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互联网安全指南:婴幼儿也难逃数字化陷阱?父母应了解这些规则

全媒派·2019-10-15 08:41
在步步皆陷阱的网络世界中,如何才能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 腾讯传媒。36氪经授权转载。

“孩子今天吃饱了吗?”“有没有交到朋友?”“有没有被谁欺负?”

为人父母,每日当三省吾身。自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普及以来,父母们的焦虑又新添了一重,“孩子们有没有在屏幕前花费太多的时间?”

虽然链接海量信息的互联网声称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启迪他们的好奇心,但现实的另一面却是——无数携带着色情、暴力元素的动画片在悄无声息地污染儿童的精神世界。

全媒派往期文章《儿童“邪典”视频大举入侵:为守护童心,平台和产品祭出这些围剿战术》讲述了隐藏着色情、暴力的“邪典”视频,正被算法自动推荐给看动画片的儿童,威胁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为守护童心,各平台纷纷采取措施围剿儿童不宜视频。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编译Mashable系列文章,站在父母的视角,重新拆解“儿童互联网安全”,探寻在步步皆陷阱的网络世界中,如何才能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

四步了解“儿童互联网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无数应用程序、网站抛出橄榄枝,吸引着孩子去一探究竟。但生活处处有骗局,为人父母,免不了担心这些诱人的平台会让孩子上瘾、受骗;担心深夜发光的屏幕导致孩子睡眠不足;担心虚拟世界的热闹会让孩子在现实社交中陷入焦虑和孤独。

假如这些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不要慌乱,父母首先需要的是一份识别安全网络环境的指南。为此,Mashable和儿童发展研究人员、屏幕时间专家共同制定了网络安全策略,帮助家长寻找安全的网络环境。

停止无助,行动起来

“我知道,父母们常常觉得管理孩子的屏幕使用时间有些力不从心。”儿科医生Jenny Radesky表示,在与患者家长交流过程中,她发现很多人都少了一点管理孩子屏幕时间的权威或信念,他们总是说“这一定会发生……我没有办法控制”。

Radesky是屏幕时间管理的专家,同时也是2016年版美国儿科学会幼儿媒体使用指南的主要作者。这本指南建议,父母陪同儿童一起欣赏高质量的内容,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在屏幕上学习到的内容,将这些知识、见解灵活地应用到现实世界中。

看着指南,耳边萦绕着专家“减少屏幕使用时间”的建议,家长深深叹了一口气。对于需要上班的父母而言,对于缺少一方陪伴的单亲家庭来说,他们的沮丧和埋怨可以理解。

Radesky同样也理解父母。互联网想让我们所有人为之沉迷,产品设计者尽其所能,使用户提高参与度和点击率。当遇到外部新刺激或得到外界肯定时,这种设计可以利用大脑来管理控制权、享受奖励。在儿童的大脑中,相关系统的发育并不成熟,所以孩子们常常被新奇事物吸引。虽然Radesky鼓励父母与孩子一起使用互联网,但她也担心诱人的数字环境会牢牢吸引孩子的视线,从互联网上学习东西并且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变成一种奢谈。

Radesky发现,低收入病人群体更依赖免费游戏和免费应用程序,而这些游戏通常包含更多的广告,更加努力地攫取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其背后的逻辑是:无助助长无助。“如果你孩子的眼睛一直停留在屏幕上,看都不看你一眼,那么这个应用就太‘粘’了。”

为了对抗无助,Radesky建议父母采取一些措施。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包括算法在内的诱导式设计,好比将视觉糖果摆到孩子面前,这并不是为了他们好,只是互联网公司用以获利的手段。家长需要花点时间,向孩子解释这一点,培养他们对技术的合理怀疑。不用担心,就算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能明白操纵的概念。不过,怀疑论可能反而会让青少年群体产生放纵自己的反叛冲动。

不管是对哪个年龄层的孩子,关键在于,成人应该积极地参与他们上网的过程,根据他们的具体需求来制定屏幕时间规则。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孩子都与互联网发生着不同的互动,家长需要实时关注自家孩子在互联网上的经历。

如果互联网带给孩子的是新知识、新想法,你也喜欢他们接触某些媒介后的思维和行为,这可能表明,他们所浏览的内容是有益的。反之,快节奏、不停滚动的内容,对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得更消沉,就应该在了解缘由之后,适当限制他们接触的内容。

Radesky指出,家长还需要控制自己的屏幕使用时长。孩子习惯性地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如果家长总是因为无聊而使用手机,那么孩子就会模仿你的选择,在无事可干的时候拿起手机。

网络危险不等于网络霸凌

当我们说起网络安全的时候,最先跑进我们脑海的是数字霸凌等词语。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在互联网上接触到一些别有用心的陌生人。匿名社交APP等工具导致的危害,使家长的担心屡屡成为现实。因此,如果家长想要减少担忧,他们需要了解孩子经常使用哪些应用、网站,这些平台又采取了哪些阻止危险发生的措施。

专注于网络行为和欺凌领域的研究员Elizabeth Englander建议家长与孩子们聊聊后者的网络行为,具体了解他们对每种应用、网站等平台的看法,试探他们对网络欺凌行为的可能反应。“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如何帮助孩子最大限度地保证心理健康。”

Englander的研究表明,经历网络欺凌并不等于会影响心理健康。父母可能会片面地认为,经历过一次网络欺凌,孩子就彻底被打倒了,但其实还需要考虑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关系。

假设一个孩子在线上被孤立了,但是在学校里却拥有很多朋友,这件事就没有多大的伤害。但如果这不仅仅是线上的霸凌,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那么这类事件的伤害是毁灭性的。网络欺凌对儿童的影响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并不能一概而论。

现阶段,父母应该要超越网络欺凌这一浅层的认知,意识到网络安全更广泛的内涵影响着孩子更广泛的个人幸福感,包括睡眠、隐私、智力、创造性表达、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等。网络安全与否的衡量标准应该是相关应用平台是否旨在为儿童创造有意义的体验,积极地促进其创造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例如,最近发表在JAMA Psychiatry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社交媒体上每天花费超过3小时的青少年,可能面临更高的心理问题风险。研究人员或许还需要花上几年时间才能确认屏幕时间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不能守株待兔。现实生活里,除了潜在的心理健康风险,青少年只要接触到某些论坛,就非常有可能接触到极端观点,比如厌女症、白人至上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等。

Hilarie Cash是华盛顿州一家医疗机构的心理治疗师,该机构专门治疗游戏上瘾问题。她发现,那些长大后感到孤单的年轻人,小时候常有无意接触过色情内容的经历(可能当时年仅6岁)。

长大后,他们在游戏和论坛里找到了慰藉,许多以厌女观点为卖点。他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拼命玩游戏,但同时又感到焦虑。而一旦他们远离屏幕,和别人面对面交谈,保证充足的睡眠,那些症状又会慢慢消失。

不同背景下的儿童面临的网络威胁也不尽相同。罗格斯大学社会学家Jeffrey Lane发现,低收入青少年会因为没有办法用手机而焦虑,因为他们需要使用信息功能来帮助彼此支付账单、买衣服甚至是吃饭。“你可以看到,对于那些家庭和学校无法提供很多支持的年轻人来说,手机显得很重要。

在这种背景下,孩子们并不是害怕错过什么信息,而是因为,手机是他们下一顿饭的来源。”Lane发现,其中一些青少年会在YouTube学习、发布教程,或者利用社交媒体创业,手机对他们来说是改善生活的工具。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超过三十年,人们也不能再以三十年前的目光来看待网络安全。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安全是免于霸凌、陌生人欺骗等实际意义上的威胁。而现在,线上的危险远不止于此,还包括引诱使用者在网上无意义地浪费时间。

因此,儿童在网上的安全不仅仅意味着免受欺凌,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自由探索、不断实验、茁壮成长的环境。

选择儿童福祉为上的文化氛围

数字环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每一个产品的模型、社区规则以及用户交互,构成了这个产品独特的价值观。

遗憾的是,大多数产品都在搜集用户信息,精准分发广告,或是吸引读者停留,达到营销目的,家长并不能指望这些产品充分保护孩子的“安全”。比如,YouTube和专为儿童设计的YouTube Kids频频爆发儿童安全问题,披着儿童视频外衣的成人内容、暴力内容在平台上传播,甚至沿着网络传播到中国境内,一度引发众怒。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每每问到最推荐的儿童数字娱乐应用时,儿童专家总是一次又一次提及同一个名字:PBS KIDS。

PBS KIDS是美国公共广播服务公司PBS的儿童节目品牌,主要面向2-8岁的孩子。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资助和捐赠,而不是广告收入。他们用一部分资金邀请相关专家,以创造适合2-8岁儿童的内容。同时请目标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数来自低收入家庭)进行内容测试,并提供反馈,这样创作者能够保证内容的吸引力和教育性。

PBS KIDS Digital副总裁Sara DeWitt透露,他们在努力寻找能够改善儿童福祉的新技术和新媒体的使用方法,比如教育、社交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PBS KIDS会设计游戏、推出应用,孩子们负责体验,整个体验过程也会在保护安全、提高福祉的范围之内。

DeWitt反对那些令人上瘾的产品设计,“使用时间长,并不意味着体验是成功的。”PBS KIDS不会努力延长儿童的屏幕时间,相反,它会鼓励孩子探索现实世界。“每一个数字任务都会搭配一个现实任务。”DeWitt说。

举例来说,PBS KIDS推出的应用Nature Cat(自然猫)鼓励孩子们在坐在树下时记录他们听到的内容,而应用Play & Learn Science(玩科学,学科学)则为家长提供如何利用水、阴影和天气进行实验的建议。多数情况下,使用PBS KIDS捕捉的图像或者声音仅存储在本地设备上,而不会被开发人员收集。

Nature Cat界面截图

PBSKids.org网站的月访问量约为610万次。用户可以浏览网站上的所有内容,不过无法轻易点击外链。如果点击了外链,网站会自动弹出“正在离开PBSKids.org前往外部网站”的提示。

在网站上,所有用户发布的内容都会经过人工审查,从而过滤掉令人不安的内容。而且,PBS KIDS不会收集儿童的个人身份信息。当儿童登录该网站开发的虚拟世界Kart王国时,用户名的选择必须得到管理员的批准,密码也是网站自动生成的,防止他们共享个人信息。

PBS Kids上的游戏

PBS KIDS创造了一种支持儿童发展的网络文化。当然,这主要得益于它的商业模式。对于私人创办的公司来说,这会是天方夜谭吗?不一定。为17岁及以下孩子提供学习视频的网站DIY.org,就是优秀的范例。

DIY.org联合创始人Zach Klein非常清楚网络安全对平台成功的重要性。DIY.org的社区准则有:除了“成为优秀数字公民”并保证个人信息安全之外,也重视善良、友谊和尊重等品质;禁止用户询问、提供任何指向个人的信息,包括现实住址、社媒账号等。

每当有人要加入网站成为会员时,他们需要录制一个背诵承诺的视频。在该平台发布的课程都经过专家审核,所有课程任务都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比如画画、拍风景照片等,单纯在网上上课并不能结课。“(父母)很满意这一点,因为孩子们看完屏幕上的课程,课程还会鼓励他们去去室外活动。这正是我们设计的目的。”Klein说。

对于那些只盯着用户时长的投资者来说,DIY.org是门赔钱的买卖。目前,DIY.org有两种订阅计划,月订阅或年订阅,相当于每月15至25美元。Klein不否认成本问题是当前遇到的发展瓶颈,而YouTube这样提供免费内容的网站则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因此,他们也正在寻找企业合作伙伴,以获取免费的会员资格和课程。

目前,对于许多家庭而言,付费订阅确实不容易被接受,不过DIY.org的观看体验也与YouTube形成了鲜明对比。“我们的目标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学习他们想要学习的技能。”

在DIY.org上,算法不会指向恐怖的内容,也没有向孩子们兜售产品的广告,当孩子分享学习进度时,评论区会有鼓励的反馈,而非挖苦。DIY.org的团队致力通过整合父母、软件和人工版主的力量,将不良行为清理出平台。YouTube完全也可以模仿这一策略,但是其业务模式和公司规模限制了它的转型。

一个是受政府资助、不考虑盈亏的品牌PBS KIDS,一个是私人创办、自负盈亏的网站DIY.org,但都显示出了同样的文化特性,将儿童安全和福祉放在首位。

展开对话,达成共识

对话是解决问题的绝佳方式。非营利组织Common Sense Media的家长教育高级编辑Christine Elgersma表示,定期的家庭沟通是关键,因为在互联网世界中,新的网站、应用、平台和游戏层出不穷。

出于担心,可能有一些家长会完全限制,或严格监管孩子的屏幕时间。但这和专家的意见似乎背道而驰。哈佛儿科专家Michael Rich警告父母,不要采取这种策略,不要将数字媒体产品变成孩子得不到却想得到的“禁果”,这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喜欢上一个暴力的视频游戏,Rich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盘,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也想了解他们的喜好。然后,父母展开平等的对话,来进一步了解他们对这个游戏的看法。“比如说,你像个学生一样,请教孩子们怎么才能从侠盗飞车(一款游戏)中偷车,然后问‘我们从这里学到了什么呢’,这样你就不是以一个反对者的身份在质疑,而是站在和他们同样的立场引导思考。”

当孩子想要访问一些令人不安的数字内容时,可以试试这种方法。再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坚持要下载TikTok来跟上迷因潮流,虽然免不了担心孩子会沉迷刷手机,但家长也可以把这种担心转变为对话,探讨媒体素养、边界和自我意识。你确实可以用父母控制功能来限制访问,但是绝对的禁止是很难做到的,如果一个孩子真的想玩手机,TA能找到一百种方法。争抢控制权是无意义的,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才是良方。

“我们必须在数字空间中采取积极措施。当我们进入这个空间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好公民必备的价值观也带进来。” Rich说。

除此之外,专家还提醒家长,屏幕时间的规定应该根据孩子的网上行为而有所变化。如果是有意义的学习,那就可以适当放宽。

父母最需要摒弃的观念是,孩子在网上花费的每一分钟都是无意义的。类似的预设前提会让家长错失和孩子展开对话的机会。

有了正确的工具和策略,父母绝对可以克服这一挑战。

指南在手,忧虑难减

一个令人遗憾的现实是,父母的焦虑并不是学习安全上网指南就能消除的。

为了量化这些焦虑,Mashable和知名母婴品牌What to Expect合作展开调查,搜集了1700多名妈妈和准妈妈对自己屏幕使用时间的看法,了解她们和孩子达成的屏幕使用规则,以及对于孩子使用屏幕的担忧。

整理结果发现,在孩子不满5岁的家庭中,69%的妈妈对自己使用电子设备感到内疚,这其中,近半数母亲担心自己忽视了家人。此外,68%的妈妈希望自己可以少用手机。

Common Sense Media的编辑总监Sierra Filucci说道:“我并不意外,父母们普遍对小孩和屏幕使用时间有一种焦虑感,虽然他们不一定知道原因,但是他们就是本能地觉得,这件事有什么不对。”

除了担心自己的屏幕使用时间,受访者都普遍担心电子屏幕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即使她们自信已遵循了适当使用屏幕时间的官方指导。

当孩子接触屏幕的时候,父母在担心什么呢?调查结果浮现了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比如担心孩子的健康、担心孩子的成瘾性、担心孩子的社交能力等等。

分种类来看,对于孩子使用屏幕,1岁及以下儿童的妈妈群体表达了程度更深的担忧。调查使用7级量表,从1到7逐级加深,7分为非常担忧。在屏幕时间抑制孩子大脑发育或学习能力方面,一岁以下儿童的妈妈有58%选择6或7分来表示自己的担忧。相比之下,在1-2岁孩子的妈妈群体中,只有32%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而在担忧屏幕对视力、睡眠、体力和儿童肥胖的负面影响上,与1-2岁孩子的妈妈群体相比,1岁以下婴儿的妈妈焦虑更甚,后者几乎是前者的两倍多。也许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的养育重点会发生变化,为人父母的经历也会减轻焦虑。

“游戏、电视节目、视频、TikTok迷因都很有趣,如果能用平衡的方式利用它们,变成联系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工具,那就是一件好事。”Filucci提供了一种的新的视角。

在这次调查中,超过40%的妈妈表示熟悉美国儿科学会发布的屏幕时间指南。这一指南在2016年进行了更新,放宽了之前2岁以下儿童不能接触屏幕的限制。Filucci评价道,旧版指南让家长产生了很多内疚感,因为,即便是年幼的孩子,观看节目、视频聊天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新指南的规定更加细致,举例来说:

  • 18个月以下的孩子不应该看视频聊天以外的屏幕;

  • 在18-24个月时,他们可以与父母共同观看高质量的节目;

  • 在2-5岁时,在父母陪同下观看高质量节目的限制时间是一小时;

  • 5岁以上的孩子,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使用计划。

这次调查发现,68%的5岁以下儿童的妈妈和74%的孕妇表示,新版指南很容易遵守,以7级量表来衡量(7“非常容易”,1“非常不容易”),遵守的难度等级为5。

Common Sense Media建议家长循序渐进地制定使用规则,尝试在一天中的某些时间(如家庭聚餐)或空间(如卧室)限制数字设备的使用。在1-2岁孩子的受访妈妈中,将近一半已经制定了电视观看规则,56%制定了手机使用规则。

但家长也需要明白,数字媒体和娱乐可以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比如家庭电影之夜可以把屏幕使用转变为一种积极的体验。Filucci评价说,“这就回到了亲子关系上,这些举措都能促进亲子关系。”

在一次又一次爆发的互联网丑闻里,互联网渐渐失去了家长的信任,如何科学控制手机的确已经成为了21世纪的育儿宝典。但是,当孩子探索网络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并不仅仅是数不尽的陷阱,也有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的机遇。除了因为恐慌而避之不用,家长们也可以选择在互联网中寻找一方安全天地。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连续数年增收不增利的科大讯飞,看起来更像一家营销驱动的科技公司。

2019-10-15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