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隐私」可能需要部分放弃;「梗」也可以成为投资的源动力?「羊群效应」是什么?

Shirley·2017-04-11 11:45
每周日早上,我们为你带来这份精心准备的「开氪小报」。我们将从上一周5个「开氪」专栏十余篇精彩文章中,为你摘出「5个1」:1个概念,1个数字,1个。观点,1组预测,1个问题。enjoy~

1个概念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一种从众行为,是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在品牌语境下,指的是当一个群体中一部分人开始关注某个东西的时候,整个群体就像传染一般,所有人都开始关注。这种着急、盲目地跟进潮流的情况,在营销界尤其突出。

而所谓潮流,其实就是当我们做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时候,研究了一些新潮的东西,其他竞品看到后立马也去研究这个潮流。这个现象在营销圈存在,在其他领域,包括我所在的投资圈也时有发生。

而急于紧跟“潮流”,盲目地陷入了“羊群效应”,则是做品牌及社会化营销的一个大忌。


来自李倩专栏《300天品牌思维修炼》【点此订阅】

文章《注意力稀缺时代,品牌营销容易犯的错误》


一组数字

「3.5亿本驾照与1.1亿辆私家车」


汽车的分时租赁解决的是十到五十公里的用车需求,在这个阶段用分时租赁是最划得来,最有性价比优势的。

中国目前有3.5亿人持有汽车驾照,但是私家车数量只有1.1亿。高达两亿持有驾照的人有自驾需求但没有车,按照行业内百分之五的渗透率测算,全国的市场规模大概在六百多亿。

分时租赁在一个城市发展的好不好,主要看几个条件。第一是政府的支持力度;第二是城市的交通情况,整个城市的教育水平,人口总量,包括自驾用户的密度、旅游场景、停车空间。像是重庆、深圳、海南这样的二线城市,是接下来大家重点要关注的。


来自曲凯《5分钟创业课》专栏 【点此订阅】

文章《社群分享总结--共享新能源汽车》


1个观点

「互联网上能够产生梗的地方,都值得投资」


内容载体一直在发生变化,比如从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一直到现在的直播。看似是载体的变化,但实际则是内容本身所承载的信息丰富程度的变化,也就是「信息密度」的急剧上升。

举例说明,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发一个文字或图片的朋友圈都是简单、自然的,但并非每一个人都可以直播一段非常好内的内容。信息加剧导致的结果是对内容制造者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两年相对比较火的APP:足记、Nice、FaceU、B站,足记最早的产品形态是在图片上加字幕,标签是Nice做的,滤镜是最常见的,所有关于图片美化的产品都在做滤镜、弹幕。

在产品功能层上,我们看这几个产品在过去几年做的对的一点,就是内容再加工:基于已有的内容载体上进行再加工。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产品端的展现,这些东西最后就是一个事情:信息密度的加大,在原有信息内容本身上再加一次深层次的内容。

我之前做投资的时候,曾经有一个朋友说在互联网上能够产生“梗”的地方都是可以投资的。比如说暴走漫画、B站、今天的微博、今天的直播(比如说前两天的“皮皮虾”,大家每天都在说的“666”都是直播平台产生的「梗」)。产生梗的地方都是值得投资的,原因就是信息密度加大导致了出现新平台的机会。 


来自专栏《投资人的秘密》【点此订阅】

文章《信息的密度之争》


一个预测

三四年间,会出现基于「区块链」的类推特、优步工具


在传统世界里,我们提到打车,会想到滴滴、Uber等公司作为中心来协调相关服务和资源,它们是整个生态的核心。但在新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协议,用一套软件代码来规定游戏规则,在永不间断的公共区块链平台上完成所有协调任务。

现在互联网上最成功的受益者,通常都有某种网状结构,有非常强的黏性,具有网络效应,同时他们的游戏规则也有固定属性。如果能把这些游戏规则抽象出来,能不能建一个区块链上的更有效的平台?

个人觉得三四年间,会出现一个至少在一个领域里广泛应用的,基于区块链的类推特、优步工具。应该不会太远了。

来自徐涛专栏《硅谷早知道》【点此订阅】

文章《在硅谷看懂区块链》



1个问题

为了享受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

你愿意(部分)放弃自己的「隐私」么?

有一个运营商朋友曾经跟我说:我们手里什么数据都有,比如网民当天访问最多的网站,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被购买最多的商品,点击最多的一篇文章,等等,你想要什么都有,只不过我们还没想清楚怎么经营这些数据。

在这样一个永远在线的时代,只要你使用联网设备,你就无时无刻不在贡献你的隐私给各种各样的服务商,你不知道哪一个服务商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出卖了你。但你会因此放弃使用联网设备吗?

欧盟拥有5亿多人口,远多于美国,但整个欧盟却没有诞生一家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过度的公民权利保护,实际上束缚了欧洲公司的手脚,让它们在自己的主场都难有所作为。

有时候很难说,这种保护,到底保护了用户的权利,还是剥夺了用户的权利。今天的互联网服务越来越依赖对用户隐私数据的掌握,如果不知道你的当前位置,就无法向你推荐周围的餐馆;如果不知道你的家庭住址,就不可能给你送外卖。

永远在线时代需要与永远在线相适应的隐私定义和隐私政策,用僵死的隐私保护政策,去扼杀技术创新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其实最后很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级上损害了公民权利。当然,宽松到像中国这样几乎完全视隐私如无物,也实在是宽松过了头。

为了享受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你愿意(部分)放弃自己的隐私么?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


来自keso专栏《keso的互联网洞察》【点此订阅】

文章《这是我的隐私,拿去吧》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在中国,符合伦敦这样高密度、快速发展、部分居民没有私人停车位的城市不在少数。

2017-04-1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