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盐碱水稻种植瞄准一亿亩 推进“青岛技术”的国际合作

36氪山东的朋友们·2019-10-17 10:47
专家纵论“海水稻”研发与种植推广。

编者按:本文来自“青岛日报”(记者 张晋),36氪经授权转载。

中国大约有15亿盐碱地,可开发的有2.8亿亩,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技术可以让这些盐碱地变荒滩为良田,变荒芜为锦绣,有助于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贫乏的现状和矛盾。昨日上午,在于城阳区举行的第二届智慧农业国际(青岛)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与会中外专家学者纷纷就耐盐碱水稻的研发与种植推广建言献策。

“‘城阳模式’值得全国推广”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以视频的形式发来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将与团队一起持续致力于大面积推广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的种植,努力把海水稻种植面积推广到一亿亩,总产量提高到300亿公斤,为国家粮食生产作出更大贡献。

袁隆平说,耐盐碱水稻种植的正式研究是在青岛开始的。“2016年我们在青岛建立研发中心,把全国力量集中起来推进海水稻研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经取得很大进展。”

袁隆平表示,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对促进海水稻研发种植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城阳区在海水稻种植和智慧农业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与实践,他们的“智慧农业+海水稻”模式值得全国推广。

“前不久,我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但是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更加努力地为国家粮食生产作出更大贡献。”袁隆平说,“我有两个梦想:一是杂交水稻高产再高产;二是把海水稻推广到一亿亩,总产量达到300亿公斤,多养活8000万人口。我有信心,肯定会成功。”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袁隆平院士青岛海水稻团队在水稻杂交育种、高产栽培技术、制种技术等多方面开展全面合作。目前青岛海水稻团队已经在耐盐碱水稻的育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中部分科研成果已经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我们和青岛海水稻团队一直为实现袁隆平院士的梦想而努力着。”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武表示,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通过改良盐碱地,增加一亿亩耕地,按最低产量每亩300公斤计算,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这仅仅靠育种、栽培技术是不能实现的,需要进一步引进信息化、自动化、智慧化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努力实现水稻生产自动化、无人化和智慧化。未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将与海水稻团队继续携手同行,加速实现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的理想。

“我们特别需要引入青岛技术”

塞拉利昂共和国外事与国际合作部助理部长Robert Koroma说,塞拉利昂有发展水稻种植的潜力,特别需要引入青岛海水稻种植技术,加速本国稻米种植速度,确保本国粮食安全。目前,塞拉利昂已经和青岛海水稻中心开展了深入合作,希望进一步搭建沟通桥梁,畅通联系渠道,积极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帮助塞拉利昂发展智慧农业,给予更多技术支持。

巴基斯坦农业部分管科技和国际合作副厅长Shaikh Shakil Ahmed谈到,他们计划于今明两年在巴基斯坦新德省开展一期“盐碱地改良+海水稻种植”的农业合作项目,拟通过试验田建设和示范田建设,在当地试种和选育,针对当地水、土、热资源,培养适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特点的优质水稻品种;通过作业农机示范、智慧农业技术示范、生物发酵工程示范、农田现场示范教学、培训中心建设,在当地打造“海水稻种植+智慧农业”全产业链。

本文封面图片来自:Pexels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以老年人为消费对象的“银发经济”开始进入数字化消费加速期。

2019-10-1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