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加”假装自己是个创业孵化器,背后偷偷打造办公室的Windows

黑豆Yuanyin·2015-09-23 08:08
他们想把所有房子都改造了

Image title

表面上,梦想加和现在流行的创业孵化器没什么区别。创业公司聚集在一起,环境很极客范儿。入驻公司长大了,梦想加就给他们提供WeWork那样的联合办公场地。

 但实际上,他们和创业孵化器、联合办公空间是完全不同的商业逻辑。大部分创业孵化器背后的驱动是资本,免费提供场地给优质创业公司,收益是股权。因而孵化器追求更多项目流转,快进快出。联合办公空间则更偏向地产模式,核心要素是土地,获得土地,通过共享空间,降低成本,得到合适的租金收益。

两种类型的办公空间,梦想加现在都有,但创始人李文磊说这些都是“阶段性产品”。他把创业孵化器比喻成电脑,梦想加其实想做Windows,提供系统和服务。但需要个硬件载体把系统跑起来,用户才能感知到他们,所以得做硬件。

梦想加的服务对象是公司,提供各种办公解决方案,工位可以从几个到几千个,可以服务互联网公司、事务所,也可以服务各种工作室。比如,500M的带宽对这些公司就很有吸引力,东西坏了提交工单20分钟内就有人来处理。梦想加解放了很多行政人员,他们还想彻底解放格子间。手机是这里工作生活的“遥控器”,门卡、会议室预定、网络、打印、付款、娱乐以及生活服务都被集成到手机上,扫码即可。

Image title

所以,孵化器、WeWork都是梦想加的合作伙伴。就如上面提到的,他们的价值链分别是资本和地产,梦想加的服务都在价值链条之外的。只要服务好,成本低,梦想加很容易接入。因此,他们扩张很快,在北京已经有7处办公室,其中一处是为腾讯孵化器提供服务接入。

从本质上来说,梦想加也是共享经济模式。对相关模式,36氪有过很多报道。特别之处是,“空间+系统”比单纯的空间共享的更彻底。创业公司经常因为扩张工位不够坐,太早租了大办公室又怕占用太多现金,让投资人觉得浪费。梦想加可以帮忙把闲置工位租出去,帮创业公司回流现金;工位不够时,也能帮忙增加新工位,不用整个办公室租下来,再经历一遍繁琐的装修。

传统的写字楼,也能通过被梦想加“系统改造”节省行政成本。而且就像Windows,梦想加扩张的边际成本的很低。他们因此获得了成为又一个Airbnb的可能性,最终成为“不拥有一平米物业的互联网+办公空间。”

李文磊这么描述未来:只要有梦想加的城市都有你的办公室,只要提前一天在梦想加系统上预定好,第二天去办公室即可。所有网络和家具都已经完成了部署。跨区,跨城市,甚至跨国都可以。

Image title


这件事是有门槛的。包括李文磊在内,梦想加的三位创始人都是极客,还都有过一两次创业经历。三年前他们做了一家BI公司,服务了很多国际化公司,后被一家以色列公司以8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拿到钱后,在北京东南二环找了一幢厂房,改造的特别酷,准备当成自己的“梦想+”,结果常被各种技术创业者蹭着用。他们觉得,给当年的自己服务很有意义,就认真起来,再次创业,名字就叫“梦想+”。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分享笔记自36氪·杭州9月线下私密路演。

2015-09-2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