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被管理的程序员,你能做好自我管理吗?

极客邦科技InfoQ·2017-11-13 13:58
只有做好自我管理的人,才有可能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nfoQ"(ID: infoqchina),作者:周明耀,浙江大学工学硕士,13 年软件研发经验,近 10 年技术团队管理经验,4 年分布式计算、大数据技术经验,出版书籍包括《大话 Java 性能优化》、《深入理解 JVM&G1 GC》、《技术领导力 - 码农如何才能带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

很少看到有人对于公司的管理制度表示赞赏,要么是不满考勤、要么是不满 KPI、要么是不满绩效。很多程序员觉得,对于程序员最好的管理就是什么都不管,让他们做好自我管理。但自我管理真的是那么容易做的吗?作为程序员的你,觉得这样的管理方式有效否?

写在前面

最难管理的人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善于,也喜欢否认自己的弱点或者坏习惯,对于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总是避重就轻。我自己以前也有这个毛病,每次领导谈话,总是给自己找很多理由,不多谈自己做得不好的,或者明显是能力弱项的内容,其实这样很不好,职业发展过程中你不能重视依赖于别人的容忍,你总是会遇到想要挑战你的人,所以,不断加强自己,才是王道。

自我管理,具体来说,需要做好时间管理、能力成长管理、沟通管理、以及形象管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管理。

时间管理

一般意义上的个人管理,是为了更高效、更方便地实现自我提升而建立的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价值观、决策判断、思考模式、任务流程、生活习惯等一系列世界观、方法论形成的有机整体。简单来说个人管理系统就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组成的整体,构建这个整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提升,这个整体里包含了个人价值观、对事情决策判断的方法、个人思考模式、固定的流程体系,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等。

我记得刚开始做 Leader 时,我没有理解这一条,我的美国领导和我说,麦克,你一天最多最有 12 小时在工作,你得充分利用整个团队的时间,不能只有你一个人在干!当时的我并不理解她的话,还把这样的建议当成笑话,后来逐渐发现,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做好团队的时间管理,本身两者是统一的,做得好,则时间变成了 N*M。

要有效地管理时间,首先需要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毕竟每个人一天只有 24 小时,真正的工作时间只有 10 小时左右,首先需要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工作习惯,需要非常清楚地理解自己的工作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哪些工作需要自己亲自做,哪些工作需要自己承担组织和指导作用,哪些工作需要指派下属负责,哪些工作需要验收,然后确定自己每天的工作内容,最好是能够反复思考,最后以天为单位实施自己的每日工作计划。

能力成长管理

个人能力成长分为技术成长和业务成长。我们这里只谈个人的综合能力,沟通这样的管理能力我们放到后面单独讨论。

个人技术成长对于一名程序员来说至关重要,当有一天你想成为管理者,或者已经成为管理者时。你要知道,你管理的这群程序员,他们从小到大可能是学霸,不是随便糊弄的!成功地管理程序员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是得到被你管理的下属的技术尊重(对于同级别的同僚之间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技术尊重,那么你的每一个具体想法,都可能会遇到主动或者被动的阻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那些在职业生涯的某个时期没有做过程序员的团队管理者,才会觉得有效地管理程序员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技术尊重来自日常点滴的技术成长,一点点积累,你才会逐渐成长为大牛,而只有保持自己作为大牛,你才能在这个行业一直做下去。

对于业务成长,首先应该明确业务、架构和技术之间是共生的关系,而不是互斥的关系。技术人员很多时候所关心的技术,和业务的主要目标往往不是直接对应的。业务是负责某一部分的业务,只是业务架构树的分支节点。只有直接解决业务问题的那个技术或业务,也就是树的根节点,才会和业务直接相关。由于业务和技术属于两个不同的树,也就是说有两个不同的根节点,因此只有沟通才能解决问题。

技术总是在人类对业务目标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产生,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所以:

  • 技术是为了解决业务问题而产生的,没有了业务,技术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前提;

  • 有了更好的技术后,效率较差的技术,就会慢慢地被淘汰,从而消失,一切都遵从人类的利益诉求。

也就是说,先有业务问题,才会有技术来解决业务问题。而业务的长达要求,提高了对技术的要求,导致了对业务生命周期的拆分,以并行的方式提升效率,形成了架构,也形成了新的技术。

讲了这么多,你明白了吧,做好自己的业务管理,我知道这很难,毕竟又要学技术,又要学管理,还要学业务,很累!但是我们这个行业,只相信实力,不相信眼泪,加油吧!

过度管理

切记,造成任务延迟和团队混乱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让自己直接管理过多的下属。我在过去的十几年一线团队管理过程中,逐渐地学会了一点,那就是不要让自己直接管理的下属超过 10 人以上。无论团队由多少人组成,你都应该细心观察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逐渐综根据综合能力划分人员层级,第一档次是团队核心成员,第二档次是团队较重要成员,第三档次是团队一般技能人员,第四档次是团队可有可无的成员。如果团队成员大于 10 人,你就可以考虑采用分小组形式间接管理,而小组长可以从第一档次或者第二档次里面挑选,这样你的团队就可以有了一个良性的金字塔型结构。

为什么需要分小组?因为随着控制范围的扩大,管理者与下级的交互次数(以及由此产生的指导)会呈几何级别增长。这个说法需要考虑到管理者与下级、下级与下级以及管理者与所有下级组合之间的交互,并且假定花在指导上面的时间与交互的次数成正比。例如,你有 4 个直接下属,在增加第 5 个直接下属时,完成更多工作的可能性会上升 20%,但是交互的次数则可能会从 44 增加到 100,增加了 127%。直接管理 8 个下属可能需要 1080 次交互,直接管理 12 个下属可能需要 24564 次跟进管理!

沟通管理

这里我们所讨论的沟通管理分为被动沟通和主动沟通。

首先说说被动沟通,既然是被动沟通,那么一定有很多的信息是从外部摄入的。技术的进步创造了很多沟通途径,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处理能力。我们可以数一数信息来源,电子邮件、短信、博客、微博、微信、社交网络、Skype、RSS 订阅以及其他技术,已经渗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而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已经成为沟通泛滥的奴隶,这些沟通方式似乎降低了我们的整体生活质量。

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有效且高效的技术团队管理者,你必须建立机制来控制和管理洪水般的信息,不能让它控制你!我有一些建议,你看看是否有效:

  • 制定一个靠谱的办法或者流程管理你工作上的电子邮件,不能让接二连三的电子邮件分散你的注意力。

  • 别人打电话或发短信给你时,你不必一定答复或回应。

  • 在会议上或在其他需要的时候,尽量关闭电话,不要让电话或短信转移你的注意力。

  • 如果需要,可以委托助理管理会议议程、整理会议纪要、联系会议参与人。

  • 仔细规划你的时间,以减少受到需求和信息的洪流冲击。

  • 尽量少拉微信群,其实没什么大用处,不如大家通过 Conference Call 形式直接说清楚,然后通过一个电子邮件进行后续的进度管理和问题解答。

前面讲的是对于被动沟通的管理,现在聊聊主动沟通,也就是我们主动发起的沟通。我觉得既然是我们主动发起的,我们不讨论沟通技巧,已经在向下管理里讨论了,这里我希望你能够在沟通时注意以下几点:

  • 沟通时关注对方,放下你的手机,停止处理电子邮件或写代码,坐下来,看着说话的人。用眼神交流,仔细聆听对方在说什么(并思考他们呈现的信息)。注意,信息并不局限于他们的话语,观察他们的姿势、身体语言、热情或专注的程度。留意一切信息,通常语言之外的线索反而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 谈话时隔着办公桌,或者隔着任务其他东西,都会让人不舒服。

  • 许多人认为管理是自上而下的,具有权威性的地方,也就是说,处在金字塔的顶端。虽然我们的组织结构是这样的,但是在一家科技公司,建议你把自己看成是处于金字塔的底部,而你的员工在顶端。他们和他们做的工作才是真正重要的。

  • 多听、少说。亚里士多德说过智慧是您一生从聆听而非说话中所得的奖赏。

形象管理

“人靠衣装”这句话其实需要好好思考。

我们程序员出身的人,衣着都很朴素,这一点确实是这样的,夏天穿个无领的 T 恤和七分裤,冬天穿件大棉袄,好像几年不洗的样子,平时胡子拉碴的,也不会喜欢戴个手表,因为戴着手表敲代码很难受。总之,很多团队负责人都是这样很随意的,完全没有衣着规范或者个人卫生标准。我想说的是,在团队内部其实这样问题不大,但是如果你去参加技术会议,或者去见客户,或者出席高层会议,如果你看起来邋里邋遢,那么你需要尽快改变一下了,让你老婆带你去买几件衣服(如果你有老婆的话),好好整理一下自己,毕竟高层或者客户一般都会在乎这些,除非也是技术出身的高层,才有可能理解你。

写在最后

好了,今天我们讨论得不少了,时间管理、能力成长管理、沟通管理、以及形象管理,还有避免过度管理,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只有做好自我管理的人,才有可能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加油,也希望你能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可以线上交流!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腾讯视频在 10 月继续凭借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和《使徒行者 2》延续了出色表现,已经超过 Netflix 登顶非游戏类应用排名的首位。短视频和直播应用快手,收入持续强劲增长。

2017-11-1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