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校地合作激发创新驱动新活力

36氪重庆的朋友们·2020-01-14 15:41
北碚区与西南大学通过搭建校地合作创新平台,把西南大学的科技创新资源,与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有机地融为一体。

编者按:本文来自重庆日报,记者:王彩艳 肖亚平,36氪经授权发布。

创新驱动发展,在北碚有了一次成功的探索——校地合作。

北碚区与西南大学通过搭建校地合作创新平台,把西南大学的科技创新资源,与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北碚形成了一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活力。

在合作中,北碚区与西南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收到了可喜的合作效果。

合作机制——

建立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能力的制度和机制

西南大学是北碚的高等学府。北碚,对科技创新有着强烈的愿望。

近年来,北碚区与西南大学形成一个共识:在创新驱动发展中,深化校地合作关系,把学校的科技创新人才、科研成果等资源集聚到北碚创新驱动发展中来。

校地双方迅速行动起来,通过组建由北碚区委、区政府和学校党委、行政领导等参与的校地合作领导小组,以及具体的工作班子,在全市率先搞起了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的校地合作。

在合作中,学校和地方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通过完善的校地合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校地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推动重大合作事宜。同时,通过出台《深化校地合作工作的意见》、《支持西南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编制了《北碚区与西南大学合作五年规划》,使合作有序推动。

“目前,校地双方已在创新、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合作。”北碚区相关负责人说,合作已收到了激活学校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促进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为地方创新发展解决人才、创新要素不足等难题,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合作平台——

围绕创新创业搭建起多方面合作的载体

2019年5月6日,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正式揭牌。揭牌当日,有58个国内外科技创新项目、科技企业和创投基金,集中签约落户创新生态圈。

这是校地共同策划打造的一个校地合作大平台。是以西南大学周边的天生创新创业街、大学科技园、亿达创智广场、朝阳文创大道等“六大工程”为重点,构建出的“一圈多点、以点带面”的创新生态圈。

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已启动运营。在创新生态圈内,已建成并运营天生创新创业街(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一个重要的创新创业平台载体。

这一创新创业载体,整合了学校附近约2.5万平方米的场地,以现代农业、智慧教育、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为方向,由北碚区与西南大学共建产研院、打造科创街区。

这一平台以“政府+学校+市场”的方式进行运作。目前,“天生有为”众创空间揭牌成立,并已引进34个研发机构、26个服务机构。

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创新生态圈中的又一创新创业载体。大学科技园在校地合作中,通过提档升级,逐步完善专业化垂直化的孵化服务体系,建立起知识产权服务试点工作站,提高企业成长质量。

这一载体内已有入园企业296家。在合作中,还通过推进“园中园”建设,建立起北碚区“互联网+”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综合示范区暨猪八戒网北碚园区、重庆航天科创中心,形成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主的创新驱动产业。

朝阳文创大道,是创新生态圈内的第三大创新创业载体。这一载体整合了朝阳街道大明社区、新房子社区和文星湾桥头等0.8平方公里区域的土地和文旅资源,打造出一条重点发展图书出版、动漫传媒、文学艺术等产业的文创大道。目前,签约入驻的文创企业已有20余家。

北碚亿达创智广场是创新生态圈的第四大载体,这一载体主要聚焦软件及信息服务、人工智能、教育培训、泛金融、大健康、服务外包等产业,打造北碚区乃至重庆重要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地。亿达创智广场现已有约20家基本确定意向的客户,包括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方向。

这一系列的平台建设共同构成了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使校地合作有了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科技成果等创新驱动发展的平台和载体。

合作领域——

北碚创新发展的全方位、全领域互动

“与西南大学的校地合作,不仅在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内,已延伸到北碚创新发展、乡村振兴、基础教育、文旅发展等全领域。”北碚区相关负责人说。

在乡村振兴领域的合作中,西南大学的专家,通过深入到北碚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相关现代农业园区,指导农业生产及脱贫攻坚工作。

北碚区依托西南大学的专业团队,编制了《北碚区花木产业发展规划》等。北碚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作,打造集科研、科普、教学、生产、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柑桔主题公园。同时,通过促进柑研所技术成果转化,在校企合作中选育柑桔新品种,推进良种(柑橘)繁育基地建设。北碚区借力西南大学科教平台,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农技人员、农业企业家、扶贫干部等,仅在去年,就完成培训1800余人次。

基础教育上的合作,是校地合作中的第二大领域。北碚与西南大学通过合作办学、品牌输出等,在基础教育上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如西南大学利用在教育学科上的优势,帮助北碚复兴小学、江北中学等强化基础教育,并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与此同时,西南大学还通过为北碚进行教育系统干部及教师的专项培训,帮助北碚区培养更多的名校长、名师;借助教育高端人才流动站,组织西大导师及人才流动站学员,赴各地交流访学等。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合作,是第三大合作领域。西南大学组织学校的专家教授,与北碚区合作,共同挖掘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乡建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并推进《北碚文化丛书》编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建成了梁实秋纪念馆·雅舍书院,联合举办西大师生艺术作品展、“作孚杯”模拟导游大赛、缙云山森林马拉松比赛等活动,促进了北碚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卫生健康事业上的合作,是校地合作中的第四大领域。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中,加强了北碚区内的医院与西南大学在医学教学、硕士培养、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在双方共同推动下,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挂牌西南大学非直管附属医院,建设西南大学医学研究院;双方共建卫生经济协同创新中心,并成功联合申报“智慧医疗”学科建设项目,助推双方医疗事业向特色化发展。

科技创新及成果落地上的合作,是第五大合作的领域。北碚区大数据智能化、先进制造业等产业,为西南大学的专家和学生,以及科研成果,提供了展现才能的舞台;西南大学则通过自身的科技人才和成果优势,为北碚提供了产业发展的人才、科技、项目等支撑。

这五大领域的合作,使校地合作在北碚实现了全领域、多方位、多层次的合作。

合作成效——

打造出培养人才创新驱动发展的优良环境和基础

“目前,校地合作,已经取得了夯实北碚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优化学校培养人才的环境,推动北碚发展的成效。”北碚区相关负责人说。

——北碚通过加强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使西南大学的产学研及其成果,在北碚实现落地。

北碚区制定了《北碚区鼓励创新创业若干政策》,西南大学制定了《西南大学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若干实施意见》等,为西南大学技术产业化预留了足够发展空间,为西南大学的产学研发展,创造了好的环境。

同时,通过校地共建北碚区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高校青年分中心、学校青年志愿者队伍与社区结对共建青少年之家、组织“蓝精灵”等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参与民营经济发展活动周等重大赛会服务。区内单位与西南大学部分学院签订就业实习合作协议,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等,为产学研提供平台。

——北碚区的创新驱动发展获得了智力支持,夯实了创新发展的基础。

西南大学除将校内的人才资源提供给北碚的创新发展外,还通过在西南大学校友会及上海、浙江、四川、广东、英国、澳大利亚等校友分会,挂牌成立“北碚区政府、西南大学校友招商引智(资)联络总部及分部”,帮助北碚引资引智引才;北碚区则通过常态化接收西南大学教授到区内单位挂职的方式,增加科技人才。同时,还与市工商联、西南大学合作,成立中国(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通过举办中小企业高管培训班,研究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培养优秀民营企业家。

同时,北碚区与西南大学共同举办人才活动周暨“智汇北碚行动”、“嘉陵创客杯”创业大赛、“创业英雄汇”重庆站海选等一大批活动;开展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所长行活动、创新创业训练营、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知识产权运营培训等活动60余场次。让北碚成为各类型人才的创新创业汇聚地,也成为西南大学校友们的投资热土。

——地方为学校创造良好办学条件,打造出人才培养的优良环境。

北碚通过实施校园内外环境品质提升行动,为西南大学打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北碚区对学校周边的原工商局前、双柏树转盘等9个重要节点绿化景观,进行了提升;并在学校周边新建起4个邮票广场,改造校园外绿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补栽更换花卉30余万株。

2019年,在校地协作下,北碚帮助学校解决了“校中村”的问题,相关土地全部交付学校建设使用,彻底解决了困扰区校十几年的“老大难”问题。

按下科技创新“快进键”,打造校地合作“升级版”,为北碚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近年来,德感工业园立足产业发展,鼓励引导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以用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系,推动产业加快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2020-01-14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