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中心: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南京样板”

周爱萍@36氪江苏·2019-12-23 16:29
“扬子江中心”将是融合技术、社会和人的新型生态环保产业平台。

2019年12月20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首批17家研究所加盟的消息,占据了宁城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

扬子江中心执行副主任刘志波表示,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致力于产业应用技术研发,促进成果转移转化;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服务长江流域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和支撑生态环保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支持中心建设成为绿色技术创新高地、创新主体培育摇篮、研发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智库。

第一批加盟的首批17家研究所是:微界面绿色化工技术研究所、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智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业烟气治理与资源化研究所、化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所、微流场绿色化工技术研究所、先进电光环保新材料研究所、水环境诊断管控研究所、城市和生活污染物资源化研究所、先进生物基材料研究所为正式所、完全生物基降解材料研究所、绿色环保高分子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绿色人居与绿色发展研究所、光热水处理研究所、工业废水清洁技术研究所、城市水务与地下管网研究所和二氧化碳资源化研究所。

可以肯定的是,首批17家研究所的加盟,使扬子江中心这个南京创新发展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创新平台更加坚固,更加高质量,使“扬子江中心”顺利由国内顶尖迈向国际一流,像路演推介会展示的一样,“扬子江中心”将是融合技术、社会和人的新型生态环保产业平台。

2019年,“扬子江中心”很忙,平台建设有条不紊

从2019年1月2日,由江苏省副省长马秋林揭牌成立“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算起,这一年,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南京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等优势科技资源,在生态环境部、江苏省委省政府指导下建立的这一“中心”,从选址到设计,再到整体入驻,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82000余平方的空间载体,可谓出手不俗;集研发、展示、办公、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亦成为习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和长江大保护战略”的注脚。 

专家断言,扬子江中心整合了南京市、江苏省以及全国、全球优势环境科技资源,建成“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科技群、平台群、人才群和产业群,必将形成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南京样板”。

2019年5月3日,人民日报封面曾刊登文章“南京让科教优势成为创新优势”,以南京大学李爱民教授团队创新创业、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为例,介绍了南京市以新型研发机构为龙头、将科教优势转变为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的实践。

随后在南京举办的“首届扬子江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则以“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主题,邀请了50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与会交流。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保持开放、共享、合作,才是助力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来自美国加州橙县水流域管理局水质监测规划处、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美国麻省大学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教授和专家,也参会并先后做了精彩报告。这样规模的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南京尚属首次。

接着,“扬子江中心”又组织召开了“安全长江”主题思路创新沙龙,不仅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包洪新出席并亲自主持,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大数据局相关负责同志悉数参加。与会专家围绕“安全长江”重大战略,针对长江流域重化工特征,排污强度大、能耗水耗高,流域生态破坏严重,流域整体保护、协同治理不足等现状探讨国内外先进经验、化工污染防治与安全生产、长江经济带如何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问题,为长江的安全、健康和绿色发展建言献策。扬子江中心筹备组成员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李文青、中心执行主任王强、执行副主任刘志波等一同参加研讨。

就在刚刚过去的12月8日,“扬子江中心”组织召开了“美丽古都的保护与发展”专家沙龙,探讨生态环境建设与古都文化保护的路径。与会专家学者针对美丽古都的保护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

这些方方面的努力足以说明,“扬子江中心”成立的首年,就取得了不俗的战果,并迅速在“六朝古都”南京,成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盏指路明灯。

政府支持,永远是“中心”健康成长的基石

年初“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揭牌的时候,有人曾发出疑问:虽然揭牌仪式由江苏省副省长马秋林和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主持,但是否热闹过后,尘归尘土归土,“中心”成为一个形象单位?

现在,“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即将满一周岁了,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

2019年3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专题调研了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设,强调“生态是长江的命脉,创新是发展的引擎”,为“中心”从全局出发,高水平规划建设提供了政府支持。张敬华要求,“中心”要坚持治理系统化、运作市场化、人才专业化、数据集成化、发展协同化,打造生态科技创新的高地、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创新要素集聚的载体、体制机制改革的样板、长江绿色发展的智库。

一个月后,科技部战略规划司余健副司长又莅临扬子江中心考察指导,肯定了扬子江中心的建设和规划,认为中心建设发挥了南京科教资源优势,符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要求,期望中心培养出世界有影响力的环保企业,早日站到世界生态文明领域的高峰。

下半年,张敬华又专题调研长江南京段生态监测感知智慧平台建设工作。强调保护是做好长江一切工作的前提。要更好运用系统思维、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建设多源动态、综合感知、全面精准、实时智能的长江南京段智慧“生态眼”系统。 

12月16日,张敬华又专题研究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建设有关工作,强调要把“一室一中心”作为南京创新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

可以预见,在各级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扬子江中心”实施长江南京段生态环境智慧感知平台项目,打造长江生态保护的“智慧大脑”和南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践的展示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其前瞻性、关键性生态环境绿色技术,业已成为“中心”打造生态环保领域原创技术和产业技术输出地的关键。

生态环保建设的科技创新已成趋势,2020谁执行业大旗?

在今年3月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与会各方代表点赞最多的就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多项成就。

美国作家杰里米•伦特说:“很难想象从国家领导人层面听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类似表述。但只有中国,把它们作为国家愿景。”

的确,从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起,我国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2018年,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更是被写入宪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全民共识。

但我们绝不只是空喊口号,中国生态文明实践也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先后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沙地不再是“飞鸟无栖树”,库布其沙漠不再是“死亡之海”,九曲黄河也不再是“万里沙”……这一系列“绿色奇迹”都让世界刮目相看。

而“扬子江中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深度参与。

目前,“杨子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理事会由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南京大学等单位相关负责人构成,下设伙伴实验室、协同创新学院、战略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公共服务平台、环保产业园、绿色试验区等多个板块,环环相扣,层层钳制,成为当之无愧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生态产业化基地三位一体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相信加入生态环保产业链的“扬子江中心”,定会凭借政府支持、各部门协同合作、产业技术创新等多种有利因素,成为行业的翘楚。

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扬子江中心”是否能擎起行业发展的大旗,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2019年江苏省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和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将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48元。图为中国邮储银行徐州市房村镇营业所工作人员上门为结对帮扶老人送养老金

2019-12-2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