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保护创新?这个意大利人和美联储都不这么想

伯凡时间·2016-09-19 21:06
就算手握改变世界的技术,你也有可能因为交不起专利费被世界挡在财富的门外。

本文出自微信公众号伯凡时间(bofanstime),伯凡时间是商业评论家、冬吴相对论灵魂人物吴伯凡的官方微信号,内容涵盖商业、哲学与人文。

就算手握改变世界的技术,你也有可能因为交不起专利费被世界挡在财富的门外。

大概14年前,美国众议院发出的一份决议震惊了科技界,也震惊了整个世界,这个决议裁定电话的发明人为意大利人安东尼奥·穆奇。

不光是我们中国人,在全世界,“电话的发明人是贝尔”这种认识都非常深入人心。如此重大的一个发明突然另易其主,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裁定牵出了100多年前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和我们今天要说的“专利”有什么关系?容我们卖个关子,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新”发明人安东尼奥·穆奇这个人。

穆奇生于1808年,死于1889年。他的一生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穷困潦倒。直到80岁在纽约离开人世,穆奇都没有摆脱贫穷的命运。而我们都知道,与他同时代的贝尔,当时已经依靠电话的发明专利成功转型为一个富有的商人。

穆奇自幼学习美术,但同时对机械非常痴迷。他做过剧院的美工,做过电影放映员,办过蜡烛厂、食品厂,还做过医生的助手。职业跨度这么大不是他兴趣广泛,大部分时候都是被生活所迫。

即便如此,穆奇仍然对自己的感兴趣的电生理学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心血。1849年,他在为一个医生当助手时,意外发现,通过一根连接的电线,可以听到另一个房间里电疗病人的声音。

在这个基础上,穆奇发明了“可以说话的电报机”。1855年,为了照顾瘫痪的妻子,穆奇在自己家里安装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话系统,以方便妻子从床上打电话到地下室。

 穆奇曾经向人们解释过这个“远距离传话机”的原理:通过震动的膜片,使一块通电磁铁上的电流发生改变,这种电流的变化传递到另一端的膜片上,然后被还原成语言,于是不同地方的人就可以互相听到。

这段话稍微有点拗口,但是只要稍微有点物理基础的人都明白,这就是现代电话机的工作原理。想一下,穆奇给自己家里装上电话机的1885年,贝尔才8岁。

可是穆奇为什么没有凭借这个发明一夜暴富呢?要知道,贝尔可是凭借着电话机的专利创立了AT&T公司,在整个20世纪都是叱诧商界的领袖人物。他的AT&T公司几乎垄断了整个通信市场,以至于后来多次被美国政府强制拆分。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穆奇交不起申请专利的250美元。虽然1860年,他曾经在一份意大利语的报纸上向公众介绍了电话的雏形,却一直没有凑出申请专利需要的250美元,最后只好申请了一种叫做“临时专利”的保护。只可惜,后来穆奇连每年10美元的续保费都交不起,最终使这个发明的专利权在落到了贝尔头上。

我们现在说到专利,都跟保护创新,鼓励发明创造联系在一起。但其实,专利的英文Patent原本只有垄断和独占的意思,这个词最早被用来特指中世纪的君主颁布的特权证明。比如亨利三世曾经向一个波尔多人授予在该城市生产花布的“独占权”;亨利五世曾经向一个意大利建筑师授予在阿诺河上运输重物的“独占权”。

可以说,“专利”从出现的那一刻起,就是一种“特权”产物,代表着一种自上而下的资源分配。最早把专利写进法律的是威尼斯,1474年,威尼斯共和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虽然正式名称为《发明人法规》,也只不过是用以政府向商人授予特许证的依据。

之后,欧洲出现了一波专利授权的高潮,包括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国王相继在多个领域向人们颁布“专利权”。其中1561年到1590年,伊丽莎白女王在不到30年间,一口气给出了50多项专利。

现代意义上的专利法案出现在17世纪。1624年,英国颁布了《垄断法》,宣布之前所有的垄断特许和授权一律无效,今后只对“新制造品的第一个发明人授予一定实效的专利证书和特权。”

伴随工业革命的影响力,其他欧美国家纷纷效仿英国,各自颁布了本国的“专利法”。只是这种旨在保护发明创新的法律,却常常力不从心,最终又一次沦为富人的游戏场。

为什么这么说?前面我们说到了穆奇交不起250美元的专利申请费,听起来250美元不是很多,但是不要忘了那是19世纪末的美国。要知道,穆奇离世的前两年,美国劳动骑士团还在为了每日1美元的工资要求,举行了超过1万人的大罢工。

也不要先忙着吐槽美国专利局太黑,穆奇为专利费困苦不堪的同时期,英国的专利申请费也高达120英镑,这个数字几乎是英国人民当时年收入的4倍。而且,如果想要专利保护覆盖到爱尔兰和苏格兰,费用就涨到了350英镑。《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五个姐妹每人1000英镑的遗产都可以以富人自居了。如果他们知道申请一项专利需要花掉三分之一的遗产,可能也免不了一番犹豫

历史学家阿德里安·琼斯曾经说,在大资本面前,处于下层的发明家们根本毫无希望。穆奇的悲剧从来不是偶然。今天,想在美国申请一项专利,大致的平均花费基本上会超过1万美元。

在一些更鼓励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单是申请专利需要缴纳的费用项目就有几十类,其中包括申请费、审查费、手续费等等,收费项目可以排满好几页A4纸。

而这只是开始,申请成功的专利,每年还需要缴纳一笔可观的维持费。有人总结说,专利就像手机,你花了大价钱买到了手,却还需要每年都交话费才能用——而且你以为买手机已经花了一大笔钱,其实往往话费才是大头。

对普通人来说,迈向发明家的通道不是几节台阶,而是一道悠长黑暗的隧道。就算手握足以改变世界的技术,也常常只能被世界挡在财富的门外。如果发明家自身不同时具备商业运作能力,期待申请专利然后等待技术变现的冒险程度,还不如下赌场玩几把21点。

发明了电子邮件附件的纳撒尼尔·伯伦斯坦曾经坦言:专利体系几乎就是为大企业的利益而生的。仅在2012年,IBM就获得了超过6000项专利。可以说在每一个工作日,几乎每18分钟就能获得一项专利。

专利竞赛现在是大公司的一门生意,通过占有技术关键点上的专利保护,打压竞争企业,通过侵权官司获得赔偿是公开的增收秘密。

但是,在专利领域消灭了不知名的小发明人和小公司之后,大公司并没有因为专利保护,而获得更强劲的创新动力。美联储在2013年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认为:没有证据显示专利促进生产力,他们甚至提出专利对创新可能是一种威胁。

因为被专利保护起来的大公司同样也是专利保护的受害者。每年,这些大公司都不得不在一些已经问世的技术上投入重复的研发力量,只因为这些技术属于其他公司,而且被申请保护在专利盒子里。

1874年,困顿中的穆奇将自己制作的“远距离传话机”寄到了美国西联电报公司,期待能够将这个技术出售或者合作,可惜他什么都没有等到。两年后,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获得电话的“永久专利权”,并很快与西联电报公司联手建立了一家新公司,也就是后来AT&T。

100多年过去了,穆奇几乎被历史淹没的同时,贝尔却因为在电话普及上的成就,永远的载入了人类历史的功绩册上。即便是在发明人谬误已经被法律重新裁定的今天,提起电话,大多数人也仍然只是想到了贝尔。

专利法的初衷是为了补偿发明者在把创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和金钱。现在,技术垄断已经成为企业成功一个的标志,只是那些真正改变世界的发明却仍然频频出自小人物之手,在美国发明家名人堂的成员中,有六成以上是独立发明家。

拿破仑说:想象力统治世界。这句话可以用来褒扬人类社会的一切发明,却绝对不适用于赞美发明家。如果没能获得商业成功,他们的名字很可能最多也只能躺在一块静默的墓碑之后。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微博成天求辟谣,消息频频被打脸,社交媒体怎样才能摆脱假信源污点?

2016-09-1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