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ck创始人沈迪:属于未来的可穿戴设备,该有个新名字

糖醋·2015-05-28 18:48
谁知道,未来的可穿戴设备是否会像器官一样自然呢?

Fineck我们介绍过,还曾组织用户试用,是一款可以记录颈部运动状态的智能颈环。近日我们与创始人沈迪对话,谈到了一些与智能硬件有关的有趣内容。

36氪:从上一次我们召集种子用户试用过首版Fineck颈环后,你们产品有什么变化?

沈迪:我们一方面做了很多算法打磨,内测已经到了1.2.8版本,中间有小迭代40多次。综合来讲,我们这一版比较大的改进是,将算法打磨得更好,把尺寸减小。其实这也依托于芯片技术的进步,原厂将蓝牙、闪存等都原先需要三块芯片完成的功能统一压制在一块芯片内,体积比去年缩小20%,功耗降低60%左右,有点像摩尔定律。测量方面我们使用的是高频传感器,耗电量相对大一些,所以仅电池一项体积就是手环的两倍。不过电池容积的物理属性比较难突破,我个人认为已经接近极限。

36氪:下一版计划的改进会是怎样的?

沈迪:核心电路体积小了以后,也会有更多个性化的空间,比如可以针对不同用户,把前面做成佛珠之类的,其实我们已经有同事给自己做了一个。所以我们下一版会主要从功能性向时尚性过渡。比如颜色增多到四款,尺寸也通过一些特别的设计,改进成长度可调整。再往后我们想将传感器和可拆卸颈带分离开来,像苹果手表一样,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

但这个实现起来其实是有难度的。很多手环可以轻易做到可拆卸,但是无法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我们在颈带中植入了部分天线,所以可以直接通过低功耗蓝牙实现实时互动,未来在做可拆卸颈带。

另外还有些周边的东西,比如我们在台湾有合作伙伴,他们会推出一些配合颈环做的颈椎操,用游戏化的方式帮助用户改善颈椎。

36氪:市面上颈环这种可穿戴设备好像比较少?手环比较多。

沈迪:其实在亚洲地区大家提到颈椎问题是有感知度的,但是拿出一个颈环大家很难想象它会有多大的指导作用。与记步不同,那个是有学术论文研究结果的,以一万步的标准量来说,用户在心理上会有个预期。但颈椎健康没有数据库,医院也无法给出详细、量化的数据和建议,顶多拍片,告诉你状态不佳或已变形而已。

但其实在整个亚洲范围内,伏案习惯都是从小就养成的,很多人不到三十岁都会或多或少存在颈椎的问题。欧美那边的市场可能对颈环都不太敏感。Fineck想率先建立一个这样的数据库提供参考,比如有几个参数是我们目前提供给用户的,低头时间比较直观,有的人每天六七个小时,这个数字就是越少越好;但左、右倾的程度和颈动量探测大家不太熟悉,用户对数据没有太多概念,需要时间去感受。颈动量我自己的感觉是在1600比较健康,但依然没有一个所谓的标准。

未来,我们会在应用内加入建议内容,让用户有自我改善的意愿,感受到每天在进步的过程。

36氪:那目前这些数据测量的准确度如何呢?

沈迪:我们在颈椎自测和实时交互游戏那里,都可以测试颈环的灵敏度,根据对脖子倾斜的角度值抓取来实现。对智能可穿戴设备来说,统计数据可能更具意义,实时的则很难去界定是否“准确”。我们的确有一个机制是,用户通过即时反馈功能(姿势不对时颈环会振动)可以立刻改善姿势,但振的频率不太好掌握。新版Fineck应用中,用户在进行所有按钮交互操作时,颈环都会有反馈,在应用中,用户也可以设置反馈功能的频率为高、中、低。

36氪:对硬件创业,尤其是可穿戴领域怎么看?

沈迪:做硬件在供应链和生产环节需要注意的会比较多,我们的颈环金属部分使用的是钛材料比较轻,带子是硅胶,析出率低,不太容易泛白,成本也相对高一些。颈环需要的打孔工艺几乎没有成型的工艺链,以及一些更加细节的部分,比如颈带的变形设计,都需要和工厂协调。所以我们的工业设计、结构设计师都在深圳,有三个人专门跑工厂。

我觉得可穿戴设备首先是提供一些基本服务,用户可以选择时不时参考下数据,这在初期阶段就够了。所以首先要保证用户喜欢戴。颈环有趣的一点是,男性用户较多,就像开拓了一个新的市场,因为他们原先都不太会戴项链的,现在会为了颈椎问题开始戴项链。

从行业整体来讲,我觉得有像Misfit这种结合时尚、设计的公司如果可以成为行业领头羊,就会带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这就回到了可穿戴设备的外观和多款式的重要性上,这一点与Apple Watch外观和表带的设计思路上也有所体现。

往未来看,其实我觉得可穿戴设备这个词来形容,或许本身就是不准确的,就像手机已经早就不仅仅是用来打电话的手机了。我觉得甚至可以科幻地理解为,人们正在渐渐把一部分的意识转移到电子产品中,借助外部环境,拓展人的界限。很多厂商其实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只是大家顾及到用户的心情,不会这么说罢了。

谁知道,未来的可穿戴设备是否会像器官一样自然呢?比如心脏搭桥的设备算不算可穿戴设备的一种?但如果人没有残缺,就不会去做这种手术。人们只有在它出问题的时候才意识到它的存在,就像你没带手机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人在找你一样。不过暂时,也想不到一个新名字。

对这篇文章感兴趣?欢迎关注36氪的新硬件主题微信公号Sensor,我们关注技术、未来新硬件。搜索realsensor即可到达。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