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芯谷”求解“缺芯”之痛

36氪山东的朋友们·2019-09-19 10:52
在青岛当前发起的“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之下,薄弱的微电子产业基础亟须加以强化。

编者按:本文来自“青岛日报”(记者 霍璟祎),36氪经授权转载。

芯片是中国最大的进口产品,2018年进口额高达3120亿美元。在中 美贸易战的背景下,“缺芯”之痛已不再是小部分业内人士的焦虑,也成为一个带有强烈民族情怀的问题。

“缺芯”同样被公认为青岛制造业的一大短板。作为在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拥有39个大类的工业大市,青岛拥有完善的工业基础,芯片应用端市场庞大。在青岛当前发起的“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之下,薄弱的微电子产业基础更是亟须加以强化。

9月17日,2019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大会在崂山召开。在国内微电子设计领域,这场大会的规格是很高的,Synopsys、Cadence、Mentor三大全球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巨头悉数到场,还有来自中科院微电子所、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学会、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的院士和专家。

作为主办方之一,中国科学院EDA中心主任陈岚告诉记者,这场大会在崂山举办是有一番用意的:“在‘南深圳、北青岛’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大会是在向业内人士宣告:曾经零行业基础的青岛,正在向微电子产业强劲发力。”

“青岛芯谷”发力IC设计产业

崂山区委书记孙海生在大会上透露,目前该区微电子产业项目已有43个,并在显示芯片、光学芯片、声学处理芯片等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而2019年崂山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该区微电子产业项目占据了全市50%以上,这个被称为“青岛芯谷”的区域,名副其实地成为青岛微电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地方。

“青岛芯谷”的发轫至今大概有两年的时间。2017年6月,青岛北航歌尔微电子研究院—斯坦福大学磁性纳米技术中心自旋传感器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签署,这成为崂山区发展微电子产业的契机。其时的崂山,在微电子产业领域的基础近乎为零。

由于微电子产业具有高度国际化、覆盖领域广、产业纵深长的特点,要想在这一产业实现突破,必须聚焦优势领域,实现错位竞争。正如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所说,“发展微电子产业必须重新思考定位在哪里,避免一哄而上和碎片化、同质化倾向,不能与产业国际整合趋势背道而驰,要根据细分市场进行资源整合。”

崂山区切中的是集成电路(IC)设计产业和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垂直细分领域。

选中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这一细分领域有一定“偶然”因素,主要是基于歌尔在崂山的科研布局。那么,为何要发力IC设计产业领域?“IC设计位于整个IC产业链的最高端,崂山缺乏充足的用地用于发展IC制造和封装产业,但是其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对IC设计高端人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青对记者说。

从全国来看,不只是崂山把目光投向了这一产业高点。除了“北上深”,武汉、西安、成都、合肥等城市也在向微电子产业发力,每个城市都向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但设计产业无疑是最为热门的领域。

提起IC设计产业,就不能不提青岛对标的城市——深圳。深圳在全国IC设计产业中已连续七年保持龙头地位,销售收入在全国占比近三成,也是全国唯一超过100亿美元销售额的城市。

和青岛相比,深圳不仅IC设计企业数量多,更重要的是质量高。2018年,深圳IC设计企业为166家,涌现出华为海思、中兴微电子、汇顶科技、云天励飞等一批行业翘楚。其中,一家企业的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四家企业超10亿元。在全国IC设计十强企业中,深圳占了三席。

事实上,“青岛芯谷”的IC产业规划和深圳目前的IC产业格局很是相似。首先,崂山与深圳面临的问题是类似的——由于IC制造和封测业都需要建厂,往往占地规模较大,且存在污染问题,两地的土地储备都相对有限,难以向这两个方面全面布局。目前,深圳的IC封测业规模不大,IC制造业也很薄弱。2018年,深圳整个IC产业812亿元的销售收入中,设计业占比高达90%。

“青岛芯谷”的目标是,成为北部沿海微电子研发高地,2022年集聚IC设计企业100家,培育微电子龙头企业超过5家,微电子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与“强悍”的对标城市相对照,想要在全国微电子产业版图中拼得一席之地,青岛仍需一番埋头苦干。

聚集效应何以产生?

IC技术融合了40多种科技和工程领域的尖端技术,作为一个产业,需要强大的交叉学科技术协同,具有明显的群聚效应。

位于崂山区松岭路上的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去年底启用。据运营方介绍,目前这里招商入驻工作全部完成,是青岛微电子设计企业最密集之地。

入驻于此的企业从不同维度解答了为何愿意放弃“北上深”而在“青岛芯谷”扎根这一问题。

“在上海的高生活成本下,公司研发团队一直保持较大的流动性,我们需要寻求一个更适宜的城市,确保人才队伍的稳定,以开展长线研发。”青岛矽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仁说出了来青岛发展的客观因素。类似的原因也被中科曙光全球研发总部基地、核芯互联等来自一线城市的企业相关负责人提及。

除此之外,青岛在吸引微电子企业方面,还有一项独特的优势。青岛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芯片市场,海尔、海信、歌尔这三家芯片整机应用龙头企业每年都有约80亿颗芯片的市场需求。

在这方面,去年底落户的合启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最为典型。这家公司的总部mCube位于美国硅谷,是一家世界知名芯片企业,在运动传感器方面具有强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合启力落户青岛的一个重要原因源于与海尔的合作。去年6月,mCube就与海尔共建智控传感联合实验室。合启力的展厅中展示了三个主营业务领域——智慧家居、智慧海洋和疫苗冷链运输,无一不是与青岛的优势产业紧密结合。

此外,上半年在崂山发布了我国首款RISC—V家电芯片的核芯互联,同样看重青岛当地的芯片市场。这款芯片针对的就是白色家电领域。来自上海的青岛富芮坤微电子科技也正在与海信开展蓝牙芯片方面的合作。

在2019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大会上,中科院院士刘明表示,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全球格局来看,中国IC产业都需要再定位,下一阶段的战略是“以产品为中心,以行业解决方案为突破口”。具备39个工业大类的青岛拥有丰富的芯片应用场景,而且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与中国IC产业的上述战略诉求具有很高的契合度。

“人才极度匮乏”难题亟须解决

在集成电路设计大会上,与会专家的关切各有侧重,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国内微电子人才缺乏,甚至可以说是极度匮乏。

据《中国集成电路人才白皮书》预测,到2020年,中国市场约需72万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届时专业人才缺口将达32万。而2017年20万高校集成电路专业领域的毕业生中,仅有不足3万人进入本行业就业。

在大会上的采访环节,国产EDA巨头华大九天董事长刘伟平表示,“对这一问题有切身的感受”。他说,现在国内拥有100人以上研发团队的EDA公司仅有华大九天一家,整个华大九天的员工加起来才400人,“我们至少需要2000人,而Cadence拥有员工过万。”

EDA与装备、材料一起构成了集成电路的三大战略支撑,也直接影响了芯片性能、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但这也是一个被外商高度垄断的市场。垄断首先体现在人才上,国内2000多人的EDA研发群体中,大半都在为全球三大EDA巨头服务。

华大九天位于北京,国内人才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人才短缺问题尚且如此。在记者近一年来交流过的数家青岛微电子企业中,每一家都在人才布局方面“两条腿”或“多条腿”走路,即在青岛以外,都在北京、上海或深圳等一线城市设立研发分支。尽管包括研发团队在内的企业总部迁到“青岛芯谷”,但是不能“连根拔起”,最为核心的骨干人才基本都留在了北上广深。

其实,青岛这几年也在加大本土微电子人才的培养力度。青岛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早在2010年就开始正式招生了。去年,山东大学在青岛校区增设微电子本科专业,增设当年就从信息学院一年级在校生中选拔了30人进入微电子专业,入选人数将逐年增加。今年上半年,青岛科技大学申报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获批。

而在2019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大会上落地的两个项目均是针对人才培养的——中科院青岛EDA中心与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签约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中科院EDA中心、青岛市人力资源交流服务协会、歌尔微电子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发起成立青岛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协同创新联盟。

陈岚认为,产业的集聚和人才的聚集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山东籍的人才乡土情结较重,回流山东的微电子人才往往会首选青岛,之后,他们的第一选择往往是正在向微电子产业发力的崂山。目前,亟待做好的是,如何吸引及留住这些人才。”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现实体物流网络和无形信息网络的相互融合,是目前货代行业的一大趋势。

2019-09-1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