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达蒙:上上《长城》就有2000万美元片酬,干嘛不来?

闪电娱乐·2016-12-22 23:22
中国市场对欧美演艺圈更新换代上的这种“时差”,也让那些在本土市场上已经逐渐失去活力的明星们,重新找到了过去的辉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闪电娱乐指南(ID:shanyuzhinan),36氪经授权发布。闪电娱乐指南,“经”彩解读娱乐圈。

最近娱乐圈最火热的话题似乎都发生在电影院里。《长城》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两部影片几乎集齐了鲜肉男神团,还把华谊群星遛了个遍。不过单比较这两部影片,《长城》的卡司中由于多了马特·达蒙、佩德罗·帕斯卡以及威廉·达福三位好莱坞“外援”,话题性和号召力显然多出了一个段位。

但是影片目前上映一周,票房突破5亿,但豆瓣上的评分却只有可怜的5.4,连及格线都不到。好莱坞明星没能扛起口碑的大旗,虽然演技全程在线,但还是被俗套的剧情和冗长的叙事节奏拖了后腿。而这自然也令马特·达蒙的粉丝哀嚎:“为什么放着好莱坞的剧本不接,非要来这里蹚浑水,砸自己的招牌?

虽然马达本人在采访中一口一个“欣赏张艺谋导演”、“为张艺谋导演的大名而来”,但网友并不买账,还是给他冠上了“来华圈钱”的名号。

其实这也不能怪网友毒舌,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壮大,越来越多合拍片接踵而至。以前离我们遥远的好莱坞大牌如今动不动就来北京、上海跑宣传不说,甚至还直接进组,选择跟中国团队合作。从《一九四二》的安德里安·布罗迪、《形影不离》中的凯文·史派西,以及《终极胜利》中的约瑟夫·费因斯。这些在好莱坞叫得上大名的明星都曾在各自影片上映后遭遇过粉丝的质疑与“脱粉”。

究竟为何欧美明星来华总是会被冠上“圈钱”、“过气”的名号?闪电(微信ID:shanyuzhinan)在此总结的原因有三:

1、  影片质量与号召力不成正比。

中国电影行业的很多乱象说到底,都跟中国电影目前的低质量有关。因为“低质量”,使得中国电影难以凭借素质与口碑与好莱坞工业体系产生关联,也使得影片的海外发行举步维艰。为了扭转局面,直接启用外籍明星,绕过好莱坞制片体系,就成了这些影片吸引海外目光,“忽悠”影迷的一大法宝。

仅从上文提到的《一九四二》《形影不离》《终极胜利》这三部影片上看,请的都是影帝级别兼有演技与影迷口碑的著名演员。但是从口碑上看,仅有一部《一九四二》上了7分,其余均在及格线附近徘徊。

纵使这些好莱坞大明星兢兢业业,演技在线,但他们始终不是导演,也插手不了剧本。被落后的中国制片体系拖累,成为烂片中的一颗棋子。而这自然会让粉丝不解,毕竟这些明星在本土也不缺优秀的资源,能够“主动”选择来华出演烂片,这样搬石砸脚的行为难免让粉丝质疑,其来华演戏的动机是否足够“单纯”。

2、  中国给欧美大咖开出的片酬过高。

既然被质疑说“圈钱”,那究竟“圈没圈到钱”自然是重要评判标准。就从这部《长城》来说,闪电打听到,片方开给马特·达蒙开出的片酬高达2000万美元!而据去年《好莱坞报道者》中爆料的好莱坞明星片酬榜中,我们可以看到,能够跻身2000万美元俱乐部的明星也只有小李子莱昂纳多、小罗伯特唐尼、桑德拉布洛克等超一线巨星。

《好莱坞报道者》报导的好莱坞明星片酬榜

虽然马达在榜单中也成功入围2000万俱乐部,但此前仅有一部《谍影重重》为他支付了这一片酬。而结合马达目前在好莱坞的定位:勉强跻身2000万俱乐部。演技上70-80分。他这个类型的演员好莱坞一抓一大把(例如:罗伯特德尼罗、乔治克鲁尼、汤姆克鲁斯、拉塞尔克罗、布拉德皮特、小罗伯特唐尼等),没有碰到特别好的剧情片,也没有重量级奖项为其定位。成功的商业类型片为他打开了市场,也赢得了广泛的影迷市场。因此,片酬高是一定的,但距离2000万俱乐部还是有一定差距。

而在这部长城中,闪电得到的消息是,马特达蒙甘愿“自降身价”,以2000万美元的片酬签约。首先从这个“自降身价”就可以得知,马达先前的开价只会比2000万美元更高。接拍一部《长城》就帮自己巩固了在2000万俱乐部中的地位,这样钱味满满的算计,真的让那句“只为导演张艺谋而来”显得更加苍白。 

3、  欧美明星在本土鲜有好作品,空降中国求翻身。

中国电影行业缺乏优秀作品,但从不缺钱,为了给片子“镀金”,请起好莱坞明星来也是毫不吝啬。因此,只要他们愿意,在遥远的东方赚钱也成了好莱坞明星的一种选择,尤其是那些已经在本土缺乏活力与资源的明星们。

早在今年6月,国内的熙颐影业就曾请来大名鼎鼎的奥兰多·布鲁姆为自己的新闻发布会站台宣传,随后还公布了其将加盟新电影拍摄,并与吴磊搭档的消息。虽然精灵王子脸上满满笑意,但在不少网友眼中却看出了些许心酸。

当年,《指环王》三部曲让奥兰多布鲁姆一举成名,并成为无数影迷心中的绝对男神,而后他参演的《加勒比海盗》系列也让他收获更多影迷。但是自此之后,奥兰多就陷入了漫长的事业瓶颈期。类型片没有任何主役作品票房大爆,艺术片也没有遇到好的导演,口碑也一直不温不火,事业一落千丈,片酬自然也一路下滑。有消息称,当年以1200万美元加盟《加勒比海盗》系列的他,如今片酬已经跌到200-300万美元一部。

而先前与娇妻米兰达·可儿的离婚,也被很多外媒形容为:事业下滑的精灵王子已经没钱栓住赚钱比他还多的天使老婆了。

米兰达·可儿和奥兰多·布鲁姆

奥兰多在好莱坞的“失势”使得他不得不寻找新的市场。幸好凭借先前的几部作品在中国有着不错知名度的他终于与中国片方建立了联系,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消息透露奥兰多从中方拿到了多少片酬,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比他目前在好莱坞的价码要高。

影坛中奥兰多·布鲁姆如此,歌坛艾薇儿也是如此。早就已经在老家卖不动专辑的她在中国的演唱会却是场场爆满,中国市场对欧美演艺圈更新换代上的这种“时差”,也让那些在本土市场上已经逐渐失去活力的明星们,重新找到了过去的辉煌。

当然,好莱坞明星来华参演也并非全都以失败告终,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参演《金陵十三钗》还算是令人满意的合作。但无奈,小作品改变不了大环境,进击的外来和尚要想“念好经”还不背上“圈钱、过气”的锅,首先还是要保持对剧本的严格要求,不要太轻易被片酬动心;其次,中国制片方也要量力而行,先认真打磨剧本,提高影片整体素质,再配合剧本选取适合的明星,用自身过硬的文化素质吸引明星加盟,甩掉“人傻钱多”的恶名。

除了欧美大咖来华圈钱,随着合拍片的发展,还有不少中国明星走出国门,在好莱坞大制作中露脸。但与来华的好莱坞明星不同,不管是《X战警》中的范冰冰、《独立日》中的AngelaBaby,还是《生化危机》中的李冰冰,在电影中都是“跑龙套”一般的存在。为何这些中国大咖到了好莱坞只能打酱油,主要原因有二:

1、  本土电影本身对亚洲形象的需求并不多。

不同于中国电影体系,好莱坞有着世界上最成熟的工业制片体系。每年生产的类型片不计其数,他们有自身成熟且完备的制作流程和剧本规范。在这些大片中,对于亚洲面孔的需求并不多,虽然近年来越多越多的人开始站出来指责好莱坞对“人种多样化”问题的忽视,但整个产业根深蒂固的白人主导,与业内亚洲从业人员比重的低下,都让亚洲形象只能沦为陪衬。

肯·郑(中)

而即便有了对亚洲面孔的诉求,庞大的好莱坞里也存在着包括刘玉玲、约翰·赵、肯·郑这样扎根于好莱坞的本土亚裔演员。

约翰·赵(右)

他们片酬稳定,用的是本土经纪团队,没有沟通障碍,足够满足好莱坞的需求。 

2、“龙套”戏份实则控制成本,最大限度发挥宣传效应。

尽管好莱坞本土不缺亚洲面孔,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在中国本土找明星客串。这一方面说明好莱坞大佬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从侧面说明他们对中国看重的也仅是“市场”而已。请中国明星客串,更多的还是出于“宣传”考虑。

彼特丁拉基(左)、范冰冰(中)、休杰克曼(右)

AngelaBaby自称在《独立日2》中的参演片酬不变,但是今年6月上映的影片《独立日2》筹备与开拍在2015年,翻开那一年的明星片酬统计可以发现,AB虽然身价涨了一倍,但仍停留在800万人民币的档位,而这还是主役的片酬。

从她在《独立日2》中的戏份来看,“打酱油”的分量只会让她的片酬达不到主役时的分量。就算给她600万人民币,折合成美元也连100万都不到。跟那些一线好莱坞明星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片方请中国明星花费100万美元,在中国却可以借此大肆宣传,光是粉丝的电影票钱就足够让片方回本。

花个100万买个中国“龙套”,在中国这片肥肉市场上却能捞上不少关注度。把这点成本换算成宣传收益,估计也是稳赚不赔吧。

“经”彩解读娱乐圈,微信关注闪电娱乐指南(ID:shanyuzhinan)。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谁是最后的接盘侠?

2016-12-22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