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CEO宋中杰:我们为什么要把嘀嗒拼车升级为嘀嗒出行

Nicholas·2018-01-18 13:48
对嘀嗒出行而言,品牌升级的直接驱动因素是业务拓展和升级。

今天,嘀嗒拼车对外宣布正式完成品牌升级,从嘀嗒拼车升级为嘀嗒出行,从一个只做顺路拼车的出行平台,升级为一个出租车、顺风车兼具的移动出行平台,未来拼车功能继续应用于出租车和顺风车之上。

对嘀嗒出行而言,品牌升级的直接驱动因素是业务拓展和升级。

2017年10月20日,嘀嗒出行正式上线了出租车业务,截止目前已开通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佛山6个城市,通过嘀嗒平台认证的出租车数量达14.2万辆,在已开通6个城市的出租车总量中占比超过70%;认证司机已超过18万名,其中通过司机介绍司机的占比超过60%。此外,嘀嗒出租车在已开通的6个城市中,有4个城市的应答率已超过80%,最高的广州超过86%,同时各城市的平均应答时长不断缩短。

同时,嘀嗒出行还将基于过去三年多来在拼车业务方面的经验积累,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的司机端和用户端产品运营体系,来提升出租车司机的使用体验和提升接单效率,从而帮助提升出租车行业的运行效率。

对于用户,嘀嗒出行将持续改善服务和运营体系。首要举措就是 “橙星出租车”计划:嘀嗒出行提出“橙星5+1服务标准”,将通过在线服务评测、线下服务监控和实地鉴定等手段,在六个已开通出租车业务的城市,做两万台橙星出租车,未来将努力提升橙星出租车比例。    

以下是对嘀嗒出行CEO宋中杰的问题整理:

问:面对市场现有劲敌,以及正在进入这个市场的玩家,嘀嗒出行是否会感到压力?

宋中杰:在市场上竞争总是有压力的,不存在没有压力的行业。我们做出行,做顺风车,包括现在推出出租车,我们最主要考虑还是从用户出行的需求出发,整个出行市场竞争其实已经有四到五年的时间了,大家也能看到这四五年竞争的变化,变化主要还是集中于从过去纯粹追求速度和规模变成了要以更好的方式去满足用户的需求及体验。

刚才我们提到了打车里的出行体验,在很多环节中,特别是第二个环节还处在初级阶段,远远没有达到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我们在做的时候还是要集中把出行体验做得更好,让用户出行真的变得愉悦和有趣,而且能够让用户真的喜欢使用你的平台,而不是不得已才使用。

问:未来顺风车和出租车的业务比重如何?盈利模式如何?

宋中杰:我们整个嘀嗒出行的定位主要是定位为大众出行领域,所以做了顺风车,现在推出了出租车。目前看这个市场,短期之内出租车比重会比较大,从更长远来看,顺风车也会发展到巨大的用户体量和出行体量。

对于盈利模式而言,目前阶段我们还没有更多思考这个问题,相信我们在出租车用户体验上做得好,司机体验做得好,有一定体量的情况之下,就会有盈利方式。

问:嘀嗒出行认为自身最大的竞争优势在哪?

宋中杰:经过三年多的行业磨炼和积累,我们有如下几个竞争优势:

1、嘀嗒出行现在是第二大出行平台,这是从用户体量和日活月活的角度来看。

2、嘀嗒出行在过去发展过程中坚持了用户第一、体验至上的原则,所以我们也获得了一大批忠实用户和品牌认知度(的提升)。

3、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团队,嘀嗒出行三年多时间,我们的核心管理团队、创始人一直都没有变化,我们一直坚持在出行领域深耕,这也是行业里很难得的。

问:出租车司机很关心嘀嗒平台如何帮助他们?

朱敏:是的,作为一个新兴的业务,前期我们需要出租车司机的广大支持,我也必须说目前我们针对出租车司机,无论是从注册到接单,包括持续接单,在各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奖励,来激励这些出租车司机在我们平台发展初期能更好满足用户的体验。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从过往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实际上出租车司机强烈需要一个平台能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收入提升,在过往使用过程中,他们非常希望市面上能推出一个没有专车快车与之竞争的平台,同时也能实现公平派单,真正尊重司机的意愿,并且符合司机出车使用习惯,他们希望有这样一个平台为他们实现网约互联网化的服务,应当说我们产品的推出并不是激励政策使然,而是让整个出租车司机得到了更好的服务、更好的产品,让他们更好提升自己的收入和服务,获得市场认可,所以我们对未来与出租车这个行业共生发展是非常有信心的。

问:以后还会增加新的出行板块吗?如租车巴士。

宋中杰:刚才说嘀嗒出行的目标市场是大众出行,所以只要是在大众出行这个领域里,各种形式的出行都有机会嫁接到我们的平台上,但短期而言我还是会集中关注顺风车和出租车这两个产品。

问:我们的18万注册司机有排他协议吗?

朱敏:我看到有记者朋友问关于排他协议这件事,我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我们和所有注册司机是没有任何排他协议的,我们不仅没有这样的协议,而且我们也不认为行业应当出现此类行为,因为整个出租车是社会城市交通的重要承载力量,参与到事件中的每一方,出租车司机、出租车公司,包括提供出租车网约的平台是共生关系,整个生态大家应该考虑合作共赢,而不是通过排他方式实现短期的小利益,对这一点,我们的态度是非常明确而坚定的。

问:西部城市有没有升级出行计划?尤其是重庆。

宋中杰:当然会了,我们接下来的一个重点就是扩大城市覆盖,向二三线城市拓展。

问:请问宋总,出租车业务在监管部门数据对接,保障乘客安全方面,有哪些保障措施?目前是否取得相关业务牌照?

宋中杰:从目前国家对于这个行业的规范上来讲,其实分了两大类,一类是网约车,网约车需要牌照,各地需要要发许可证;第二大类是合乘出行(顺风车),这个不需要牌照,在有的城市需要备案,嘀嗒出行是最早一批在某些城市获得备案的平台,比如在上海、杭州我们都是第一家获得顺风车合乘出行资质(的平台)。

在出租车业务上,我们进入的6个城市里我们都跟当地政府积极接洽,像上海、北京,我们希望接入到它的数据平台里,对司机审核进行严格认证。

问:网约车出现如何融合出租车是关键,派不到单是出租车司机对滴滴出行不满意之处,嘀嗒出行如何规避?

宋中杰:这个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嘀嗒出行推出出租车,我们就是专注出租车和顺风车,上面没有出租车的竞争产品品类,所以在嘀嗒出行的平台上不会出现出租车没有定单(的情况),因为所有即时性需求全都是通过出租车产品来承载。

关于如何激励出租车司机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推出一个出租车司机能信赖的平台,这其实是对出租车司机最大的激励。

问:今年嘀嗒拼车的业务重点怎么样,与摩拜的6元全城打车计划目前实施情况如何?

李金龙: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和摩拜的合作进展,今年10月份我们和摩拜达成了战略合作,我们两边在App介入、服务互通、用户对接以及技术研发方面展开了全面合作,而且打造了城市轻享计划,6元全城打车,目前我们计划的初衷是倡导畅享出行、理享出行、轻松出行、轻价出行四大理念,目前进展是比较顺利的,但由于这个问题涉及到合作方,我们不便在细节上做太多披露,未来有需要我们会联合披露。

我们嘀嗒出行的业务重点,就像刚才宋总和Simon讲过的,在顺风车和出租车两个业务上,这两个业务都有各自的目标:第一,顺风车目标是专注出行真共享,出租车行业目标是助力出租车行业复兴,所以是在这两个目标下开展我们顺风车和出租车的工作。

具体到出租车,重点依然可以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司机端,其实定位是最核心的,我们打造的是没有快车和专车的出租车平台,因此从出租车师傅的心理上,他对我们平台的认知度和共存感是非常强的。我们也会围绕这一点展开相关的司机运营工作。

从乘客的角度来讲,我们给打出租的乘客一个新的选择,事实上乘客和用户都期望自己在打出租时多一些选择余地,让自己的出行更加全面便捷,所以我们的重点也是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的。

问:嘀嗒出行平台在技术方面的投入是怎样的?(比如人工智能?)嘀嗒出行平台对于共享汽车领域将来是否也会涉足?

宋中杰:移动出行行业确实是数据和技术驱动的行业,嘀嗒出行目前技术人员超过了我们整体人员的50%,近期我们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上也加强了很多,所以未来在用户体验改善、超越用户期望方面都是依赖于技术。

至于共享汽车领域我们会不会进入,坦白说,目前分时租赁的方式我们并不是特别看好,未来我们的出行平台其实是涵盖了目前共享汽车所做的事情。

问:看起来嘀嗒这是要逐渐和滴滴全面竞争的趋势了,滴滴也会越来越重视嘀嗒,如果滴滴围剿嘀嗒怎么办?比如价格战,嘀嗒如何抵御?

李金龙:第13个问题是忠岳提的,问题很好,也是我们过去三年多来最主要的问题,我们的感受是,面对竞争,我们注意力确实不应该放在竞争对手身上,而是应该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用户身上。无论是过去三年里做的顺风车,还是我们刚刚进入三个多月的出租车,我们都做对了一件事,就是把我们所有精力都放在研究用户的心声和需求上。

我举个例子,比如出租车市场,这么大的市场为什么我们要进入呢?刚才宋总从外部、内部两个因素都讲了,我再补充一句,我始终认为除了在价格和激励层面以外,还有一层是我们平常容易忽略掉的因素:人心。

当用户和出租车群体喜欢一个东西或不喜欢一个东西时,他的表现其实是比较明显的,举个数据例子大家就会有感受,嘀嗒出租车获得第10000个出租车司机时我们仅仅用了15天,为什么能有这么快的速度呢?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出租车司机群体非常盼望有一个新平台进来,让他们能够看到未来,让他们能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更加公平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

这些心声和需求如果没有人去关注,这个群体确实会越来越边缘化。但是一旦有平台真心实意的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关注他们的心生和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他们就会全力以赴的支持这个平台。

举个具体例子,我们在开发出租车司机群体时,他们会主动做两件事情,第一他们会介绍别的司机进入这个平台,数据表明大概有60%的出租车师傅是通过其他师傅转介绍进来的。另外大家可能也感受到了,近期有很多记者同事在打车时经常向我反馈,今天出租车师傅还向我们介绍了你们嘀嗒。这一点就是很好的表现,他真的从心底里认可我们平台,确实认为我们这个平台就是代表他的利益,是给他未来的平台,所以他会身体力行地把我们当作他的自己人,向乘客、向其他朋友介绍我们,我相信,让司机和用户从心里认可我们,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立身之本。

问:嘀嗒出行近期的融资计划如何?

宋中杰:这个比较敏感,我们会根据我们业务发展的情况去做相应的融资,到时候会第一时间通报给大家。    

我是36氪汽车记者卢姿伊,负责特斯拉、无人驾驶、新能源、车联网、出行及后市场,欢迎直接与我联系,微信:17701221940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百度能否在资金收缩的情况下,为业务发展搭一个更加纵深、更加精明的投资图谱?马东敏是这一切的关键。

2018-01-1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