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共享单车“又活了”

36氪辽宁·2020-03-19 11:22
一场疫情改变了多少企业的命运,陷入低潮期的共享单车,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2019年,共享单车处于低潮发展境地遭受冷漠对待,满大街扔在路边的共享单车无人问津,据北京市交通委数据,2019年上半年北京市骑行量160.4万次,平均每天的周转率仅为1.1次/辆。

深圳市注册用户量为2645万人次,日均使用量为83.57万人次,每天周转率仅为1.8/辆

共享单车成为抗“疫”的积极力量

这场疫情扰乱了所有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随着疫情的到来,大部分交通工具停止运行,共享单车成为最后的交通工具,需求量激增,这为共享单车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

2020年2月3日,一名荆州90后女医生骑车到武汉支援,这一感人的故事侧面说明了共享单车在疫情期的优势,不仅降低感染风险,同时,满足了防疫时期的出行需求,在疫情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

疫情期间的武汉,对于共享单车的需求增加,已经成为除私家车以外的唯一出行方式,更加利于医务人员从休息酒店到医院的出行。

共享单车成为复工出行主流

沈阳市工商局:进入三月以来,全市工业企业的复工率达到98.6%。由于大量人员返城、复工,导致人员大量聚集和流通,对于复工人员来说,上下班十分困难,大部分已经恢复的交通工具仍然遭受冷漠对待,特殊时期下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仍然存在感染风险,所以大部分路程较短的复工人员选择共享单车上下班。

共享单车面对机遇和问题

疫情期间,让习以为常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特殊,对于共享单车的工作人员来说,心理方面的挑战十分严峻,需要克服心理恐慌,毕竟疫情来势汹汹,即使害怕也需要勇往直前。

满足骑行需求,避免人员聚集

有专家认为,当下疫情防治与复工复产统筹推进,出行需要低风险代步工具的支持,共享单车能够作为替代性选择。针对10km之内的出行距离,骑行是比较安全、健康且高效的选择。共享单车企业面对广大群众的骑行需求,投放大量的共享单车。

相比聚集、封闭的交通工具,共享单车通风性好、避免人员聚集、消毒方便,短时间内转化了大量的新用户。这样利好是持续性的,疫情完全得到控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便疫情结束,随着天气变暖,居民将会更加青睐骑车出行的方式,不仅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增强身体素质,两全其美。

增加了工作量和车辆维护成本

疫情期间,各大小区处于封闭状态,运维人员需要不断与小区沟通,原本5个小时的工作量,增加到8到9个小时。原本工作模式为指定每人负责固定区域的单车维护,疫情期间,由于出勤人员不足且不稳定,外加交通不便,需要按照人员居住区域进行分配。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下,难以确保日常的运营工作,伴随各地陆续复工,市民出现骑车的数量骤增,运维人员缺口压力增大。

2020年2月17日,为了缓解人员短缺问题,哈罗共享单车企业通过开放8000个车辆运维岗位以应对因疫情暂时停工的人员。截至2月20日,已累积收到超过5000份岗位需求信息。

共享单车让人存在感染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单车虽然较出租车、公交车相比感染危险系数较低,但是车座、车把、车锁等用户密切接触的位置,残留病毒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为了降低感染风险,共享单车企业做出了相应的举措。美团单车2月份《骑车倡议书》,建议佩戴手套和口罩骑车,减少接触实物。骑行前对于车把和车座进行消毒,骑行过程中尽量保持与他人的距离,骑行结束将车辆停放规定区域,利于回收和维护。

疫情过后,共享单车能否迎来转折点

疫情爆发期间,共享单车发挥了重要的交通保障作用,这个已经不被投资人关注的赛道似乎又显示出一些张力。从出行方式来看,除了出租车、地铁和公共汽车以外,共享单车是可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速度,并且提升幸福感出行的一种方式,不仅强身健体,还能够避免人员的聚集,是当下最好的一种出行方式。

各大共享单车平台基于此,在各地复工后陆续推出了极其诱人的优惠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当前紧迫的形势下,抓住市场的需求。

哈罗单车于3月2日起,对于持有哈罗单车骑行套餐的用户,可免费领取7天骑行卡,其他用户可获取7天内免费骑行7次的机会。免费骑行福利持续到3月8日,已经覆盖了全国360多个城市,超过3亿的新老用户。

美团单车于2月24日推出“复工骑行周“,面对新老用户发放7-14天免费骑行卡,将原定3月1日截止的活动时间延后一周。

共享单车行业是否会迎来全新的转折点,还要看单车平台自身的运营能力。伴随疫情的逐渐控制,城市出行慢慢恢复,被迫放弃公交、地铁而选择单车的用户是否还会留存,一切还都是未知数。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