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圆桌派:智博会刚结束, 我们来聊聊重庆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王颖@36氪重庆·2019-08-30 16:50
让城市成为文化的容器。


智博会结束了,但是关于未来的话题仍将继续。

重庆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他们将从各自熟悉的领域去谈重庆驶向未来的可选择路径,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智慧之光。

李双燕:重庆的企业家要走出舒适区

(清华大学特聘教授、著名天使投资人)

重庆要想成为开放之都,首先要开放的应该是观念与认知。这既是一个人发展的天花板,也是一家企业、一座城市发展的天花板。要改变观念与认知,是需要大量的教育投资的,尤其是企业家这一块。我在清华为企业家授课五年了,遇到的重庆籍企业家不多,多数学员都来自发达地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琢磨的问题。

在外界看来,重庆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城市,这是从消费端看到的现象,但是,如果从企业端去看,重庆的企业家们还是偏保守、偏封闭。

重庆的企业家应该多关注深圳和杭州的发展。这两个城市的企业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务实、勤学、激情、创新。深圳周末的茶文化是非常典型的,有50、500、5000元,甚至5万元一杯的茶,这样的茶会分别针对不同阶层的听众:50元一杯的茶会,听众多是初来乍到的小白,属于普及型教育,500元一杯的茶会,主要针对有一定的工作积累的基层骨干,5000元一杯的茶,主要针对企业高管和企业主,5万元一杯的茶,主要针对企业家。这样的学习氛围,是深圳充满创新与活力的重要因素。

人都喜欢呆在舒适区里,一个地方的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与当地人的危机意识有关,从这个角度上说,重庆人的幸福指数是比较高的。老百姓可以这样,但是,企业家真的不行。

最近十多年来,重庆其实不缺好的创新项目,遗憾的是,很多好项目没有被留住,墙内开花墙外香了。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16年前,奇虎科技诞生于重庆,14年前,它被资本迁往了北京。这些年,情况有明显的改善,猪八戒网曾有多次迁往北京、浙江的机会,但是,最后都留在了重庆,这与政府的支持强相关。

重庆,这个曾经的重工业城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已时不我待,这需要新认知、新观念的导入,政府应该重点选择一二个行业寻求突破,打造出一二家标杆型企业。另外一方面,企业家也要与时俱进,观念上向发达地区看齐,行动上与市场变化同步,只有这样,重庆这个西南重镇,才能在这个新的时代,重新绽放出光彩。

陈定定:和全世界做生意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著名社会智库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

过去,人们对于内陆城市的想象空间很小。现在,随着物流通道的不断升级,一座内陆城市出海出境的时间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于是内陆渐渐变成前沿,城市发展的天花板被不断突破。

重庆在这方面比较突出。根据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到2020年,重庆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将初步建成。货物的南来北往,必将带来文化的融合演进。

重庆的陆海新通道正在成为西部开放新动脉。据我所知,重庆还在建设水、空、铁等全方位、立体化口岸体系,并寻求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通关合作,共同推进国际口岸大通关。这些物理通道的打通,会为重庆带来很多机会。借由这个通道,重庆的企业可以往东南亚走,特别是重庆的一些优势的产业,可以通过这个通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做生意。

比如,重庆的汽车制造业,很多都在尝试新能源方向的转型。东南亚是一个很好的目标市场。我们看到菲律宾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和投资电动汽车产业,以开发既生态又经济的运输系统,还取消了电动汽车所有部件的进口关税;泰国也是大力推广电动车的国家之一,如果车企在泰国生产电机和电池等主要部件,将会获得政策奖励。现在,奔驰、宝马、丰田等汽车厂商都计划在泰国建电池厂。

除了汽车产业,重庆大力发展的智能制造、大数据,也应该具备全球意识。我注意到,在今年的智博会上,新加坡与重庆签订13项谅解备忘录,将在数字经济领域谋求合作发展新机遇。

这是很好的方向。因为在数字经济领域,新加坡被认为是最有前瞻性的国家之一。早在2006年,新加坡就推出了“智能城市2015”发展蓝图,致力于将这个“城市国家”建设成一个以资讯通信驱动的智能化都市。2014年,新加坡将该计划全面升级,公布了名为“智慧国2025”的10年计划,这也是全球第一个智慧国家蓝图。

现在世界范围内的区域合作,不再是简单地市场层面的合作,而是深入产业链布局、研发等环节。这样的合作能够促进资源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的整合,有利于产业的优化。这也是我们对重庆走向世界的期待。作为西部城市,其本身存在的一些老旧产能也能在这种合作中得到升级。

林霄:让更多新想法汇入这座城市

(阿里云重庆创新中心负责人)

我是做孵化器的,见过很多创业者。在我看来,重庆的创业者大部分都有重庆人的一个鲜明的特色,“耿直”。但是往往感觉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在舆论造势、宣传影响、品牌打造方面,很多创新创业项目不太重视,或者是说他们的观点是“闷起脑壳做”就行,但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年代,这一块的能力还是很重要的。

重庆的创新创业氛围跟北上广,甚至成都相比,都不算浓,不过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现在的大环境还是挺好的,很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我相信在这个数字经济的年代,有大量的商业机会和创新机遇诞生,重庆的创新创业氛围会越来越好。

创新创业是很难的,因为这是一个从0到1,从1到N的过程,过程中有太多不可测的变量,随时有可能出问题,就跟爬山一样,没爬到山顶之前不会领略到大好风光,随时都有可能会摔死,千辛万苦爬到山顶了,发现远处有高峰,又得继续前进。创新者往往是孤独行者,但是他们也是普通的个人,在这条艰难的路上行走,家人朋友的支持,社会的认可,往往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因为在这个事情上想获取成就感太难了,而且还经常需要延迟成就感。

重庆的创业者更需要一些支持,特别是需要一些新的想法汇入这座城市。这两天智博会召开,有很多大佬来重庆,带来了很多思路。就像这次智博会上马云说,智能世界有三要素,互联网是生产关系,大计算是生产力,大数据是生产资料。那么未来的城市也应该包含这三要素,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叠加,最终形成便捷高效、智慧通达的城市。

其实很多时候,创新创业能否成功跟认知有很大的关联,为什么马云在淘宝成功了后早早布局了蚂蚁金服、阿里云、菜鸟物流?为什么QQ都几乎垄断了社交,马化腾还要大力支持微信?都是因为他们对企业的发展和趋势的演变已经建立起系统的认知。

企业的商业模式往往来源于思路,思路错了,商业模式没对,再多钱跟资源都是死。所以对于重庆的创业者来说,我觉得最需要的是生态氛围,有好的生态氛围了,创业者的项目才不是孤岛,就有可能更早地判断什么是对的方向,什么样的思路是错的,而不是盲目的试错到死。但是生态氛围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更多不同层面和规格的交流。这需要政府长久持续地支持和搭台。

黄瑞程: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凯德集团(中国)重庆来福士总经理)

我在重庆生活了很多年了,这是一座非常有趣的城市,也是十分具有潜力的城市。重庆的人口已经连续多年保持正流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才;承办了越来越多重量级的国家乃至国际的会展,“旅游”和“智慧”成为城市发展的双引擎;同时,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全国前列,活力十足。

这意味着,重庆这座城市越来越开放、包容。而在一座城市的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姿态中生长出来的。文化首先是一种感知,同时它也是具象的,可捕捉的,它藏在城市的建筑里,也藏在人们的生活方式里。

凯德是房地产开发商,但我们一直在做“全产业链”发展。换句话说,我们是非常注重空间的打造和运营的。凯德将全球最大的一座“来福士”综合体项目布局在了重庆,正是由于我们对于这座城市潜力的看好和高度的信心。谈到“未来的城市”,这正好与我们自己给重庆来福士打造的标签不谋而合——我们管它叫“Future City(未来之城)”,我们打造的这座地标囊括了购物中心、高端住宅、办公楼、服务公寓和酒店,水晶连廊上还囊括了观景台、俱乐部、空中花园餐厅及酒吧三大特别业态。这么多业态集合在一起,即使放眼全球来看,也是非常罕有的,本身已经形成了大型的都市生活资源聚集的系统。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城市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建筑空间利用率和功能复合型。在有限空间里,实现资源集约、产业集群、功能集聚,依托现有载体建设产业聚集区,也是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打造这样的项目,未来人们不但可以在这里生活、工作、休闲、购物、旅游,更希望可以借它连接历史和未来,融合国际文化与本地文化,传承与创新,让朝天门焕发新活力,让更多年轻人喜欢朝天门、了解朝天门,也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引入更多国内外最先进、最前沿的内容到重庆,让城市成为文化的容器。

综上,未来的重庆,首先应该是开放之城;其次应该是智慧之城;最后应该是文化之城。不管是技术还是经济的发展,最后都应该汇集到“人”的身上。城市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滋养着人们的性灵。

+1
18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智能健康系统的“魔镜”大受欢迎,这款“魔镜”可不是一面普通的镜子,打开后,它将通过语音识别、物联传感等技术,实现智能交互、健康管理、娱乐资讯以及家居控制,堪称家庭生活的“智能管家”。

2019-08-3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