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公司的产品及品牌战略思考 | 读《腾讯之道》有感

何晓阳读书笔记·2016-12-15 16:15
读完《腾讯之道》后就战略、品牌、产品、用户四个章节写一些我个人的感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何晓阳读书笔记”(ID:hexiaoyang101),作者黄东,OneAPM联合创始人,36氪经授权发布。

都说腾讯擅长产品,阿里擅长运营。读完《腾讯之道》这本书感觉此言不虚。下面结合这本书中的章节逻辑总结了这篇读后感。就战略、品牌、产品、用户四个章节写一些我个人的感受。

我是OneAPM的联合创始人黄东,我的工作经历主要在企业服务领域,2013年初创OneAPM SaaS团队,后来因公司业务发展需要,经历过运营,市场,品牌,产品多个角色的调整,其中的历程艰辛万分,走了很多弯路,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成功的喜悦。下文中的一些观点来自于我个人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给B2B行业的创业者们一些帮助。

战略篇

首要的战略就是“聚焦”,简单的说在有限的领域过度进行饱和的投入资源是聚焦的核心。事实上这里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作为创始团队,要去选择什么是企业为用户带来的核心价值,在这个方向上去持续优化,而并非盲目的投入资源。

举一个例子,前几天,有一个朋友过来喝茶聊天,谈话中说到了所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因为原有业务的竞争激烈,市场饱和,因此希望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开拓了周边产品,提升对客户的价值和企业的竞争力。

应该说这个思路是在非互联网时代的典型思路,但是不适用于互联网时代。早期的商业中流通是瓶颈,好的商品覆盖的范围有限,中等质量的商品在某个区域就有了生存空间。由此,当一个企业去生产多个类别的产品时,即使这些产品的质量龀庛不齐,也依然可以获取商业的增长。原因是在限定的区域里,无需面对优质商品的竞争,空间带来了天然的竞争壁垒。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空间消失了,每一个企业必须面对与所有竞争者正面的竞争。所以留给企业唯一的路就是做出优质的产品,不断的思考企业对用户的核心价值是什么,然后不断的去优化,从质量,体验,营销,管理各个方面去优化到极致。

企业唯一的出路是从优秀做到卓越。仅仅做的好是不够的,在走向卓越的路上停下来就是失败。

腾讯的“泛娱乐策略”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无论是2B还是2C,无可避免的都要面临营收的挑战。腾讯在游戏市场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后,提出的泛娱乐战略,正是腾讯未来关于收入的核心战略。但是对于游戏和影视这样的行业而言,最大的挑战往往在于每一次启动新的项目都是一次新的冒险,没有人可以保证下一次一定成功。所以泛娱乐战略逐步使腾讯向平台化转型。不断的吸引优质的IP资源,保持竞争优势。

事实上,每一种优质产品都意味着需要时间不断的打磨,所以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能够爆款一两种产品已经是卓越的企业,企业服务也是如此。所以当一个2B公司,通过销售一两款产品获取了大量的Install Base之后,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保证营收持续的高速增长。腾讯“泛娱乐战略”的成功,同样适用于2B行业。企业如何打造更高入口级的产品,做好下游的生态铺垫,从而能不断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价值,也是2B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保障。值得每一个企业的创始人深度的反思。

从我个人对企业生态的理解而言,生态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为企业未来的营收做好长期的铺垫和保障。开始做生态的节点应该是企业的核心产品得到足够的打磨,累积了足够的优势和一定数量的Install Base之后。很多企业不做或者别人做,我也做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有自己的节奏。

品牌

个人认为,品牌这节是战略篇中总结的最好的地方。首先要明确品牌的两个核心的要素:场景,连接。这两个要素代表了品牌的全部行为的起点,做过2B marketing的人都知道,因为2B较长的成单周期,导致了市场投入和企业营收有时间差。往往一个市场周期结束了,项目才开始签约,市场动作的效果需要很长的周期才能评估。所以有一个品牌行为的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对创业公司而言,可以节省很多现金流。

品牌的首要特点是持续连接用户,让用户印象深刻。对用户而言,要能够感觉到企业的温度,真实存在,与内心是零距离的。对公司品牌而言,要能传递出企业的普世价值观,从而获取用户内心深处的认可。这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实在太多了,比如加多宝1亿人民币的汶川地震的捐款,这是令人赞叹的举动,同时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一个同时能够覆盖14亿人的场景同时能够为企业品牌带来极高的认可,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活动。

场景是品牌的触发点,影响了用户何时何地通过何种方式认知品牌。要持续的做好一些事情,用于不断扩张场景的触发地图,所以说品牌是一个持续行为的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这个持续主要是指场景地图的不断扩大。比如腾讯自身做了腾讯公益,WE大会,谷雨等重要的场景触发点。

第一次思考品牌的战略应该是来自于“Behind the cloud”中Salesforce对品牌的动作,Salesforce早期在品牌上主要投入在客户成功及客户大会两个点上。客户成功本质上是品牌战略中持续连接的一种方式,客户大会是场景的一种,未来有更广泛的事情需要做。我个人跟一些朋友做过交流,很多人都会担心品牌和市场的问题,担心竞争对手的市场投入带来竞争的优势,从我个人的理解而言,如果有一个好的产品,品牌和市场只要持续做下去,取得成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区别只在于耗费资金量的多少。

用户与产品

这两篇都是关于产品的,一个是讲如何找到优质的用户,这个是技术活,找合适的用户共同打造产品这很重要,但是pr之后会发现,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用户,有的客户提出了难以理解的需求(感觉不在一个时空对话),所以找出来合适的用户并持续共同打磨产品是个技术活。另一个是说产品战略,无论2B,2C。这块原则都是公用的,价值很大,用的好,想的明白,可以让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活下来,成就一件大事。

首要值得学习的一点就是,如果产品经理与UI或研发有争议,就以对用户的价值为决策标准。这是很重要的准则,减少了所有人的沟通成本。当然也要评估实现的风险。如果实现上风险可控就按照用户价值大胆向前走,也适用于产品经理迷茫的时候。

其次2C的行业中,用户的基数很大,所以一般会成立外团(粉丝团)来支撑产品迭代,比如小米就做的很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下”参与感”。但是我想补充的是一些额外的观点, 第一,线上的沟通往往都是浅层次的沟通,用户提上来的需求要做深入的场景化的挖取,线上很难做到这样的事情。用户提一个需求只是开始,基于这类浅层次的需求进行统计分析,排优先级是很不明智的。 第二,线下的沟通很重要,我个人的理解,无论2B还是2C,只有面对面的沟通,才能保证使用场景的完整性。线上更像一个过滤平台,帮助产品团队找到准确的深度用户。有兴趣的朋友建议读一下YC创业课的第四课”做产品,和用户交流,然后成长”。

首要是成为自己产品的用户,这已经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做好产品的方法。在这点上我们深有体会,在OneAPM内部,我们努力使OneAPM的产品深度的结合在自有的研发流程中。对产品经理而言,想熟悉一个产品,知道他的好坏,第一步就是要成为用户。当然,对2B的行业来说,这很困难,2B的很多场景是各式各样的,一个产品经理很难全部经历,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要努力做到的,因为这已经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做好产品的方法。

第二点提到了开放心态,以空杯心态读懂用户。市面上有很多强调口才的书,但是很少有讲如何倾听的书,但从我自身的经历,能够感觉到人与人的沟通中,最重要的技能是听,并非说服,只有听懂了别人所讲的,才能有效的说服。但是人往往都有反弹的心理作怪,不愿意轻易接受别人的指责和不认同。这很正常,但是是需要产品团队克服的,学会开放和理解,才能真正的懂得用户。

第三点回归本源,把核心功能做到极致。这个观点几乎我聊到的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市面上80%的产品却都做不到。用户为什么用你的产品,这其实是最简单的事情。但是想做好需要放弃很多。资源往往有限,什么都做是做不好产品的,这是难以抗拒的事实。反复思考用户为什么用你的产品,这些功能做的是不是足够好,不断的去优化。逐步放弃改进那些能用的,但是不好用的功能。关于这点也建议大家去读《一路向前》,可以看一下星巴克的总裁霍华德舒尔茨,为了做好咖啡的品质,曾一口气关闭了几十家门店。这需要破除现实的阻力(比如上市公司大规模关闭门店意味着业务发展不理想,股价会有很大的波动),因此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可知回归本源易言难行。

OneAPM 的产品团队自身非常崇尚与用户Face to Face的沟通,这与很多产品团队的观点是不一样,但是对我们自身而言是行之有效的。回归本源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这比想象中艰难,但是也能看到OneAPM的很多产品在这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参考阅读:【读书】马化腾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