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启资本黄榆镔:加快投资速度,深度布局人工智能

张晴·2017-02-08 11:07
云启所擅长的智能硬件、人工智能、企业服务,成为了这波寒冬里为数不多的热点

投资老将、原GGV合伙人黄榆镔和毛丞宇一起创立云启资本已经两年多了。

在上海一条幽静弄堂里,云启资本把办公室放在了一幢带小花园的小洋楼中。二楼走道上摆放了一排机构类排行榜奖杯,这是这家基金这几年的“老兵新基金”创业潮里的收获。

更大的收获还包括一个退出。总共投资了30多个项目的云启资本,此前布局的互联网金融项目友道财富已经成功被奇虎360收购。此外,七八成以上的项目完成了下一轮融资。

两位资深美元基金投资人出来创业,云启成立的时点并不算太好——先是遇到了“大家都爱人民币”的拆VIE热潮,然后资本寒冬又尾随而至。黄榆镔笑称,现在看项目,“创业者第一句话就问你有没有人民币,没有人民币就不跟你谈了。”

但新机构的好处就在于灵活,云启随之而变。2015年底,云启资本开始募集人民币一期基金,如今已经成为可以满足创业者不同需求的双币基金;而云启所擅长的智能硬件、人工智能、企业服务,则是这波寒冬里为数不多的热点。

“现在做投资的已经是没有太多选择了,我们做投资的是要看创业者和需求”,黄榆镔说,接下来,云启希望能够加快投资速度,扩充团队。

人工智能投资要避免浮躁

36氪:你们之前一直关注智能硬件,现在又往智能方向走,最近大家都在看人工智能,看案子时候碰到同行多不多?

黄榆镔:我感觉还好,机器人这边突然间有一些领域估值特别高。比如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大方向是对的,但我判断这个市场没有这么快起来,需要有一个五到十年的积累阶段。在这个大的领域,在VR、AR,有一段时间360度照相机涨的很快,现在又好像下来了。这个东西是真正需要沉淀技术,沉淀工艺的。一辆车子需要开多少年,至少五年吧,五年后你的东西螺丝会不会松掉,他没有办法回答。

36氪:最近大家都在看人工智能,你们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吗?

黄榆镔:我们对智能硬件比较熟,对生产制造比较熟,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去找的团队都特别懂软件。人工智能和智能硬件的东西不一样,其实最底层是一样的,就是我有一些软件一些算法,加上有一点硬件、有智能的部分,就是云计算和深度学习。

36氪:你感觉人工智能领域现在的热度怎么样?

黄榆镔:我觉得很多没有投过硬件的人,他们不知道规格是什么,所以有可能那阵比较兴奋,把大家的心理价位打乱了。创业者有时候心情也会比较浮躁。

36氪:我感觉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大家解决的都是一部分问题,那么云启去投的时候会沿着一条线投,还是看哪个项目好就先投了?

黄榆镔:我们都是希望在一个领域能投到最好的公司。你可以说是沿着一条线,或者沿着一片,可是这个范围是比较大的,到最后有没有办法把这些东西连起来不知道。

但是,单个公司都要好,这样他们就可以互相帮助。为什么我们今天投智能硬件、手机零部件、感应器、电池、机器人有把握?因为我十一年前投瑞声科技,有一段时间跟他一起做几个共同投资,包括小米。我投这类东西犯错误的概率会比别人低,我看不懂可是他们能看得懂,尤其是非常深度的技术,我们也投了几个。

36氪:能不能举个例子?云启投了哪几家,他们互相之间怎么形成一个链条?

黄榆镔:云的最底端就是IaaS那个部分,在这个领域我们投了云英。这个基础上面需要卖一些PaaS,就是卖一些增值服务,车子的空壳上面总要卖一点装修,所以我们投了另外一个CDN的云化项目。然后最基础的PaaS就有Docker,就是帮助连接数据中心,我们也投了两个。

云启办公室的项目墙

依托深圳产业链优势 

36氪:很多投资人现在都去硅谷找项目,你有感觉到这个趋势吗?

黄榆镔:去硅谷找项目的有三种,一种是投资者带着学习的眼光去跟投,有可能以后在中国可以学习到一些经验。另外一种是真的在硅谷布局,因为中国热来了,比如百度在那边也有了百号人的研发团队。第三批是传统企业,他们买的比较传统,把整个公司买下来,这部分的钱也很多。

36氪:你们现在项目都来自哪里?

黄榆镔:很多是我们自己找,我们也有和YC合作。因为我们投技术驱动的比较多,也去谷歌、百度交流。我刚去了美国三周,把哈佛、麻省理工、卡内基梅隆都跑了一圈,跟最好的机器人学校和他们的学生组织也聊了,只要有好的机器人项目,我们都愿意支持。

36氪:是在美国找项目,投了之后到中国来孵化吗?

黄榆镔:对,他们念了六年的博士,说我会做智能,我会做深度学习,但最后一个杯子和瓶子怎么做出来都不会,一个手机壳多少钱也不知道。有老师说要派两个博士过来实习,他们觉得来这里实习三个月学到的东西远超过在美国大学里面学到的,因为我们利用了深圳的整个产业来做制造。

36氪:硬件这块,从你们投资的角度来说,对专注某些细分领域的项目的回报怎么看?比如,immotor这种案子对标成一个什么规模的市场,怎么看待它未来的回报空间?

黄榆镔:从技术角度说,我看好的是他的超级充电宝,因为他做的车子其他人也可以做,但他做的这个超级充电宝大部分人没办法做的,这是他的专业。有一排电池充电的时候怎么确保不会这边的电池都充完了,那边的还是空着,这种东西是有技术门槛的,需要很长时间累积的经验。我觉得电池市场如果起来的话,是个超级大的市场,这一大块有可能形成三四千亿的市场,回报倍数暂且不是问题。

寒冬里估值才会回归正常 

36氪:最近几个月,很多投资人说市场不好,项目不好找了,你们觉得呢?

黄榆镔:其实市场对我们来讲是好的,2014年的时候市场过热,今天的市场是比较正常的,市场还是有钱的。

至于说市场不好,我觉要看每个人的投资策略是什么。我有一些朋友他们做天使的,他们在这一段时间就没有办法投新项目了,而我们是比较匀速的投资策略,夏天不会太热,冬天不要太冷。

36氪:没有新项目投,也是因为市场对创业公司的要求更高了?

黄榆镔:对,整个市场对公司的质量要求都提高了,如果有办法达到质量,公司是融得到钱的,而且估值还是可以的,可能没有像以前的话每三个月翻个三倍,半年或者一年估值翻个两三倍,我觉得这个节奏是比较正常的。

36氪:接下来你们的投资速度会继续保持不变吗?

黄榆镔:现在我们的希望其实是加快投资速度,我们今年的速度比去年快,去年是比前年快。现在我觉得我们投得还太慢了,接下来我们会增加投资力度,我们也希望扩大投资团队。

36氪:但外界印象里你们的提速似乎不是特别明显?

黄榆镔:我们的策略有点不一样,现在的策略是偏向技术一点,可能就不够高调。

36氪:那为什么要在现在开始提速?

黄榆镔:我们是经常检讨的,14年市场特别热的时候,我们放弃了一些领域,比如O2O和一些2C的领域,不过现在我们也在想是不是要再回头看一下这些,现在冬天的话有可能在我们回来的时候,项目回到了比较合理的估值,我觉得我们应该时不时重新考虑调整我们的布局。

36氪:云启现在手里有多少个项目?

黄榆镔:三十几个。

36氪:整体下一轮融资的情况怎么样?

黄榆镔:我觉得还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项目都拿到后续融资,融到钱的有时候有些不止一轮,有时候还有两轮的,整个平均下来估值提升了三到四倍。

36氪:创业三年了,在基金的竞争里面,你们觉得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黄榆镔:基金小,所以只能专注在几个领域,智能硬件、云计算、互联网金融、B2B,我们也在看人工智能,我觉得我们选的这几个领域,从专业的角度,从帮助创业者的角度来说,我有把握不会差于任何一个基金。除了共享单车之外,其实还有另外一块天地。

我是 36 氪关注投资机构与资本市场的作者张晴。如果你有观点想表达,或者是投资行业话题探讨,欢迎交流,微信:zhangzeixiao (加好友麻烦注明机构及职位)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他说:在苹果,肯定要做的东西必须得非常完美才能发出来

2017-02-0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