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会觉得星座测试超级准?4种话术让你快速成为星座砖家

狐狸君raphael·2017-11-14 20:48
人的脑洞趋近于无穷大,我们的脑补能力善于自动对含糊的事物赋予具体含义。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解题者"(ID:imjietizhe),作者:肖璟,连续创业者,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Google等,著有畅销书《风口上的猪》;36氪经授权发布。

今天我准备和大家一起剖析一下网上的「心理测验」、「星座测验」甚至「通灵术」里头的思考陷阱,顺带解析下几种常见话术,可以马上上手,让你瞬间变身「星座砖家」。

网上的心理测试、星座测试五花八门,大多不靠谱。比如前不久火爆朋友圈的「左右脑测试」,直接被扒出代码,证明测试结果是随机的。

图/ guokr

不过偶尔做一做这类测试,却发现测试结果居然超级准,所以类似的测试还是会让我们乐此不疲。

比如下面这个结果:

你希望别人喜欢你并尊敬你,同时你也倾向自我批判和审视。你喜欢某种程度的变化与多元,讨厌被规则或规定绑住。你是个独立思考的人,别人的主张如果没有充分证据,你不会轻易接受。个性有时候外向,在好朋友们面前会很放得开,但有时候内向且沉默寡言。

不要否认,一定有人会觉得上面这段话和自己的性格超级符合,准得不行。

这是因为测试结果用了所谓「通灵师」们常用的「冷读法」(cold reading)话术,这些话术让我们在解读心理测试结果时不知不觉堕入了思考陷阱。

今天我会跟大家分享 4 种常见的「冷读法」话术,只要掌握了这些,我们便可以快速成为「星座砖家」甚至学会「通灵」。

01 一般化(generic)

「一般化」(generic)指的是说一些司空见惯、适合大多数人情况的陈述。

当然你不会意识到这些结论的一般化,甚至会觉得测试结果提到的那些特性都是你独有的。这在心理学上被叫做「独特性错觉」(false uniqueness bias),俗称「中二病」。

我们先来做个有趣的测试:闭上眼睛,尝试在脑海里头想象两个几何图形,一个包着另外一个,你想到的是什么?

独特性错觉会让你觉得你的答案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然而,大部分人的答案其实很雷同:一个圆里头包着一个三角形,或是一个三角形里头包着一个圆。

所以有不少通灵师声称自己可以知道一切。他们可能会说,你的左膝有一个疤痕(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有),你有双不会再穿的鞋子(女生基本都有),你小时候曾做过一件令你很后悔的事(谁不是呢)……

除了这些发生概率被我们低估的事情外,网络测试还会做客群细分,找到一个特定群体(比如90后职场新人),然后提炼那个特定群体的共性(比如放纵不羁爱自由、买房买车压力大、父母催婚我不怕等等),写成一段很一般化的话。

通过社交网络转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圈的自我筛选机制让测试在定位人群中精准传播。更重要的是,通常会主动玩这类测试游戏的用户会更容易受暗示,更会主动传播。

02 含糊(ambiguous)

「含糊」(ambiguous)指的是你的陈述必须尽可能空泛,不要点出具体含义。

人的脑洞趋近于无穷大,我们的脑补能力善于自动对含糊的事物赋予具体含义。

1948 年美国心理学者 Bertram Forer 做的一个好玩的实验:

他找了一群学生,给他们做心理测试。然而,无论学生们怎么答,他给所有学生反馈的都是同一个测试结果。测试结果的遣词造句很含糊,每句话可以有多种解读。

举个例子,「你是个善良的人」,既可以指你对你的家人很好,也可以指你热爱猫猫狗狗花花草草,也可以是指你是个很好说话的人。

Forer 让学生们评价一下测试结果与自己实际情况的相符程度,5分满分。结果出来很好玩:平均 4.26 分。

也就是说,我们会容易相信一种模糊的人格描述是在说自己。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叫做「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

巴纳姆(P. T. Barnum)是一个马戏团艺人,他有句名言:「We have something for everybody.」(谁都可以从我的表演中收获快乐)就像同一场马戏表演可以满足不同人不同的笑点,我们对同一句话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

除了空泛、含糊的陈述外,你也可以用一些符号或偶像来诱发巴纳姆效应。

创业时,我和小伙伴们曾开发了各种追热点的测试,如「测测你和《小时代》里的谁最像?」「测测你的守护变形金刚是谁?」之类的小测验。通过回答一系列兴趣爱好性格题目,再加上一个随机的结果(比如「你和顾里的相似程度是86%」)。这种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好几十倍的浏览量。

因为我们会通过这种脑补效应找到我们和偶像的共同点。

图/ gradchef

03 奉承(flattering)

「奉承」(flattering)顾名思义,就是说好话。

人们会倾向于相信性格测试结果里头对优点的描述。如果你去研究网上的性格测试结果,你会发现大多都是讲你的优点,就算偶有提到你的缺点,也会用「虽然你个性上有缺点,但能够克服」之类的措辞。

这利用的是人们的「优越感偏误」(better-than-average bias)。简单来说就是,人们会觉得自己比实际水平更牛X,自己做的贡献比实际做的更多。

有个好玩的研究:问每对夫妻在家各自负责家务活的比例,结果每对夫妻的估算结果加起来都超过100%。还有一串有趣的数据:94%的人觉得自己的幽默感超过平均水平,80%的司机觉得他们的驾驶技术比其他人更好,75%的商界人士觉得自己比一般商人更有职业道德。

以后被问到「你是哪里来的自信」时,相信你应该知道怎么回答了吧。

如果你用上述的 3 种话术时不小心猜错了?没关系,我们还有最后一个话术可以补救。

04 填坑(fixing)

「填坑」(fixing)指的是「事后诸葛亮」。

有个特别无敌的填坑手段——「特例假设」(ad hoc hypothesis),也就是事后临时做出的煞有其事的假设,这也是逻辑谬误的一种。

有个朋友的亲戚去找了个「活神仙」算了一卦,「活神仙」做了个法,说是给他挡了一劫。结果没几天他居然出了车祸,下半身瘫痪,于是跑去找「活神仙」理论。「活神仙」却振振有词:「我是帮你挡了一劫啊,如果没有我做法,连命都会丢了。」

其他常见的还有通灵师的说辞:「心诚则灵,不灵验?那是因为你不够有诚心。」甚至有星座专家让客户去问问爸妈自己是不是捡来的(所以不知道准确的生日时间)……

前述的 4 种话术(一般化 Generic、含糊 Ambiguous、奉承 Flattering、填坑 Fixing)的首字母连起来就是「GAFF」,意即「用鱼钩钓鱼」的意思,愿者上钩。

最后照例来一张图总结一下:

最后做两个小声明:

1. 我并不是全盘否定星相学或玄学,我相信世界上确实有科学暂时无法解释的现象在。只是单纯从定义出发,星相学或玄学不符合科学的定义,而刚好我们现在又身处一个科学主导的社会里头罢了。最近倒是看到一本书在尝试用量子力学解释灵魂的现象,说不定未来两者是共通的呢。

2. 其实要避免前面提到的这些谬误,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做网上的这类测试。这类测试大多没有效度或信度,测试结果权当娱乐就是。如果想真正地认识自己,不妨考虑下学术界比较认可的 MBTI 和 Big Five 等人格测试。(MBTI 我以前也介绍过,有兴趣的人可以公号后台回复「MBTI」进一步了解)

参考文献/推荐阅读

[1] Richard Wiseman, <Paranormality: Why we see what isn’t there>, 2016

[2] 逆旅; 瘦驼; Ent; 沉默的马大爷, <坑爹:朋友圈疯传的“左右脑测试”,结果竟然是随机的!>, 2017

[3] Bertram R. Forer, <The fallacy of personal validation: A classroom demonstration of gullibility>, 1949

[4] Keith E. Stanovich,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Boston: Pearson Education, 2007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时隔多年再看这本小说,仍惊叹于结局的出人意料和逻辑的严丝合缝。

2017-11-14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