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加速奔向诗和远方——管窥莱芜区文旅产业发展

36氪山东的朋友们·2019-10-01 20:44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载体传播文化,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编者按:本文来自“济南日报”,36氪经授权转载。

登齐长城感受历史厚重,漫步雪野湖畔领略湖光山色,探访709文化产业园接受党性教育,参观凤王祥锡雕感受文化传承……

  今年以来,莱芜区抢抓区划调整重大战略机遇,按照省、市对莱芜区“四个一体打造”的发展定位,全力推动文旅产业迈向更高质量和水平,全力打造“康养之都、文旅胜地”。

  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载体传播文化,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康养文旅示范区逐步从梦想迈进现实。

  依托生态、文化和资源优势 重塑具有莱芜特色文旅品牌

  莱芜区生态禀赋独特,文化底蕴深厚,这是莱芜区文旅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

  以生态为例。莱芜区山奇水秀、风光如画,东有吉山,西有香山,南有莲花山,北有原山,中有大舟山,汶水西流、汇河蜿蜒,“五山两水”孕育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立足这一生态资源优势,在“生态立区、实业强区”的大战略目标下,莱芜区着力打造生态产业、生态城镇、生态环境、生态人文这四个领域。依托莱芜传统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优势,抓好“一山一水”即雪野湖、莲花山两大核心景区建设;在南部山区、雪野西部、口镇东部及羊里北部积极发展康养产业,推进康养与文旅的深度融合,着力推进康养文旅示范园区建设。

  同时,莱芜区立足“三辣一麻”、“三黑一花”、“三红一白”产业优势,着力构建“一个中心、四大板块”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打造具有莱芜特色的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涌现出了明利蔬菜、万邦食品等农业旅游观光产业特色品牌。

  莱芜又是一座文化胜地。这里文化历史多、人文故事多、遗址遗迹多。这里是嬴秦祖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嬴国遗址,是先秦故里的起源地;有中国最古老长城齐长城和鲁长城,是修建最早、保存最好的原始长城;这里是大汶口文化的发源地,为后人留下了孔子观礼、夹谷会盟等丰富的历史故事;长勺之战发生在这里,留下了一鼓作气的千古佳话;这里还打响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标志性战役——莱芜战役。红色文化、嬴秦文化、长勺文化、长城文化、冶铁文化,可以说,齐鲁文化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红色文化方面,莱芜区高标准打造以莱芜战役纪念馆为中心,北部汪洋台、东部莱东抗日纪念馆、南部山东省工委旧址和709小三线纪念馆“一中心三组团”的红色文化聚集区,让莱芜的红色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以709小三线纪念馆为主体的709文化产业园,自开园以来,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8万余人,接待党性教育、红色旅游、主题党日活动等上千次,该项目先后荣获山东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重点项目、山东省特色影视园区、山东省直机关工委党性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莱芜区始终把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作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以非遗项目为例,目前,莱芜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1项。莱芜区加大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挖掘提升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挖掘出莱芜锡雕、莱芜口镇南肠传统制作技艺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标省会标准、省会思维 深挖制约产业发展问题不足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强强联合、优势整合,将莱芜区、钢城区作为“智造济南”的重要节点、“文旅济南”的重要区域、“康养济南”的重要载体、“全域济南”的重要支撑,着力进行“四个一体化”打造。莱芜区“康养之都、文旅胜地”的定位逐渐明晰。

  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如何让莱芜区文旅产业全面对标、全面融入、一体打造。而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就是审视自身的短板和不足,寻找更优发展路径。

  很快,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一系列阻碍文旅产业发展的问题被摆了出来——

  文旅融合广度深度不够,以文促产、以文兴业问题急需解决……

  旅游规划质量不高、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影响力不强……

  旅游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旅游业发展还停留在观光、住宿、餐饮等传统型消费项目和门票经济阶段,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够高……

  加快规模、集聚、融合发展 推动文旅产业迈向更高质量

  区划调整为莱芜区文旅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大发展机遇和空间。问题的提出,更为莱芜区文旅产业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莱芜区不等不靠,加快融入,全面对标,全力推动文旅产业迈向更高质量。

  一方面,莱芜区通过培育壮大骨干文旅企业,引进重点文旅企业和建设重点文旅产业项目,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规模发展。另一方面,围绕推动文旅产业集聚发展,莱芜区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吸引更多文化企业入驻园区,加快培育各类文化艺术市场。

  在此基础上,莱芜区着力做好文旅产业深入融合文章——

  文化+旅游。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建立完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强文化、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有效整合,依托齐长城、长勺之战、冶铁文化、嬴秦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和山东省工委旧址、709小三线等红色文化遗产,打造反映莱芜文化定位、文化价值的城市文化品牌系统,以品牌的凝聚力驱动产业升级,以品牌的辐射性提升区域文化向心力,用品牌效应提升莱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化+农业。开发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体系,打造“三辣一麻”“三黑一花”“三红一白”等一批具有历史特点、地域特色的主题旅游名村。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开发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产品。依托各区域优势农业资源开发创意摆件、仿古建筑、铁艺小屋等时尚产品,由传统优势农业向体验农业、创意农业转变。

  文化+工业。推动煤炭、钢铁等传统资源型产业链向文化体验、创意设计价值链拓展延伸,利用闲置的旧厂房,打造一批彰显技艺特色和企业沿革的博物馆、展览馆或者保持传统钢铁工业厂房特色和原貌,设置钢铁文化标志性景观、艺术家工作室、特色产品创意展厅、影视基地等项目,弘扬地域传统企业文化。

  文化+科技。打造线上文化服务系列平台,围绕莱芜特色农产品、特色工艺品,建设集线上展示、体验、估价、销售、认证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交易平台。整合莱芜书画艺术品、特色工艺品、数字出版印刷等产业,培育若干自有行业垂直电商平台。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网络视听、文化电商、文化贸易等新业态。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探索培育集新媒体技术研发、创意孵化、影音体验、会展演艺、广告交易等为一体的项目集群,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图片来自pexels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山东一批新规将开始实施。

2019-10-0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