衡车。

很多人可能对于拼多多上的平衡车价格感到惊奇,怎么能卖这么便宜?都是假货吧?要知道,国外品牌Segway(2015年已被小米生态链企业Ninebot收购),价格可要88000左右。

就算全是假冒零件的山寨货,价格也不可能差这么远吧?

实际上,平衡车这个技术是荷兰人发明的,可是荷兰人市场太小,各种零件又都要自己订做,最终搞出来以后,成本非常贵,一台要8万美元,这个价格除了阿拉伯王子壕们,谁能接受?

于是这个公司2年以后就破产了,破产后技术被卖给美国人,美国的产业发达一些,许多零件都有现成的方案可以用,慢慢的能把价格降到1万多美元,还是有点贵,所以即便努力做了宣传,市场还是不死不活。

之后于2015年几经周折被小米生态链企业Ninebot全资收购,雷军总拿到这个技术之后,整合了旗下的产业链,最后推出的极限价格是:1999RMB。

美国人傻眼了,因为他们的极限就是1万美元,而到了中国企业手里却搞出了不到300美元的高品质平衡车,而且还有利润(Ninebot企业估值已经超过15亿美金,目前已提交申请科创板)。

但是这还不是我们民营企业的终点,浙江、深圳的民营厂商大量制造了平衡车后,不断的拆拆装装,认为其中还有升级空间,于是在原始的基础上推出了新版本,这个中国魔改版的价格是——不到300RMB,质量还OK,让农村的孩子们也能享受上科技的乐趣了。

很多人会觉得,国外进口的8W的平衡车才是真货,质量好,国内卖两千、卖三百的都是假货,质量差。

其实你too young too simple了,真的要论起质量,用户们普遍还是认为我们国内的产品更好一些。国外卖那么贵并不是因为他们质量好,而是因为他们的价格是真的降不下来。

所以老外估计疯了,他们8万美元才造出来,咱们的民族企业卖不到300人民币还能有利润,他们难以想象。

如此夸张的成本差距,背后其实是我们伟大祖国整个产业链的全面成本优势。

有人曾经做过说明,当年水泥厂的磨机用减速机,国内减速机还开发不出来稳定的产品,所以国外的减速机卖1000万一台。等到国产化之后,国外的大型减速机基本退出国内市场。因为国产只要三百万。

看样子,这是又一个类似平衡车打败外国产品的故事。

但减速机只是一个开始,很快,除了水泥减速机,整个水泥体系的各种设备价格都因为国产化降下来了。

所有设备都降价后,国内水泥产业自然就可以轻松扩大规模,产量井喷,于是连带的,水泥价格也降成了白菜价。

水泥的白菜价,导致了中国各种建筑公司的成本也急剧下降,于是他们可以低价建造大量工程。

大量工程,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技术积累。许多工程的技术难度一旦攻克,成本又降低了大半

于是最终:各种桥梁,基建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和造价出现,并进一步拉低了各种物流成本。

水泥机的价格可能只是一千万到三百万的差距,但最终反映在各种超级工程上的价格差距,可能就会是十倍百倍甚至更多的增加了。

中国全产业链的整体成本优势,一环叠一环的互相叠加,最终会导致终端产品的价格会不可思议的低。

这,就是拼多多的秘密。

并非是人群下沉,各种假冒低端产品出现,而是在如今中国的强大制造体系下,很多产品的成本价格,本就是远超大家想象力的低。

不论是90年代华为的电话交换机,还是超低价的平衡车,都是这个制造体系的结果。

事实上,90年代华为等国内交换机刚刚登上舞台时,价格比洋品牌便宜三分之二,配合中国的大量工程师,在短短几年内,打的一票国际通信巨头纷纷退出市场。

那时的老外看华为的交换机,我觉得就是今天大家看拼多多上电子产品的感觉:

“你们怎么能卖这么便宜?”

新品牌计划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公认的制造大国,但是距品牌大国却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有顶尖产品、却无品牌认知,这是我国大批制造型企业目前遇到的Top 1 难题,拥有世界级的设计、工艺和制造能力,却因行业和发展历程,始终难以建立高辨识度的品牌。一旦外贸订单出现波动或国内竞争加剧,企业便增长艰难。

拼多多赋能,星火可以燎原,正在中国大地上的数百家小厂里进行着一场让人激动的新实验。其实黄峥希望的是将这场新实验变成一场商业新革命。拼多多发起的“新品牌计划”,背景其实便是中国消费升级,中国成为全球商业创新的巨大的实验场,基于这一背景,中国有机会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大国、创新大国升级。

根据拼多多的规划,于 2018 年 12 月发起的新品牌计划将扶持 1000 家各行业工厂,为企业提供研发建议、大数据支持和流量倾斜,帮助中小企业以最低成本对接 4.4 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培育新品牌。

拼多多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陈秋解释称,“基于分布式AI技术,拼多多平台每天产生并汇聚海量需求,我们有超过 200人 的数据工程师团队,在充分保护用户隐私的基础上‘读懂’消费者,再经过‘新品牌实验室’的产业专家进行转化,最后输出给上游生产。”

对工厂来说,订单是决定制造企业、品牌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认为,“制造企业的理想状态,是订单持续、稳定、长期、可控,而非陷入波峰波谷似的波动,产生包括库存和去产能的问题。传统的品牌体系中,高附加值、高利润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渠道扩充,并且持续研发新的产品,以尽可能消除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冲击、持续把握新的机会。”

很多厂商以前是做什么卖什么,因为太传统了,他们都有庞大经销商网络,省级代理商、地市代理商层层分销,财报里的库存和周转率特别恐怖。现在是以消费者的需求定位好产品,再用专门生产线生产,他们都希望把所有的中间环节缩减掉,并创建起自己独有的新品牌。

其实在我们伟大的祖国这片的土地上,有许多的制造商代工厂都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比如说,家卫士这样的扫地机大厂。

“家卫士”的母公司松腾实业,拥有超过70项国际专利,2017年,全球扫地机器人霸主iRobot曾发起“扫地式”专利歼灭战,松腾实业是唯一全身而退者。

但是,拥有技术与生产线不代表拥有市场。2015年,在近20年代工经历后,松腾推出了自主品牌“家卫士”。“内销、外销的同款产品,都是同样的标准、工艺、用料,同样的生产线。”厂长吴鹏云有点郁闷:“然而,同样的品质,贴牌产品不愁销路,自主品牌却无人问津。消费者宁愿花4倍的价格购买贴牌产品,因为他们对于‘家卫士’一无所知。”

2016年底,家卫士进驻拼多多,把曾经给霍尼韦尔、飞利浦等世界知名品牌代工,售价1000多的产品,以288的价格来卖。直接卖出了十几万台,“家卫士”这个自主品牌自此开始有了品牌认知度。

再比如开利集团(837215)这样的剃须刀大厂,开利集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手动剃须刀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专注刀片研发生产17年,拥有全自动生产配备的手动剃须刀生产基地,实现覆盖欧洲、北美、亚洲、中东地区的全球市场布局。常年也有给飞利浦等世界知名品牌代工,目前正在与基于我们闪电孵化器的产品创新能力,一起研发一款更加符合青年群体、更加有质感的剃须刀(目前产品保密阶段)。

其实说到这里,穿插一个题外话,走过许多传统制造厂商发现他们很多都希望求变但又缺乏创新能力。其实这也便是闪电孵化器筹备落地宁波,计划把多年积累的产品能力赋能的目的,我们希望能参与到这一波制造业升级的浪潮中去。


高频消费品牌曾被认为跨国公司和集团化企业的专属,只有这些企业才有资本和能力将品牌形象和销售渠道铺遍每一个角落,以形成规模优势。而基于新电商模式架构的供需模型,拼多多为代工厂跳过品牌方和冗长流通渠道,建立新品牌提供了条件。

新品牌计划其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家卫士和开利的主要增长性难题。

一是通过需求前置化,让消费者的意志来决定新品研发和投产的方向,极大降低了研发投入的不确定性。

二是在此基础上,用稳定的需求推动了企业的高成长性。这样的发展体系中,成员企业虽然不追求品牌溢价,但依旧取得了稳定甚至超预期的扩张。

“中国的制造企业正面临新一轮的集体品牌化转型,但在现有的市场机制下,这个转型过程会相当漫长和困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春宇表示,中国的制造能力和需求供给之间的错位长期存在,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的出现,为制造企业集体‘破壁’提供了可能。

承接消费新势力,是拼多多在看似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崛起的原因。移动互联网时代崛起的消费新势力有自己的品牌主张,他们的主张不是头部大牌,他们的消费能力不及一线城市的头部消费圈层,拼多多“平价高质”的价值主张对他们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消费新势力有自己的行为特点,是微信、头条、抖音培养起来的互联网社交一代,拼多多“有趣互动”的消费主张同样为他们量身定制。消费新势力成就拼多多,因为拼多多迎合了他们的品牌主张,最懂他们。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拼多多上线了拼农货、拼工厂服务,也推出了现在的新品牌计划。新品牌计划借助中国制造,扶持1000家各行业的工厂,目的是能够为每一圈层的用户去打造真正符合每一圈层用户需求的产品。

拼多多是一个对接供需双方的平台,无论工厂,还是农户,他们基于拼多多的获客,通过拼多多平台交易和服务,指导生产,优化资源配置,未来他们将成为拼多多生态的一部分。拼多多历时三年发展,养成超过3.86亿用户。供需两端,需求端蓄势已经完成;品牌计划也是蓄势,蓄的是供给这一端的势。供需两端蓄势完成,拼多多作为一个平台的生态建设进一步完善。

除了价格,国产品牌的重要性还一直被许多人低估了,可不仅仅只是什么民族自豪感的面子问题,无法国产品牌化就意味着国内庞大的采购需求最后可能仅仅养肥了一批买手,大量的大学生们就只有顶尖的一批人才能够加入国际高精尖企业拿高薪,其他人只能苦逼兮兮的去加入代工厂。

没有自己的品牌,那么自己的研发人才,设计人才等高端产业,都无从谈起。

中国制造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所向披靡,但很多都是为国外品牌打工。中国品牌,虽然有了华为、小米、格力、海尔等成功榜样,但大部分厂商的才刚刚要面临硬仗。

拼多多的背后,其实是整个想登上且必将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制造业。其中有真正想做品牌的,也有就想捞一笔的,但不论目的如何,这么一大批中国制造业厂商,终于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才是拼多多秘密背后的真正红利。你面对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拼多多和所谓的微信流量,下沉红利,而是一整个崛起的中国制造,在漫长的代工生涯后,迫切的想拥有自己的名字,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市场。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拼多多
我要联系
专注拼团的社交电商平台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