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流公司到买手制的“饿了么”,Buytime 如何与三大平台抗衡?

惜墨·2016-09-18 16:57
转型了三次的Buytime

近日,Buytime 创始人王乙同告诉36氪,他们又转型了。不再做一周定制午餐,而是为了降低消费门槛,将定制变成类似于“百米厨房”的每天提前一天定制。但与百米厨房最大的不同在于,产品不是由 Buytime 提供,而是由 Buytime 挑选的商家提供,相当于一个买手制的“饿了么”。

Buytime 具体要如何转型?转型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 Buytime 的历史。Buytime 曾主打为中高端餐品比如:格林沙拉未满等提供外送服务,送餐员清一色是收拾妥帖的西装小哥。后来,Buytime 转型,推出针对白领人群的一周定制午餐,用提前一周定制的方式,提前预估配送路线,降低配送成本。这一次,为了提高用户活跃度,降低预定门槛,Buytime 将提前一周定制,改成提前一天,通过售卖会员资质以及与商家分成进行盈利。

那么 Buytime 这次打算如何转型呢?

其实Buytime 模式简单说来,可以归结为:买手制的“饿了么”。那么既然是平台模式,最根本的要素就包含:商家和用户两个方面。关于这两方面,Buytime 是如何解决的呢?

首先,Buytime 在之前合作过的300-500个商家内,挑选出20个商家,通过试吃改良,形成适合外卖的产品。接下来这20个商家一个月只做一道菜,由于Buytime 将配送区域分成了20块,因而虽然20个商家一个月只做一道菜,但是每一块的用户20天的饭都是不重复的。这样一来,不仅商家可以集中采购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容易保证出品的稳定性。

同时,每个区域的用户,只有一道菜的选择,Buytime认为没有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并且每一天都是惊喜。据王乙同透露,每个区域只送一道菜,集中配送,可以将配送成本降至2-3元。

其次,对于用户这方面,Buytime 首先开辟的还是三里屯和国贸这两个办公楼比较集中的地方,因为Buytime的目标客户只有写字楼的白领。三里屯和国贸这两个地区总共有126栋写字楼,5000家公司,涵盖了13万个白领。Buytime的用户获取方式就是地推,不依靠3大平台,通过地推方式,直接将用户倒流到Buytime 的微信公号上。

为了提高用户黏性,Buytime 推出会员卡,凡是购买Buytime 的98元的会员年卡,就可以享受每顿餐的价格都支付20元的福利,而餐品堂食的定价一般都在30元以上。比如堂食35元的牛腩饭,只需要20元,相当于吃6-7次就可以将会员年卡的费用分摊掉。

看起来比较轻盈的操作模式,壁垒会在哪里?王乙同说,当前Buytime平台上合作的商家都签订了排他性合作协议,未来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会将20个商家继续扩大,以保证商家出品量跟得上。通过不断覆盖更多的区域,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目前 Buytime 上合作的商家包括“小吾厨房”、“谷粒蒸面”、“石塘嘴”这些有线下门店的商家。

Buytime 打的是消费升级下,白领们对想吃更好一点午餐,性价比高的午餐的痛点,之前的一周定制美食,经过近半年的测试,被证明复购率很低,只有3%左右。而目前这种每天提前预定,售卖会员卡盈利的方式,前期可以保证有现金流,并且因为菜品由商家准备,物流由第三方负责,对成本占用比较低,未来复制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谈到同样切白领午餐市场的比如:百米厨房、已经死去的大师之味,这些竞争对手,王乙同认为,首先20元是一个价格分界线,白领对午餐的要求没有晚餐那么高,且目前Buytime 平台已经将35元的堂食卖到了20元,性价比很高。另一方面,自己出品难免影响规模化的速度,Buytime 试图通过多个商家联合出品改变这样的问题。

目前 Buytime 团队总计30人左右,一部分为地推人员,不过当前新模式刚刚上线,具体能否被用户接受,尚需市场检验。三大平台有能力做出这样一个平台出来,比如上线一个精品频道,但是在运营方面会与整体逻辑不同,若 Buytime 可以成功,未来被三大平台青睐也是不错的结果。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科学和艺术都在寻求“真宇宙”

2016-09-1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