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曹德旺二十年海外投资图谱

晨哨并购·2016-12-20 18:00
我们清晰的发现其经历了“出口产品→海外设立销售服务公司→投资/收购海外工厂建立制造基地”三个阶段。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晨哨并购”(ID:MW-Group),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无意对中美制造业成本加以讨论,但作为长期关注中资海外投资并购的专业机构,对事件主角曹德旺的福耀集团研究后发现,曹先生重视海外投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国际市场上,其已是一个拥有二十多年经验的“老司机”了。目前,福耀集团在香港、美国(密歇根州、俄亥俄州、伊利诺伊州)、俄罗斯、德国、日本和韩国等6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境外子公司。2016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福耀集团国外收入达2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08%,占中收入比例1/3以上。

近日,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接受“第一财经”的一段采访视频在各大社交媒体流传甚广,引发了各界对中美制造业成本变化的热议。采访中,曹德旺提到:做汽车玻璃要用浮法玻璃,而做浮法玻璃要用天然气,美国天然气价格仅中国的四分之一;而电价是中国的70%;此外,美国的土地是不要钱的,甚至厂房也是“不要钱”的,以福耀此次买的厂房为例,花了1500万美金,政府给补贴1600万美金,相当于没有花钱。

除了这段采访,利用波士顿咨询一份2013年制造业相关的报告加以“佐证”,各大媒体及自媒体等舆论导出了“中国制造业成本正接近美国”的结论。

但,市场上并非没有质疑声。晨哨君就观察到公众号“第1经济(ID:First-economic)”在综合第一财经、凤凰财经、知乎风云之声等媒体的内容后认为,我们是可以通过改善乃至变革投资与生产制造环境把曹先生这样的制造业大佬留下来的。文章引用了笔名陈经的袁岚峰先生(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微博@风云学会陈经)的文章分析,陈经先生详细分析了波士顿报告的计算过程,认为各项成本比例分配问题是得出中美制造业成本接近的误导结论的原因。(详见公众号第1经济“中国制造业成本接近美国,是谁在说瞎话?”)

本文无意对中美制造业成本加以讨论,但作为长期关注中资海外投资并购的专业机构,对事件主角曹德旺的福耀集团研究后发现,曹先生重视海外投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国际市场上,其已是一个拥有二十多年经验的“老司机”了。目前,福耀集团在香港、美国(密歇根州、俄亥俄州、伊利诺伊州)、俄罗斯、德国、日本和韩国等6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境外子公司。2016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福耀集团国外收入达2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08%,占中收入比例1/3以上。

早期:成立两年即“出海”、相继在香港、美国成立境外子公司

福耀集团官网显示,其于1987年6月在福清市成立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不到两年,福耀集团在1989年5月即开始向配件市场出口汽车玻璃。另据经济网在2016年4月的报道显示,在香港之前,福耀集团曾征战新加坡市场,不过由于不了解当地市场,福耀一块玻璃也没有卖出去,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亏了一大笔机票钱。而香港市场,曹德旺在当年也未获成功。大量的利润被美国一级一级的经销商收入囊中,不仅如此,这些经销商和曹德旺做生意还“相当不痛快”,这让曹德旺决定在美国建仓库,直接向美国市场出售玻璃。

1991年9月,福耀集团开始你向加拿大TCG International Inc.出口汽车玻璃,其业务拓展至发达国家的配件市场。

1993年至1994年间,福耀集团在香港成立了多家子公司,其中包括从事汽车玻璃出口及原材料进口的福耀(香港)有限公司及融德投资有限公司等。1994年底,福耀集团在美国成立了绿榕玻璃工业有限公司,负责在北美销售汽车玻璃,正式开启海外扩张。

此后,在2002年10月,福耀集团与Hyundai Mobis(Hong Kong)company签订了一份供应协议,这是其与国外汽车制造商签订的第一份配套汽车玻璃销售协议,表明福耀玻璃已经受到国外汽车企业的认可。

2005年5月,福耀集团成功与全球知名车企德国高低签订了汽车玻璃配套供货协议,标志着福耀已经掌握了汽车玻璃生产的高难度技术。

当然,福耀在海外也并非一帆风顺,北美市场就多次遭受“倾销”诉讼。在2002年8月,加拿大贸易法庭裁定,福耀玻璃在加拿大的销售不构成倾销,福耀赢得了中国入世后第一期反倾销案,这在中国商业史上具有一定典型性。

2006-2011:相继在德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建立子公司

2006年开始,福耀集团开始更广泛的全球布局。相继在德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建立了海外子公司,加速全球布局。

2006年,福耀集团在德国海尔布隆登记注册了福耀欧洲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玻璃附件安装和物流服务,服务于奥迪、大众、奔驰、保时捷等汽车品牌。

2007年,福耀集团在韩国仁川市登记注册福耀集团韩国株式会社。主营业务为汽车用玻璃产品的制造、批发及进出口。

2008年,福耀集团在日本注册成立福耀日本株式会社,主营汽车用玻璃制品的销售。

2011年6月,福耀集团在俄罗斯卡卢加州注册成立福耀玻璃俄罗斯有限公司,2013年9月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主要生产汽车玻璃产品,产品面向俄罗斯市场。这是其首个海外生产基地,投资总额约2亿美元。

自此,福耀集团通过在当地设立子公司在亚洲、欧洲和北美主要市场成功布局,国际化程度逐年提升。

2014:曹德旺的收购扩张之年

2014年是福耀集团国际化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曹德旺在美国做了两笔收购,投资金额也以亿美元计,海外布局加速明显。

2014年上半年,福耀集团收购了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Dayton)的一家老工厂,FT的报道称此次投资高达2亿美元。在此基础上,福耀在俄亥俄州成立了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后续报道引述福耀玻璃美国公司总裁John Gauthier称,到2016年福耀美国工厂车窗玻璃的生产每年可供应400万辆车。

华尔街日报上月的报道称,收购两年以来,工厂总共招收了2000名员工。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计划在2017年年底以前签订总值10亿美元的收购合同,其中位于莫瑞的工厂是收购计划中的核心部分。该工厂投产后计划为北美地区的轿车和轻型卡车市场供应汽车玻璃,市场份额预计达到25%。

2014年下半年,福耀集团收购美国PPG Mt.Zion工厂,并成立福耀玻璃伊利诺伊有限公司。收购价约5600万美元,交割后,福耀集团迅速对其增资2亿美元,用于收购工厂的后续升级改造。福耀官网称,在升级改造后,该工厂将建成两条年产共30万吨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为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提供汽车玻璃原材料。

通过梳理曹德旺的福耀集团二十多年的出海历程,我们清晰的发现其经历了“出口产品→海外设立销售服务公司→投资/收购海外工厂建立制造基地”三个阶段。2011年建立俄罗斯生产基地之前,福耀集团的出海并未涉及“制造”,而从2014年的两次收购并建立制造基地来看,福耀集团明显在加速其在制造业的海外转移速度。因此,曹德旺对中美制造业的判断并非在此次采访时才形成,其两年多以前的实际行动已经说明了一切。

当然,福耀集团的出海成绩单在其财报数据上也有所体现。在大面积设立海外子公司前一年(即2005年),福耀集团国外收入为8.1亿元,占当年总收入的27.8%;而在2016年上半年,这两数据分别为25.6亿元和33.8%。随着福耀集团三个海外生产基地的全面投入生产以及计划中更多的海外投资,未来福耀集团的海外收入占比将更大。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创业进入黄金时代,选择正确的孵化器是公司成长的关键一步棋。

2016-12-2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