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飛刨坑】你不知道的小牛N1

大飛哥·2015-06-18 19:19
长文,图多,慎点。

Image title

收到试产版的小牛N1整一周,这7天我改变了以往的日常出行方式,将电动车作为首选。虽然我在应对长距离出行时依旧会选择租车服务,但面对中短途(往返在60公里内)的出行时,则完全交给小牛。

在此之前,无论是发布会后的短暂试骑还是接车当天的轻体验,我都从垂直且直观的角度叙述了我对这辆电动车的好奇、感触和判断。不过这些来自第一时间的“反馈”还不足以撑起我的全部体验。

都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试骑一周后,咱们坐下聊聊N1。

6月11日,星期四,爆晒,关键词:新鲜

上午10点多接车,根据显示屏上提供的数据,这辆试产的N1已行驶了112公里。

牛电的小哥儿先是给我介绍了使用的基本流程,同时告知由于是第一批试产的整车,所以和App的对接还没有最终完成,并且在诸如弹起坐垫和打开电池仓等细节上还存在设计细节上的瑕疵。

Image title

我没太当回事,迫不及待的上车,直接先在中关村附近兜了三圈儿。

由于接车当天电池并不在满电状态,并且中午12点半我还在团结湖约了创业者。心一横,我便直接骑着还剩不到90%电量的N1从北四环海淀桥到了东三环。

通常情况下,收到新产品的第一天人是比较亢奋的,想想你收到朋友代购而来的新iPhone、快递员给你打电话说送Xbox时你的状态就明白了。

去团结湖的一路,我根据路况在随时调节着N1的速度档。

Image title

面对北京的真实路面交通,我默认的选择了一档,20Km/h左右的均速很适合初次接触电动车的人,并且这个档位还适合起步滑行。走了一段路,我觉得这样的均速并不能让我按时赴约,过了两个红绿灯,我切换到了二档。

推背感,无论是从二档起步还是在行驶中提速,二档最高35Km/h左右的均速瞬间就能让你感受到向前窜的动力。

趁着路面开阔顺畅,我尝试在行驶中切换到了最高的三档,速度从35Km/h提升到45Km/h并没有从一档到二档来的那么“急促”,而且几乎没有推背的感觉。二档到三档的过渡很“柔”,但速度很快。

这一路我几乎没有留意显示屏上的数据,甚至连转向灯都没顾得及开。最让我吃惊的,是北京真实且平常的路面交通。

骑车时我把精力花在了:按喇叭、调速,按喇叭再调速,接着再按再调。

从中关村开始试骑到由团结湖回到公司,小牛N1行驶了65公里左右,电量从90%消耗到了19%。

Image title

这是一次在没有骑行习惯和省电意识下的出行,让我不太满意的地方在于,当电量下降到19%,系统会自动切换到一档,也就是说在剩余电量用尽前,行驶均速只能是20Km/h,这个速度和城市自行车已经很相近了,而对一个已熟练掌握N1的人来说,一旦到了19%的电量节点,效率就开始变低了。

谈几个细节:

  1. 小牛N1的左刹控制后轮,右刹控制前轮,和自行车一样,但动力只集中在右把;
  2. 第一天稍显不适,右手大拇指的关节处被磨破,握把的动力感应还有待适应;
  3. 整车实在是够沉,一个少年郎双手握把也抬不起前轮,两个壮汉才可抬起整车;
  4. 加入“保险模式”,开启后不会因右手不经意握把而让N1“窜”出去;
  5. 在国内,喇叭和头盔对电动车至关重要。

6月12日,星期五,接着暴晒,关键词:痛点

“哥们儿,这是小牛吗?”等红绿灯的同时,我听到了从身后传来的这句话,头还没转,他也骑着辆电动停在了我旁边。

我:“是啊。”

路人甲:“这辆车怎么样?听说好久了?好骑吗?你在哪买到的?”

他接连问了四个问题,我反问:“你的车能跑多远?”

路人甲:“40公里吧,顶头儿了。”

我刚要说话,他接了一句:“听说电池挺轻啊?”

Image title

我:“还好啊,10公斤。”

我本觉得沉,但着实想看看他电池舱的状况。还没吱声儿,他便下车打开了电池仓,对我笑着说:“你的已经很轻了。”

我掂了掂他的,没说话,他径直的走到小牛N1前,想看看电池。

打开挡板拔掉电源,他提起电池只说了一句:“比我这至少轻了三分之二。”

我望着他,再同时抬起了两款不同的电池。可能我感受没他明显,但N1的确比他的电池组轻了一半。

他向我递烟,我谢绝了。中间过了好几轮红绿灯,我有点着急,就走了。

下午,有几位朋友特意赶来要试骑N1,他们大多都是传动电动车的用户,骑了几圈之后再和他们交流,给出了我以下这些反馈:

  1. 车的动力系统让人印象深刻,比传统电动车强很多;
  2. 电池续航强,重量轻,那颗锂电池是小牛的关键;
  3. 没有体验到App,只谈整车的话并没有太多关于互联网的关系;
  4. 舒适感有待提高。

Image title

N1在解决传统电动车痛点上的确下了功夫,无论是我还是身边的人都感受到了电池在续航和重量上进行的彻底革新。有些人甚至对这块儿锂电池的爱大过了整车。

我收到的动力版(售价¥4999的那款)可提供100公里的续航里程,我没有对这个数据进行实测,但是在均速20Km/h(一档)行驶的前提下,100公里的问题不大,但是考虑到受交通、天气、重量等真实存在的干扰,动力版从满电到电池耗尽至少可以提供85公里的续航距离。

按几名电动车用户的原话就是:“行驶距离是之前的两倍,电池还轻了至少一半”。

试骑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个瞬间?我问他们。

拿起电池的那一刻。毫不夸张,这是公认最佳。

6月13日,星期六,晴转阴,关键词:深夜刷街

凌晨1点多到家,看着显示屏算了算,N1在两天多跑了152公里。

我依旧骑着它上下班、接送人、赴约,甚至是去隔着三条街的7-Eleven买冰乌龙。

Image title

我在想N1适合的人群有哪些?仅凭这两天的感受,它至少适合以下这两类人:

  1. 每日通勤往返在30公里的上班族(之所以选了这个数字,是因为可以两天一充电,当然你觉得随身背着充电器和电池不算事,那多远都不叫事);
  2. 日常生活去个超市,买个水果,在5公里内能提高效率而且还能载重的活动(N1的储物空间还蛮大的,但是还没到能装下内置笔记本电脑背包的地步,蔬菜水果充电器,丝毫不在话下)。

回到深夜刷街这个关键词。

吃完日料送人回家,先谈谈N1“载客”的体验。

她身高174厘米,体重125斤,一上车,减震又多了一份压力。启动前我先切成了二档,想看看推背感是否还存在。答案是存在,不过这推背来源于她向前的贴身惯性,并非动力。

启动后,我循序渐进的将二档推到底,虽然N1很快便将速度提升到了35Km/h,但载客后,二档的感觉和单人一档的动力几乎相同,也就是说没了效率。

Image title

安全送达。

我扫了眼夜色,在小区楼下毅然决然的掉了个头,准备刷街。我测试了两项内容,一是三档的最高速,二是在有意识的前提下按刹车。

从一档提升到三档最高速(45Km/h左右)不过9秒,即便我开着照明灯看到前方路况异常开阔(已是凌晨),但我还是有点儿不放心,“爽”了几秒就切回了二档。

试想北京白天的日常交通现状,三档根本派不上用场。

切回二档,我试着在红绿灯或是路口前有计划的急刹,反馈感很直接。由于右握把控制动力,右刹车控制前轮,所以左刹车成了常用的刹车选择,但是偶遇突发,左刹车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所以右刹车在高速时的起到的保护作用更明显。

Image title

深夜刷街让我养成了以下这几个习惯:

  1. 保持匀速;
  2. 拐弯提前打转向灯;
  3. 远近车灯的合理使用;
  4. 比白天更专注的集中;

6月14日,星期日,晴,关键词:休み

車を洗い

Image title

6月15日,星期一,晴转阴,关键词:五道口

新的一周,我暂时把关注的重点从N1转移到了北京的路况。

从6月11日接车到今天,我在上下班途中随机统计了五组数据,它们来自于早晚高峰自行车道的逆行状况。

52、61、47、55、57。

从我家出门到公司,直线距离有9公里左右,上面的这些就是在这不到10公里的距离内,车辆逆行的数字。

Image title

如果拿平均值54(四舍五入)计算,也就是说每隔167米,我就会遇到一辆逆行而来的整车。

这并非发生在北京最拥堵的街区,亦不是事故多发地,它只是一个缩影。

那些拖着行李箱的中年阿姨,逆行走在自行车道的最中间;那名刚下公交站台举着手机的少年郎,对行车毫不关心;那个送外卖的打工仔在自行车道炫上了车技,但逆行的他丝毫不会收到任何喝彩。

还有那些推着婴儿车抱着孩子的父母、三个人并肩走在路中间的兄弟、拉着一车快递满脸是汗的小哥儿,他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最真实的“本地交通”。

Image title

下午6点20,我路过五道口,“残酷”的交通现实扼杀着20Km/h的均速,我望着天,发了条朋友圈。

夕阳下的五道口,是骑行者的斗兽场。

6月16日,星期二,暴晒,关键词:外拍

今天产品外拍,我顺势把N1的体验全部交给了女性用户。

这些人年龄在23~28岁之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有独特的审美和格调。

有些人不怵,坐上就骑。有些人死活不试,只说了句:“要是白(色)的就好看了。”

Image title

综合她们骑了和没骑的全部观点,罗列出了以下的总结:

  1. 还是喜欢vespa;
  2. 也太沉了,推起来得费点儿劲;
  3. 电池比我的轻太多;
  4. 有人能带我吗;
  5. 头盔好看吗;
  6. 两个人坐在上面能骑多远;
  7. 这辆车可以租吗。

问了一圈,她们对买一辆的兴趣不大,即便有一个人对3999的城市版价格很动心,但依旧选择了租车服务。

我问她们什么样的车妳会动心,并且购买?只得到两个答案,漂亮和时尚。

gogorovespa,她们主动提到了这两个品牌。

6月17日,星期三,雷阵雨,关键词:纠结

截至今天,我只有一次出行没有借助N1(从西三环到望京SOHO),但凡出门,最后一件事不是以往的揣钥匙,而是取上电池和电源。

说真的,选择电动车出行让我的生活节奏变快了,随之而来的是效率的提升。短距离的出行、赴约要比之前轻松了不少。

我问了身边已试骑过N1的男男女女:“你会买N1吗?”

Image title

朋友甲:我是一个原来就有电动车的用户,如果把旧的产品折价卖掉换小牛,我大概要贴3500~4000元,而我只需要花不到2000元就可以换一个锂电池,让原有电动车的续航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朋友乙:要去问问男朋友带不带我。

朋友丙:想买城市版,你能帮我求个码吗?

朋友丁:电动车的电池续航和使用会收到天气、季节等方位的影响,太冷太热都会对电池的续航里程有损耗,还没考虑清楚,你的能先借我骑一周不?

Image title

朋友戊:小牛使用了太多的自主研发和设计的东西,这让维修变的十分困难。目前电动车主要的结构和造型其实并不多,就那么几种,大多数的电动车修理行都可以进行维修。但是由于小牛的市场保有量不足,再加上是第一代新品,我很担心哪天坏在路上没办法修,所以想观望半年,看情况再说。

6月18日,星期四,阴,关键词:273公里

从112到385,一周时间我骑着N1共行驶了273公里。

这当中有推背带来的刺激,急刹附加的危险,也有早晚往返提升的生活效率和路况现实导致的懊恼。

Image title

除了上述谈到的一切,还有这些细节要和你分享:

  1. 公司楼下和小区的存车位每月合计共¥30,没有任何电动车、自行车加上“智能”的帽子就能解决防丢,相比整车,小偷更在乎电动车的电池。产品的“被动防偷”永远只是卖点,你自己得长心;
  2. 比电动车电池、外观更重要的,是喇叭、头盔和转向灯。这273公里,有些场景,我都替自己捏把汗;
  3. 除了试产版还没有适配的功能和细节瑕疵,N1在右手握把时的手感、启动后的握感(接车当天大拇指破皮)上不太让我满意。除此之外,前后轮的减震并不突出;
  4. 强烈建议将剩余19%电量时开启省电模式自动切换一档速度改为剩余14%;
  5. 再美一点。

本文作者大飛哥,关注新出行、时尚与有格调的生活方式,我的微信号DanielJingze。对这篇文章感兴趣?欢迎关注36氪的新硬件主题微信公号Sensor,我们关注技术、未来新硬件。搜索realsensor即可到达。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这是一个资本漫天飞舞的时代。

2015-06-1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