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难以跨越“数字鸿沟” 生活处处不便利 智能化生活还需“因人而异”

36氪陕西的朋友们·2019-09-06 10:21
现在的互联网产品设计理念往往忽略了老年人,很多都是功能多样、操作复杂,随着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多,互联网产品设计也应该多为老年人考虑。

编者按:本文来自“西安日报”,作者:冯晓瑞  ;36氪经授权转载。

手机支付、电子票据、电子身份……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刷刷手机、“动动手指”就能解决的事情,对老年人来说,却是一道无法逾越的“数字鸿沟”。这道“数字鸿沟”给老年人生活带来哪些不便,又该如何解决?日前记者进行了走访。

对电子支付望而却步

家住友谊西路的王召强今年已经69岁,手机普及的汹涌浪潮下,他学会了拍照、微信聊天、发朋友圈,但对手机支付始终望而却步,由此也造成一些不便。“可能因为现在电子支付的乘客越来越多,不少出租车司机不备零钱了,常常会有付现金找不开的时候,有些司机还询问能不能微信把零钱转给我,但我的确是操作不了,每次只能到旁边的小店换。”王召强无奈地说,有一次他帮孩子取快递,快递员用二维码收费,他给现金都不要,让他哭笑不得。

走访中,记者随机采访了9位老人,其中6人不使用手机支付,而他们对手机支付抵触的原因也很一致,认为“手机支付不安全。”

“我女儿老说手机付钱方便得很,有一次我想开通手机支付,结果她说还要绑定银行卡啥的,我一听就不想弄了。”刘春婷阿姨告诉记者,她以为只要把钱“存”进手机就行了,但听女儿说还要绑定银行卡和个人信息挂钩,她就觉得非常不安全,并因此拒绝了手机支付。

信息化“升级”带来诸多不便

不仅仅是手机支付,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电子化信息也为老年人增添了些许不便。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化门槛,他们只能求助于身边的年轻人。家住红专南路的小张用自己的手机号码帮姥姥注册了一家连锁药店的会员,原因是“现在很多连锁药店都取消了实体会员卡,变为电话号码注册,姥姥常去的这家便是。”小张告诉记者,平时姥姥常用手机,不过仅限于接打电话,面对注册会员时的验证码、截图的发送,姥姥是一头雾水,可她又听街坊说作为会员有各种减免活动,于是便让我帮她注册一下。

自从帮姥姥注册会员后,小张的手机上便经常能接收到各种活动信息、代金券兑换码,每次积分清零要兑换时,他还得及时帮姥姥把积分全部用掉。小张坦言:“作为年轻人来说,接收这种信息司空见惯,但对像姥姥这种耳背眼花的老人来说,阅读或了解手机信息内容却比较困难。”

社会保留传统服务方式

据了解,人口老龄化在国际上的界定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末,西安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07.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1.17%,西安全面进入老年型社会。

老年型社会、互联网时代,如何化解这其中的矛盾,让老年人生活得更加便利?从事社区老年心理辅导的工作人员张春霞介绍说,一方面,互联网产品的确给生活带来许多便捷,老年人也应多尝试这些新鲜事物,多学习新东西。其间,子女要承担起向老年人传授新知识的责任,耐心支持鼓励老人学习尝试;另一方面,现在的互联网产品设计理念往往忽略了老年人,很多都是功能多样、操作复杂,随着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多,互联网产品设计也应该多为老年人考虑,设计更多的“一键”功能,方便老年人学习、使用。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认为,这其中的矛盾其实是“数字鸿沟”造成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升老年人适应电子产品、互联网时代的能力,这就需要社区、老年大学、金融机构开设相关的课程,多对老年人进行辅导培训,既可以让老年人生活更便捷,也能提升老年人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二是金融机构、商业体、公共服务窗口,不应“一刀切”的全部信息化、无纸化、智能化,应适当保留一些柜台、现金支付、人工服务窗口,为有不同需求的老年人服务,这样的社会才更加人性化。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西安品牌便利店差异化经营之路仍需提升,目前品牌便利店相对来讲还是存在同质化较为严重的问题。

2019-09-06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