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 | 「幕星社」获腾讯四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要为漫画家群体争取话语权

Mandy王梦蝶·2018-03-10 09:18
内容创作者掌握更多主动权,作品的生命周期才会长,行业生态才会健康。
幕星社
A轮浙江省2015-07
一家原创动漫创作公司
我要联系

36氪获悉,原创漫画公司幕星社近日完成四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资方为腾讯。本轮出让10%股份,投后估值4亿元人民币。

在近年受到资本关注和追逐的二次元领域从业者中,成立八年的幕星社算是个“异类”。

幕星社旗下头部的两部漫画作品——old先的连载条漫《19天》总阅读量超过70亿,坛九的连载条漫《SQ》总阅读量超30亿次,分别为微博阅读量排名的第一和第二,且在公司只有三人时就以创意广告获得了千万元的年利润。

创始人幕斯告诉36氪,他始终不愿讲的,是“将创作快速规模化、商业化”的故事。幕星社并不打算给漫画家配多名助手流水化作业,无意于快速构建多个工作室同时启动新的作品,短期也没有电影化、游戏化的衍生计划。

那么,除了成熟的作者与作品,幕星社的核心优势和发展规划是什么?

幕斯认为:从知名度和影响力来看,各垂直领域的头部从业者都近似明星,漫画家也应该是这样。幕星社要做的,是服务漫画家,为他们提供成长的土壤,专业成长的空间,成为“明星”。

漫画家 = ?

幕星社创始人幕斯告诉36氪,从业的这几年,深刻地体会到国内对“漫画家”和“IP”这些名词的认识偏差,“当你在同学聚会上说’我是个漫画家’的时候,大家会说,好厉害,那你正式的职业是什么呢?”

2010年,大学刚毕业的幕斯拉着还在上学的old先创办了幕星社,没有经验的他们把办公地址选在北京华贸中心,结果,为了付得起房租,他们只能日以继夜地画漫画,给所有主流纸媒供稿。直到次年春节,因为杂志休刊,无处投稿的幕星社断了收入,交不出租,挥别了豪华的写字楼。

如果这次撤退让他们看清漫画家的生存现状——即使勤奋供稿,在一众主流杂志占有一席之地,也依然没办法养活自己。

在2013年的一场行业大会上,漫画界从业者们聚在一起讨论“纸质媒体会不会灭亡,新媒体和手机端漫画是不是未来”。讨论结果是:手机漫画是有未来的,但是纸媒无可替代,而且,没人知道新媒体漫画的转型应该从何而起。

但这次辩论不久后,幕星社告别了纸媒。他们成为了微博漫画家,画起了传统漫画界不太主流的条漫。  

吸引幕斯的是新媒体对创作者的“危险气质”:一方面,它能通过即时反馈最直接地检验内容的优质程度和粉丝黏性;另一方面,人们的情绪在微博也被放得很大,内容和情节上细小的变化也会收到非常多的评论和私信。

为了与契合这种互动的节奏,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漫画业传统以周或月为单位的更新模式。幕斯告诉36氪,幕星社的作者能够做到“日更”,以军事化模式生产内容。创作者们每天醒来就会立刻画分镜,完善剧情,在电脑上画出草稿,将草稿整理为线稿,上色,发布,起草下一天的分镜,睡觉,坚持数年。

他们和读者的关系不再是毫无交流的作者和观看者的关系,而是相互的影响共生。随着幕斯、old先和坛九与粉丝的长期互动,他们获得了通常只有明星才具备的“人设感”,读者看漫画已经不再只是看故事,更像在关注明星的生活。

到2015年3月,幕星社的微博单条阅读量已达到3000万,坛九的漫画《SQ从你的名字开始》单行本发售时,有三万多人去到了签售会现场,粉丝攒动。

幕斯认为:漫画家不只是画漫画的人,而应该是多面体,既是优质内容生产者,社群关系维护者,也是情感投射对象。幕斯也明确了幕星社的定位 :通过对内容和渠道的把握,让漫画家有明星一样的收入+精神待遇,同时建立年轻作者的培育体系,像经济公司一样帮助他们运营作品、维护社群,并开发有粉丝基础长寿内容的衍生品。”

扩张与培育

基于以上,幕星社能不能快速复制成功作品的模式,做到作者和作品数量的规模化呢?

幕斯认为,幕星社是漫画创作公司,存在的基石是优秀创作者,而人才供给问题是所有平台和工作室共同面对的难题。

在幕斯看来,互联网降低了漫画作者的创作门槛,让所有人都可以画漫画、上传作品。但漫画作为一种供读者消费的内容形式,对创作者的专业度要求从未削减。漫画是一门语言,背后的“语法”和“逻辑”是不可缺失的,但现如今很多国内创作者却并不具备。

在日本,漫画家出道很多时候是一个口传身授的学习过程,漫画家会培养助理,授人以渔,助理日后出道。而国内从业者大部分是自学成才,对于概念和技法的了解有限。这造成行业在平台的保有量需求和专业人才的供给不足中出现了断层。

因此系统地选拔、培训新人,帮助他们运营作品和粉丝社群,建立有自己个性特点的个人IP,是幕星社业务的另一重点。幕星社旗下的95后新人阿闷aman、吉川流、清⻛澈等陆续加入幕星社学习和创作,获得了阅读量破亿、单话阅读量三百多万的成绩。2016年新加入幕星社的眠狼,更是在一年内粉丝量从10万增长到100万,单话互动量12万。

而管理漫画家并非易事,既需要让一群95后在创作中最大程度释放自己的性格,又需要他们吃苦耐劳,日复一日纪律化产出。

同时,幕星社已与中汇影视达成了对《19天》漫画改编剧的合作,并正在与日本角川集团合作进行对《SQ》的动画改编,衍生品和周边的开发也正在规划中。幕斯认为:必须非常仔细筛选长期合作者。若非如此,整个团队的心态都会浮躁,作品的寿命也会缩短。

幕斯表示,市场上大部分所谓的IP都在几个月刚刚迎来爆发就收割红利,有些作者在动画化、影视化的一次性变现后,就不再花心思在这个IP上,也使得IP后继乏力。如果想让漫改成为IP壮大的推助力,而不是退出的终点,那无论漫画家本人还是幕星社,都必须以十年为单位规划内容的生命力。同时,作者要深度参与并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和相应的收益权。

36氪认为,这几年二次元内容的火热不需赘述,资本频繁入场,平台规模快速扩张,产业链下游对于IP的需求大,使得提高作品保有量和内容精品度二者成为了行业关注的主题。

这背后的解决方案就是作者的扶植体系,漫画家的打造体系,和漫画上游产业链的完善。

而内容创作者和平台之间永远存在博弈关系,在平台壮大的同时,幕星社这样的优质CP方,也会成为资本布局的标的。

+1
2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幕星社
我要联系
一家原创动漫创作公司

下一篇

明明有颜值非要靠才华,28岁的链圈投资新贵Olaf

2018-03-1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