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局局长王桂林:科技是广州决胜阻击战的硬核力量

36氪广东的朋友们·2020-02-20 13:17
把科研成果应急转化为广州、湖北的临床实践,科学家、企业家、临床专家通力合作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

编者按:本文来自广州日报。作者方晴。36氪经授权转载。

面对疫情来袭,广州用科技筑盾。保护雷神山一线战士的送药机器人、防疫指挥充当“大脑”的“大数据神器”、巡检消毒喊话皆能的无人机、秒查人群中体温异常者的智能视觉装置……随着众多广州硬核科技接连亮剑,这场抗“疫”保卫战越来越接近胜利的曙光。

进入战“疫”深水区,广州更是以科技为矛,全力攻坚。以钟南山为代表的科研专家团队,以白云山(广药)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在“老药新用”筛选出磷酸氯喹、快速复产上市首批50万片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充分体现广州“科学、技术、产业”的全链条力量,与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决心和担当!

2月17日、18日,广州连续两天“零新增”“零疑似”,这座一线大城市是怎么做到的?听听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深读广州“零新增”背后的科技战“疫”秘笈。

启动早:历“非典”敏感度高 腊月廿八吹响科技集结号

腊月廿八日(1月22日),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吹响了集结号,紧急启动“新冠应对专项”攻关任务。春节期间,万家灯火灿烂,实验室也是彻夜灯火通明,一批科研人员加班加点、挂图作战、一日一报。化学中心负责人廖矿标,家中有待产的妻子,从年廿九开始至整个春节,他一天都没休息过。他们明白,这是一场与疫情的赛跑。

“行动早、机制好是广州科技战‘疫’的第一个特点。”王桂林说。疫情消息传来,广州市科技系统迅速行动,与相关科研机构商讨部署启动科技攻关。这座经历过“非典”考验的城市,对疫情的敏感性非常高。早在1月20日,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成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卡,是全国最早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发单位之一。

机制方面,王桂林介绍,面对疫情防控国家需求,广州科技系统聚焦“四个结合”:国家力量与地方力量相结合,广州科研与湖北的需求相结合,科研攻关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政府产学研用相结合。“把科研成果应急转化为广州、湖北的临床实践,科学家、企业家、临床专家通力合作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

规格高:“国字号”顶级科研专家齐聚广州攻关

“科研力量也是人才的力量。在广州,参与疫情防控的科学家、团队机构以及支撑的企业都是国内一流的,规格很高。在大年初三,广东省、广州市分管科研的领导到科研机构一线指挥,推进下一步科研计划,力度很大。”王桂林说。

规格有多高?数字会说话。“在科学家方面,除了鼎鼎大名的钟南山院士,还有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徐涛,他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疫情防控攻关专家组的组长。还有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陈新文,都是国内一流的科学家。”

目前,广州牵头或参与建设4家省实验室分别是再生医学与健康、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它们以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为目标,是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其中,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可谓是此次战“疫”的科研攻关主力。

要攻克新型冠状病毒,必须先培育新冠病毒毒株,而这需要P3级以上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来实现。广州有两个P3实验室,一个坐落在广东省疾控中心,一个在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卫生检疫研究所。1月27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功分离出广东省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

讲科学:磷酸氯喹临床试验在广州进行 推动该药纳入诊疗方案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毒,没有特效药,诊疗方案还在不断摸索。”王桂林表示,这意味着,科研人员既要讲科学,还要敢担当。在“老药新用”的药物筛选中,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科研人员严谨、规范地遵循科学研究规律,证明“磷酸氯喹”对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从而成功推动该药物纳入第六版诊疗方案。

该实验室称,磷酸氯喹“老药新用”临床试验,首批入组的10位病人,服药后2~10天转阴,平均转阴时间6.65天。截至2月17日18时,第二阶段的全省扩大临床试验显示,全省共有10个定点收治医疗机构累计入组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患者120例,转阴病例89例,转阴病例中,此前为轻型9例,普通型77例,重型3例。第三阶段在湖北荆州和武汉开展的双盲临床试验,正通过广东省援鄂医疗队开展,初步显示有较好效果。

“这充分体现了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作为在科学技术产业方面有雄厚实力的城市,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上的担当。”王桂林说。

全链条:广州超算助力药物筛选 白云山火速复产磷酸氯喹

广州科技战“疫”有一个“独门武器”,由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构筑而成的“全链条”。王桂林表示,广州之所以在此次磷酸氯喹临床试验获得突破,有赖于对大院所大平台大科学装置的持续布局。“从中科院到省实验室,从华南农业大学到广州海关的P3实验室,从科学、技术到临床、产业,这些链条,是广州战‘疫’的关键。”

例如,“老药新药”筛选成果的背后,有广州超算中心的助力。它联合相关研究团队,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水解酶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利用自主研发的星光超算应用平台集合传统统计、高通量计算及最新AI方法的药物筛选平台,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重点针对已上市药物进行虚拟筛选,给出了所筛选的30种潜在药物列表。

王桂林表示,由于磷酸氯喹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疟疾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抗疟疾和抗炎药,此前国内产能很少,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发现该药物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后,广药集团下属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快速完成磷酸氯喹复产,首批50万片即将上市。“这充分体现了广药作为国企的担当。”

“此次战‘疫’,不仅有武汉的雷神山、火神山,还有广州的钟南山、白云山。白云山不仅指广药,也是指广州所有参与疫情防控的企业,不管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都在隔离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全链条,检测、防治、保障全链条上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方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是广州12000多家高新科技企业的缩影。”王桂林说。

成效好:科技助力复工复产 广州民企显担当

一边是疫情防控,一边是复工复产,广州科技如何把这“两难”化为“两全”?王桂林表示,疫情防控是复工复产的基础,而复工复产支撑着可持续发展,从而支撑疫情防控。“这两者都离不开科技。”

他用数字说明了广州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平衡难题。“每天有将近30万人从外地回到广州,他们会乘坐火车、飞机或大巴等,需要一一测量体温。每天出门上班、再回到社区,需要多次测量。对监测设备有巨大的需求。”

在广州,既有原来就生产监测设备的企业,也有通过科研攻关“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企业。2月10日,佳都科技打造的红外测温疫情防控系统在广州天河智慧地铁城站上线使用,能发现人群中的体温异常者还能自动报警提示风险。

位于南沙区的广州中科院软件所及其孵化企业所研发的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可一屏读懂该区疫情分布、重点人群流动,亮出了广州大数据技术的硬实力。

科技助力复工复产,还体现在生物科技上。2月14日,由钟南山院士指导,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广东和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恩宝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对外发布,仅需采取一滴血就可在15分钟内肉眼观察获得检测结果。

至2月18日,广州连续2天“零新增”“零疑似”。“这充分体现广州的疫情防控水平和城市治理水平,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防疫尚未成功,广州还需要努力。”王桂林说,“同时我也相信,在最终夺取疫情防控战的全面胜利的征途中,广州科技未来可期,广州,未来可期!”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寻求报道,敬请联系:guangdong@36kr.com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