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八卦女俞鲲:每个平台都有红利期,但有趣、有料的内容生产能力是不变的

404·2017-05-02 17:11
公司正在谈下一轮融资,可能会有国有资本加入。

近日,自媒体平台金融八卦女负责人俞鲲接受36氪的专访,介绍了金融八卦女的发展状况、未来布局、营收结构、自媒体发展趋势以及新一轮融资计划等。

在俞鲲看来,微信、微博等平台形式在不断变化,而且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红利期,但内容本质完全是相同的。

而谈及未来自媒体的发展趋势,俞鲲认为最后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会一起变成这个行业升级的一个新的形态,也就是新媒体。就像以前所说的互金一样,最后就是新金融。

据透露,金融八卦女在洽谈新一轮的融资。上个月其刚完成了1100万元的融资,投后估值1.5亿元,由陈彤和高维资本等投资机构联合投资。

以下为36氪采访金融八卦女负责人俞鲲的对话实录(有删减):

媒介形式在变,但内容本质还是相同的

Q:微博、微信的出现,给金融八卦女带来了哪些改变?

俞鲲:平台的形式在变,每个平台有每个平台的红利期,但内容本质完全是相同的。每期给读者提供多少有趣的、有料的内容,这种生产能力是不变的。

最开始,金融八卦女是做微博起来的。后来,微信发展的红利期里,我们的公众号也随着风口成长为财经类的头部账号。

从2015年到2016年上半年,微信一直是猛涨的速度。后来到2016年开始视频,然后微博又开始活过来了,这一波网红把微博带起来了,因为搞直播的网红,天天就是在直播间说了,请您关注我的微博,跟我互动,微博的互动性很强,结果把微博又重新带火起来了,我们微博现在涨粉速度,也是我们几个平台中相对比较快的。

所以,平台的形式和红利发展的形式不断在变,但是本质还是那些内容,现在都做视频,都做直播,都做社交,这些东西本质上还是内容。我们未来业务的规划,第一,继续做优质的内容;第二,强化核心用户社群的粘性和开发相应的增值服务。

我们的号有比较突出的IP形象以及人格化的特点,读者跟我们的圈子比较近。我们的读者在金融行业、互联网、创投圈,还有一部分媒体的圈子里面。就像我们孵化的公众号,叫“华尔街单身会”,起的这个名字,其实就是一个社交平台。那里面的人,很多都是行业精英,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素质都相对蛮高。男生基本上都是中高层,女生也是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是很优秀的。

所以,跟其他社交平台比起来,虽然说我们的人数没有那么多,但是定位很精准。除了像社交或者交友,我们在北京和上海也搞了一些线下的社群聚会、读者见面,叫“智库沙龙”,另外还有“私董会”等。这些群里会讲互联网创业、金融、P2P监管等内容。

或者是思想会,我们有这么一个名字,或者是“私董会”,行业里面的交流。几位老师可能也在我们的各个群里,在我们这儿看群就比较多了,我们今天是讲互联网创业的,明天是讲金融的,后天是讲银行信贷风控的。再有一个专题可能是讲P2P的监管。因为我们关注整个金融、财经这个领域,每次做线下活动的时候,来的都是业内相对资深的人士,大家有这么一个沙龙和活动的形式。之后线上我们有一个群。主要是读者圈子。

当用户跟我们发生互动,对我们产生价值。只是说最早期我们只有阅读这么一款产品,但是现在我们有社交、知识分享。将来我们在做媒体的时候,媒体发挥得作用比较多。既有本身内容生产的功能,后面我们也可以做很多商业化的东西。如果纯粹是媒体的话,就有点儿太简单了,我是这么想的。

Q:金融八卦女的微信、微博、客户端的发展状况?

俞鲲:微博我们互动的比较频繁,但微博是简短的、互动的一个场景,我们有什么金融行业八卦,和粉丝的互动,都是在微博上开展的。

相应的财经的资讯,我们的用户跟我们做的行业内部观察,这些东西放在客户端上比较合适。大家现在也都比较习惯于做推送。

关于移动端的应用, 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即某一个细分行业,大家的创业团队或者同质化的东西过于拥挤的时候,肯定是往下卸的逻辑,用一个就够了。这是移动端的应用,它可能在某些细分行业碰到的问题。像我们这样专注做自己一个细分的内容,我们算是一个比较细分的内容,关注一个行业,有一群相对比较忠实、比较挺你的粉丝或者用户,只不过我们微信和微博上对他们的内容提供有一些形式上的限制,没有完全满足的情况下,我们做一个客户端的应用,就会比较好一点。

比如说每天的快讯,我们现在发早报,我们还准备做一些语音和视频的东西。这些形式在APP上比较合适。涉及行业内部的曝料,我们的特约观察员,或者我们叫线人,对他有一个匿名保护,不能让他在微博的留言区或者是微信的留言区,把自己的ID都带出来,我们也有一个灌水讨论区,这些都用APP来做。

Q:之前有提到融资以后公司还要发展一些视频、直播的内容,具体公司有什么计划?

俞鲲: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我们现在很多内容都是可以把它视频化的。比如说微信和移动客户端的新闻资讯类的内容,大家看到图片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视频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是内容视觉化的一个时代。

就像最早的媒体,我们先有的日报,后来发现大家都去搞画报,《外滩画报》、《中国画报》、《精品购物指南》,都是搞这种比较轻松的,大家读起来比较自在一点的画报。包括像今日头条,他们50%的内容流量都是视频化的内容,其中小视频特别多。所以,我们的资讯,包括轻松话题类的文章,都是比较容易转化成这些视频,有些是解说的,有些是脱口秀,我们会把我们的一部分内容给它视频化,原来的内容可以做这方面的尝试。

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录制视频内容。因为我们本身是有一个IP,现在找到我们要合拍电影的合作需求特别多,还有我们的一些特约作者,包括我们自己的主创团队写的一些小说、书,以“金融八卦女”人物IP为原型去写的这些东西,也有跟我们谈版权合作,拍摄网剧或者是网络大电影、微电影,这个话题是我们要去做的,这个确实是要进行支持,是要有一定投入的。

但是宣发上因为网络的方便,最关键还是要有这些粉丝群去买单,要不然没有IP或者粉丝群的支持,这些东西出来之后你还要去推广,等于把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每一个链条都要投入成本去做,对我们来说就比较方便。

Q:直播方面呢?

俞鲲:直播方面主要是别的平台邀请我们去输出内容,因为我们是IP,我们主创团队的女生出去这种场合比较多,我出出点子就好了,我去人家肯定也不愿意看。我们的核心还是打造这个品牌。主要依据还是我们的品牌和IP形象。

内容生产能力是每一个媒体都有的,至少像我们这样头部的新媒体还是都掌握这个基础能力的。比别人强的地方在哪儿?就是品牌和用户的社群。但是说到对于这一圈人群或者是行业里的品牌,它的影响力、IP的识别度,这一块我们还是占一些优势的。

所以,比如我们做直播也是为了把品牌打出去,我们拍个电影,既是商业化,赚钱同时也是继续巩固和加强品牌。媒体最有价值的就是品牌。对于媒体这一块业务来说,品牌完全是生产力,品牌是能变现、能变钱的,所以核心围绕这个来打。

男女读者各占一半,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广告

Q:金融八卦女的竞品有哪些?

俞鲲:竞品不好说。你看我们是金融八卦女,你说财经的号有没有?也有。你说纯粹是娱乐八卦的?那娱乐号多了去了,我们肯定不属于这个。对女性来说,我们又没有那么女性的视角、小资情调,我们的读者分开来看,男女几乎各半。

有时会说我们是男性的视角、女性的立场。如果纯粹是女生的视角,可能对于纯金融方面关注的会少一点,比如二级市场、股票证券这些东西,我们也经常写这些内容。还写政治经济的八卦趣闻,也是与读者有关系,要满足各类的读者。包括金融机构里大机构的高管,包括监管机构的一部分领导,也都是我们的读者,内容上满足不同读者的口味。

Q:目前赚钱的方法主要是广告和增值服务?

俞鲲:广告和社群的增值服务。当然还有一些内容制作,我们毕竟是内容生产团队,也会接一些别的客户委托给我们做内容。

Q:现在广告占营收多少?

俞鲲:广告占营收50%以上,还是一半多。

Q:金融八卦女的广告主有哪些企业?

俞鲲:大体所有媒体都差不多,银行、汽车、高端的旅游定制,消费类的。但是快速消费品没有那么多,像康师傅饮料就跟我们读者可能不相符。我们相对比较精准的高端人群,还有像银行的信用卡中心,直销银行的平台也挺多的。

我们的用户比较精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给91去做用户推介的时候,91现在固定平台用户的固定存款大概人均20万了,一个普通银行的零售业务其实是根本没有这么高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就平均一两万。余额宝是货币基金,余额宝可能人均就几千,但是用户特别多,它是这么一个概念。我们就相对比较高端。比如说一个银行的私人经营部门,跟我们的用户高度重合,找我们比较多。汽车也挺多的,希望我们组织客户试驾,搞这样一些东西。

有人说我们是一个金融领域,把我们归到那一类里,其实我们也不是。我们这群比较高价值或者高净值读者的人群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兴趣也好,调性也好,共同的价值取向也好,是这么一圈人。

线人机制是怎么运作的?

Q:你觉得平台上最有影响力的三件事是?

俞鲲:都不只三件。八卦一点的,奶茶那个事,当时我们扒的,不承认,第二天婚纱曝出来了,那是我们扒的。

行业里面的,当时光大乌龙指,当时微博上跟的时候,我们的观察员,或者是我们的老记者、线人,就在办公桌底下给我们发的微信、照片,那时还是微博。

其实行业里面就多了,包括有时监管部门对哪个企业下监管函了,或者内部有一些圈子里的事情,很多是我们曝出来的。

社会民生一点的,比如民生银行的办公室职场性骚扰事件。稍微社会性或者是女性保护一点的话题,当时我们从这个角度写的,真的不是当一个狗血曝料写的,我们从这个角度切入,这个就比较符合社会的话题,或者是大众的立场。

Q:金融八卦女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俞鲲:我们早上有早报,我们早报的语言风格大家也觉得挺金融八卦女的。我们也有下午茶、夜读,各种特色栏目,这些栏目的文章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我们在内容生产这一块还是不断加强。

大家都做视频,比如说像街访、读者访谈、脱口秀,我们专门做了一个介绍女性的专栏“北上广深女子图鉴”。专门采访市场中比较优秀的、比较有特点的女性,或者说她做的东西有自己特色代表,是有一种气质的。

我们每周都有这个专栏,一个礼拜采访了十几波人,这是我们的一个特色栏目,还是比较有特点的。基本上是围绕着金融、财经的,女性的视角稍微多一点。八卦是一种风格,是一种代表有趣的态度和风格,但不是真的我们多么八卦。有一些内容的料,但主要是代表态度和风格,比较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视角。

Q:你们线人整体的机制是怎么运作的?

俞鲲:我们不是社群吗,有的是给我们写稿子,有的是给我们提供线索,我们叫“行业观察员”,有事就告诉我们,他可以投稿在我们群里,或者是给我们编辑发信,这都可以。我们还有曝料区。有的时候不一定每件事都是大家理解的多么的猛料或者是什么,有些就是因为我就是这个行业中的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家生活的圈子里,每天都是这样的资讯和信息。

而且金融行业,为什么我们做社群,有曝料?金融行业是靠信息和人脉推动的比较强的行业,当然同时它是一个高度管制的行业。所以,确实信息有的时候蛮重要的,人脉也蛮重要的,我们的读者天天在这个行业里面做这些事情,无论是做证券的还是做比如创投,说实话信息还是很有价值的。

大家也比较八卦,八卦是一种职业需要,因为你得了解这个商业信息,你得掌握这个行业的动态,包括有一些投资的信息,包括有一些监管的动向、国家政策的变化。所以,本身可以说我们的读者就是对信息比较敏感的,信息对于他们来说确确实实是有价值的。

所以,我们这个八卦会比纯粹做娱乐明星八卦更有价值、更有高端的粉丝,因为这是有道理的,信息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所以我们为什么做沙龙?我们做单身会交友,为什么这些很火呢?大家的职业特点就决定了,你也得做圈子,哪个行业都这样,金融行业尤其是这样,这是我们读者的特点。包括我们搞的相亲会,拉一个群,本来是让大家进去相亲的,结果进去看很多人都在谈生意。

Q:粉丝曝料,有报酬吗?

俞鲲:有线索会有,写稿子的我们还有稿酬。不一样,线索是线索的钱,稿费是稿费的钱。

首先是第一手的。比如说他在哪个小媒体看到了,或者是比如他在什么无秘上看到了,他把这个信息扒过来贴给我,告诉我一个我不知道的事。但是如果哪儿都没有,就是他身边的,价格就高一点。

爆料内容我们有一个不太成文的标准,但稿费很成文,稿费就是按阅读量来,我们毕竟是新媒体。比如一个观察员写的清华女硕士3000元起找工作的文章,就是我们最近支付稿酬最高的一篇。

除了职场,时下的社会热点也会涉及。《人民的名义》在所有的公众号里边,一个星期培养了好像是50篇还是60篇的十万+。这一个月,就像当时每有一部热门的剧或者是共同的社会话题,自媒体圈子的GDP都被拉高,大家的阅读量、关注度都是热点,但是这得看角度。

Q:介绍一下现在整个团队的规模?

俞鲲:我们传媒这边是30个人,我们的内容创作团队还是主体。有一些直接跟我汇报的,比如分别对口我们将来的新媒体的众创空间,包括我们一个文化品牌IP怎么做一些落在实体上的事情,比如延庆那边可能有好的民宿,包括我们自己要拍电影、做网剧的时候,我们也在看北京市内比较好区位的影院,可以和他们做合作,把它无形的资产和有形的场景,我们给它结合起来。

因为本身这些用户有一个落脚点,这些文化娱乐产业、附加值比较高的,在实体经营里附加值相对比较高的,肯定不是实体里面附加值比较低的。

自媒体和传统媒体未来可能都叫新媒体

Q:现在自媒体这么火,也有内容创业风口这样的说法,以后自媒体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呢?您怎么看?

俞鲲:这个很有意思,就像三年前,我接受采访的时候会聊到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如今这种区别在越来越小。银行开网络银行、直销银行,网络公司自己去拿金融牌照,最后是一样,只不过力量的双方,起步基点不一样的双方,共同去促成了这个行业的变革和创新。讲所谓互联网+也好,加完了本身还是这个行业。

自媒体、新媒体都是媒体和内容的生产者,也是一样的。传统的门户网站现在也搞两微一端。我们有了互联网的媒体以后,我们也想着要不出本书,我们要是有个杂志刊号,是不是感觉布局能更丰富一点?在互联网起家的这方面比较快,比较贴近于读者,互动性更好一点,或者在发展的阶段,它的爆发式的速度,因为借助了互联网就起来得快,哗哗涨粉。

而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成熟的价值观,采访、原创、报道的能力,这是值得新媒体来学的。肯定是相互的融合。包括现在我们团队也在找媒体的同事,我自己虽然是做互联网这么多年,但是我最早在杂志社也上过两年班,许泽玮许总在新浪门户网站,跟陈彤一起工作,陈老大带的兵,都得是相互融合,共同发挥优势,最后这个行业做下去以后,现在有些成功的号,有的干脆就是媒体的主编出来做的,好几个都是这样,例子太多了。

后面肯定是传统媒体和自媒体最后一起变成媒体这个行业升级的一个新的形态,最后就是新媒体,就像我们那时说互联网金融一样,最后就是新金融。当时91跟银行合资去搞学校银行,当时说这个算互联网金融还是传统金融?没有了,就是新金融。新金融、新零售、消费升级,我们这也是行业的内容生产能力的一次升级。

下一轮融资正在谈,会有一家比较大的国有资本

Q:这轮融资中,是陈彤先接触的你们,还是你们先接触他?这个过程能介绍一下吗?

俞鲲:最早就认识,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他一直有关注我们。

许泽玮那边,原来在新浪就是同事。特别是做财经内容的时候,说实话从当时陈总编团队的管理风格,或者是他们的运作方式,我们还是学习和汲取了不少东西。因为最开始新浪只有十几个人的时候,就是24小时新闻播报,他是那一代财经门户里边的标杆,一直交流没断过,风格也是受到很多影响。

到这个项目的时候,陈彤是很早就关注了,大家就聊起来,我们邀请他过来看一看我们的团队,既可以说是业务上的指导,但我们也希望他能够参与,大家在一起了,就知道更多了。就像马云见特朗普,说你们俩谁见的谁。马云说我接到一个电话,特朗普说跟我聊聊,我觉得可以聊。

Q:下一轮的融资目标是多少?

俞鲲:正在谈,一家相对比较大的国有资本。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最糟糕的投资模式是完全受市场趋势所主导的投资。

2017-05-02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