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机器人勇闯雷神山

36氪广东的朋友们·2020-02-17 13:04
科技创新动能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迸发力量。

编者按:本文来自广州日报。作者夏振彬等。36氪经授权转载。

2月1日,继广东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一队“广州智造”的医用机器人也争分夺秒地奔赴汉口医院、中南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在这里,来自广州的“机甲战士”会师同样来自广州的病毒“侦察兵”——金域医学集团的实验室检测人员团队。而在他们身后,广州科研人员研发出15分钟确诊的试剂盒,为前方部队提供了硬核“武器”。科技群英他乡相逢,共同见证着广州科技逆行者的奋勇担当!

疫情防控战是科技与病毒的短兵相接。这不仅仅是生物医药技术的舞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力量也在大展拳脚。这场科技与病毒的较量,也检验着广州创新能力的成色。广州近年来重点培育的IAB、NEM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恰逢其时。一大批源自广州的“黑科技”,在“战疫”中披挂亮剑,让人们前所未有地深切感受到了广州科技厚积薄发的“硬核”实力。

“看不见”的作战部队

名称:金域医学战“疫”团队

简介:200多名PCR检验员,在全国17个省市区的实验室里,争分夺秒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线,有一群人他们离病毒最近,却是无名英雄。他们不出入病房,但防护装备勒在他们身上的印痕一样深。他们战斗在实验室里,争分夺秒,一日三班倒,只为了能早一分钟为患者确诊提供治疗,或者早一分钟让人们解除疑似隔离、解开恐惧担忧。

他们是一群实验室的检测人员。

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当务之急就是为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工作。这项重任,落在了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老大哥”、总部位于广州的金域医学集团身上。其旗下子公司武汉金域医学检验所负责雷神山医院核酸检测工作。通过优化检测流程和方法,该实验室单日核酸检测能力已超过2500例,可第一时间使雷神山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准确的核酸检测。

金域医学工作人员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图片来源于广州日报

为了打好这场“战疫”,金域医学还派出了最精锐的战斗部队,从广州奔赴武汉,全面支持雷神山医院检验科室的工作。广州金域医学集团实验室技术总监张玲就是其中一人。

自2月12日抵达武汉后,她便与伙伴们开始了从早上8时工作到晚上11时的高强度工作。“实验室的搭建是一项紧迫且庞大的任务。检测人员的召集、检测操作的培训、仪器设备的安装及调试、试剂的采购、检验项目的设置、与样本配送人员的交接流程沟通、实验室系统与医院系统的对接等,牵涉的环节很多。”身兼多职的她“终极”任务始终是,监督保障实验室检验结果的精准、优化检测效率提升,为雷神山快速解决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监测所需的检测问题。

金域医学感染性疾病学科负责人刘勇表示,公司集结强大的专家团队,带领实验室不断优化检测流程,目前已将检测效率提高了5倍。“我们实验室24小时不间断,基本实现‘朝取夕至’。”根据检测需要,全集团的日检测样本能力可达到7万人份。

不知疲倦的“铁甲勇士”

名称:小逸(编号B119129)

简介:对口支援武汉汉口医院的机器人,生于2019年末,先锋队种子选手,自信而阳光,擅于观察,工作高效。

小逸,来自广州,是众多驰援武汉队伍当中的一员。在众多科技逆行者当中,小逸仍显得极其另类,他的全名叫机器人小逸(编号B119129)。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依托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团队与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配送机器人系统进行医疗配送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产学研研究。正是有了像小逸这样记忆超强、不怕病毒、不知疲倦的好帮手,大大减轻了前线工作人员的负担。

2月1日,包括小逸在内的一支来自广州的医用机器人队伍开拨武汉。在经过12小时的长途跋涉,小逸走进武汉汉口医院。

“那是我到武汉这么多天第一次看到病人的微笑。”负责机器人的工程师王力说。在众多病人中,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显得格外有兴趣,不停地感叹:“真是太好了,没想到科技发展得这么快。”而护士们也不停地讨论着 :“这些机器人能帮我们送饭吗?能帮我们送药吗?”

王力说,那一天,虽然机器人还没上岗,但已经给病区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鲜感。为了让机器人能够尽快上线,他们加班加点对机器人进行调试。由于汉口医院的感染区通道狭窄,一开始还有不少患者家属,从技术上看对机器人的行走有一定挑战。

“马上修改程序!”王力说,这是一个不容有失的任务。穿了防护服,中途无法吃饭,他们加快马力修改程序。“我们将机器人的移动速度从每秒1米到1.2米降到每秒0.7、0.8米左右。响应范围也从3到6米缩小至1米左右,确保了机器人运转的准确无误。”他说,防护服密不透风,工程师们往往一次调试工作下来,内里的衣服就全都被汗水浸湿了。

在工程师争分夺秒的部署下,小逸也迅速投入了在汉口医院的工作。在这里,小逸的任务是在医院隔离病区的通道上为各个病房送去药物。比如从药房将药品送到护士站,只需将药品放入机器人的“肚子”,告诉小逸去哪里即可。在输送过程中,无需人员操作,极大地减少了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的频次,起到较好的隔离保护作用。据实际运行效果测算,每台机器人可替代三名配送员的工作量。以往,医护人员给患者送药送饭需要来回走200米的距离,现在全由机器人代步,医护人员的双腿得到了“解放”,工作强度得以减轻,从而让医护人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诊疗中,大家纷纷为“小逸”点赞。

机器人“小逸”上岗。图片来源于广州日报

穿睡衣的工程师

名称:南沙信息化防疫系统研发团队

简介:由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团队及其孵化的中科智诚、中科易德团队组成,一个小时内集结20余人,加班加点,三天让南沙区信息化防疫系统火速上线,该系统成为指挥防疫工作的大脑。

战“疫”前线,一群科技工作者马不停蹄;而在防控后方,一场防疫信息战也悄然打响。有一群软件工程师也在和疫情赛跑。

1月29日上午,广州市报告了1月28日0时至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确诊病例,南沙区出现了首例病例。当天下午,位于南沙区的广州中科院软件所收到南沙区工信局的通知:“做好准备,投入到南沙区防疫信息工作来”。

广州中科院软件所常务副所长、中科智城董事长袁峰介绍,1月29日下午14时30分,所里组织了一场电话会议,第一批20多人的开发团队被组织起来,团队在当晚6时开始了开发工作。

“为了既不聚集又不影响系统研发运营,我们借助了各种工具软件,相当于‘云复工’的形式。”袁峰说道。

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出现远程办公软件的界面上,为了应对不分昼夜的开发工作,有的软件工程师穿上了睡衣,但是事实上,他们根本没有多少时间睡觉。袁峰说,在彻夜不停的工作中,曾经有同事突然失联,正当大家为其担心的时候,群里传出他的回复:“太累睡着了”。广州中科院软件所智能物联网实验室主任、中科智城公司研发部副总监吴鸿在此次开发任务中担任研发组长,在开发最紧张的时候,团队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

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于2月2日正式上线运营。这套系统主要包括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疫情汇总管理、防疫物资管理、企业复工管理、疫情防护信息上报五大功能模块,五条产品线的开发是并驾齐驱的。防控疫情的指挥大脑就此出炉。袁峰表示,这套南沙区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系统将全区不同部门和疫情相关的数据实时汇聚在一起。既可以用信息化手段支持指挥部的集中指挥决策,同时又提供了手机端应用,方便疫情防控工作组可以随时随地得到与疫情相关的实时汇聚信息,目前该应用已经开放给全区政府机关和镇街所有工作人员。随着疫情的发展,抗击疫情的信息化系统还会面对更多的需求,目前这套系统也正在向全市推广。

防控疫情,不容有失。疫情是对中国科技支撑能力的一次大考,人们更加期待科技在关键时候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广州聚集了全省80%的高校、97%的国家级重点学科、69%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但是广州不仅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更拥有强大的技术转化能力。广州市拥有全省数量最多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广州中科院软件所便是这类机构,他们能够充分链接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之间的沟壑。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化为发展的动力,广州正涌现出越来越多低调而专精于细分领域的企业。他们体量不大却已是国际龙头,日益展现出“办大事”的能力。比如开创了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先河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16年领先行业,检验结果获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这一次金域也站在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线。

经过这次疫情检验,广州已经展现出科技资源优势,背后便是创新资源与产业有效地结合。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寻求报道,敬请联系:guangdong@36kr.com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