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是“中国的谷歌”吗?

略大参考·2017-10-13 19:29
这是一场革命。

本文来自“互娱资本论”(ID:hyzibenlun)

中国互联网发展至此,不会再有大公司渴望跟随另一家公司,比如:成为“中国的谷歌”。 

于是你很像想象,与世界顶级科技公司的相似度对比,还会成为让人乐此不疲的游戏——昨天一篇名为《比起百度 阿里才是”中国的谷歌”》的文章广为流传,作者大致列举几条阿里才是“中国谷歌”的原因: 

1、谷歌的收入模式是以广告为主,而阿里的广告收入目前高于百度;

2、谷歌致力于创新,阿里也在创新;

3、二者都经营视屏业务;

4、二者都有数据;

5、关于谷歌价值观的探讨。 

而最为牵强的原因是二者都运营了不算成功的社交媒体。

最后,几乎犯了事实错误的是,他说阿里不像亚马逊在“端到端”业务上花费大量资金的是,阿里转嫁了成本,只做平台的运行,在这一点上,阿里也更像谷歌,是一个轻资产运营方式。 

如今在科技界谈论“创新”已经是陈词滥调,无论是美国的谷歌,还是中国的BAT,没有创新根本无法实现今天的体量。

可以说,每家公司都在创新,但各家创新的核心并不一样。 

毫无疑问,对于拥有神秘Google X 实验室、鼓励工程师用20%的工作时间从事自己热爱项目的谷歌,创新的核心就是技术革新。而在中国,阿里以对生活和商业方式的革新见长。 

画皮容易画骨难。想要成为“中国的谷歌”,阿里首先需要把自己变成一家技术导向型公司。但显然,这并不符合阿里如今的形象。

路途迥异

事到如今,再把搜索业务当作谷歌最重要的事情已经不再正确了,人工智能才是谷歌最重要的事情,这也是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事情。 

早在2016年10 月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就说过,整个世界正在从“移动至上”转向“人工智能优先”,而谷歌希望在这个领域取得优势地位。

图:谷歌在多伦多建立AI实验室

谷歌重要人物之一Astro Teller 也四处对媒体说,谷歌大脑是谷歌的生产价值所在,这个小组现在致力于人工智慧基础技术架构tensorflow的研发,提高了从翻译到语音搜索的核心技术——这能够革新人和机器、人与人的交流方式。

除此之外,谷歌还在无人驾驶、医疗技术上保持了野心。在外人看来,搜索技术应该是这家公司的现金奶牛,但事实上,他们把押宝放在了更有想象力的技术研发和革新上。 

这与阿里的路径是完全不同的。 

尽管阿里在本周刚刚宣布,要在三年内花千亿搭建科研机构达摩院,阿里云业务的市场份额也不错,但这家公司迄今为止对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影响还是电商业务——它完全改变了国人的购物方式,也改变了经营方式,即便是偏居乡村一隅,在有互联网的情况下,都能够把农产品销售出去。 

电商业务太重要,以至于阿里的很多技术开发最终都是服务于此。相比谷歌没有边界的上天入地,阿里这样的风格显然更像亚马逊——后者有云业务、电商业务甚至还有火箭业务,但至今为止,在商业上最重要的成就仍然是电商业务。 

也正是出于此因,从现阶段来看,阿里对标的仍然是亚马逊,两者对生活和商业方式的创新,亦是它们的伟大之处。 

图:亚马逊与阿里巴巴

而《比起百度 阿里才是”中国的谷歌”》一文中提到,阿里像谷歌一样“轻资产”运营,而不像亚马逊那样,在“端到端”业务上花费大量资金,这完全是对阿里的误解。 

亚马逊在美国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是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端到端的物流。阿里也是如此,它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菜鸟物流,甚至不惜与传统快递公司擦枪起火,正是因为看到自建物流是电商公司的命脉之一,也看到了京东这样的后起之秀带来的威胁。 

事实上,论述两家企业的相似度时,业务层面的考量永远只是浅表,公司基因、对社会带来和即将带来的变革能力,才是这场比较的真正核心。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阿里“致敬”的对象,更像是亚马逊而非谷歌。

人工智能押宝

在谷歌看重的人工智能战场,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也抢到了入场券。 

这不再是一场“谁像谷歌”的模仿游戏,当地域差距被越来越快的技术发展消磨掉,中国公司们摇身一变,成了谷歌的竞争者。

图:李彦宏出席2016百度世界大会

BAT 的身影在其中最为踊跃。高盛在报告《中国在人工智能中崛起》指出:三巨头的研发人员几乎都占员工总数的一半,高于谷歌的38%和微软的32%。 

而三家投入的方式不尽相同:阿里重商,百度重实用,腾讯呢,看似在敲闲棋,但谁也不敢轻视这家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放出大招的公司。在今年4月的IT领袖峰会上,马化腾还在秀谦虚: 

“其实Robin(李彦宏)人工智能走得更前,对腾讯来还是落后不少,去年刚开始才成立了这个团队”。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百度崛起反击的武器,这个趋势随着陆奇加入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对于经历过流年不利的百度,这确实是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新故事。 

事实上,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开始很早,挖人的动作远远早于“A”和“T”,甚至早于Facebook——2013年,百度先后成立了深度学习研究院(LDL)、人工智能实验室。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百度得以招揽了大量人才。百度美国研究院杰出科学家徐伟当时是Facebook的科学家,一直对深度学习感兴趣,无奈Facebook当时无意于此,听闻百度要在硅谷建立研究院,他很快就选择了加入。 

今年6月,福布斯发表文章《这20个人领导了中国的人工智能革命》的,徐伟位列其中。而除了徐伟,有7人在百度任职,3人曾在百度任职,也就是说,20人一半来自于百度。 

百度投入了大量资金“养贤”,后来的故事成为业界一段美谈,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吴恩达加入,诸多大腕学者也归于旗下,百度美国研究院一时大牛济济。 

当时,深度学习还属于前途不甚明朗的前沿技术,百度这种在矇昧时期就大手笔投入的姿态,以及对于研究院KPI松散要求的做法,倒是非常像谷歌。 

这个看似只是有钱任性的选择,让后来者艳羡不已。到2016年左右,“A”和“T”都认识到了人工智能的重要性,纷纷建立研究院。他们从百度手里挖走了一些人,但毕竟行情已变,网罗人才变成了一场烧钱还难分胜负的战争。 

百度在今年选择了all in。这是一场自我革命。 

这家做搜索出身的公司,开始把所有资源都向人工智能平台和自动驾驶倾斜。它接连剥离了大量的非核心业务,比如百度外卖拆分给了阿里巴巴的饿了么,百度音乐卖给了太和音乐,百度文学还给了完美世界,移动游戏卖给了两家第三方公司,甚至连百度糯米都开始全线收缩。 

陆奇上台之后,更是砍掉医疗等赚钱业务线,仅保留了百度的人工智能医疗大脑业务。“百度以前太散碎了,有很多小型业务,占用了很多资源、人力,还不是市场领导者,是第三或者是第四的位置,还要每年投入很多钱和资源去推”,今年上半年,陆奇和在与业务部门举行的“吹风会”上这样表示。 

图:百度医疗大脑概念图

尽管百度其它部门一直在裁减,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这些业务的headcount都没有上限,仍在继续招人。百度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百度研发支出为人民币28.35亿元,同比增长了34.9%,这些增加的成本主要由于研发人员相关成本增长。 

从这个角度上说,百度正在走一条和腾讯、阿里迥然不同的路线。以技术革新为核心的做法,显然也比阿里更像谷歌。 

但这样的比较意义并不大。在人工智能的战场上,技术就是战斗力。百度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上路,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也把重头戏放在了人工智能项目上,对于这些竞争者,想必谷歌也是不敢小觑和大意的。 

在这样的场景里,再费口舌讨论谁是“中国的XX”显然有些落伍——毕竟,那是copy to China 时代略显底气不足的陈旧话题了。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深度报道国内外互娱产业,以资本角度解读互娱圈内事

下一篇

非标的素质教育,哪个环节可以标准化。

2017-10-1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