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领读 | 谋杀的解剖:是谁杀死了美国经济?

36氪领读·2018-03-22 20:46
在富足时代的贫困~

36氪专门为读书设立了【36氪领读】栏目,筛选一些值得读的书,并提供一些书摘。希望你手边有一本称心的书,让读书这场运动继续下去。

内容简介

本书涵盖的内容包括里根时代经济政策到2008年经济危机的发生,以及之后近10年对美国社会的影响。直接批评了解除管制、对富人减税等经济政策,斯蒂格利茨教授认为,正是这些政策,让这个国家赖以自傲的美国梦成为了普通人遥不可及的幻想。

作者简介

约瑟夫 E. 斯蒂格利茨

约瑟夫 E. 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全球最尖端的经济学家之一,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同时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全球思想委员会的联合主席。

2001年,因其对信息经济学的开创性工作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此之前,他还获得了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斯蒂格利茨教授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牛津大学,是著名的经济学教育家之一。

他还曾担任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斯蒂格利茨教授提出了经济全球化观点,是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著名的专家。他的教材是世界上畅销的教材之一,他的著作常能引起学术界和大众的共鸣。

近期代表作:《重构美国经济》《不平等的代价》《自由市场的坠落》《全球化及其不满》《欧元》。

书籍摘录

这本书以《大衰退的开始》作为第一篇。这篇文章完成于《纽约时报》“巨大的鸿沟”系列之前几年,在2007年12月发表于《名利场》。那正是美国经济开始下滑的时候,而这次下滑却逐渐演变为自大萧条之后最糟糕的一段时间。

在那之前的3年,我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一直在发出经济危机即将到来的警告。其实人人都能看到危机到来的预兆,但是人们都在忙着赚钱,于是对此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像一场马上要到来的盛大酒会,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人是被邀请过去的,但是余下的我们这些人却都要买单。

然而不幸的是,那些本应当维持经济稳定的人却和那些满心欢喜办着酒会(赚着钱)的人打成一片。这就是为什么我要把这部分作为一个章节,作为本书的序幕。大衰退和美国社会巨大的鸿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让我们为这个序幕布景:在20世纪90年代,在互联网技术泡沫的推动下,高科技股价格飙升,国民经济爆炸式增长。但在泡沫破裂之后的2001年,经济开始衰退。乔治W.布什政府实行的全方位补救措施就是减少税收,尤其是减少那些针对富人们的税收。

对于那些在克林顿政府中孜孜不倦地工作以减少财政赤字的人来说,布什政府的施政方针中的很多措施都为人诟病。减少税收,把财政赤字重新拉高——这本身就让前8年的政府工作成果毁于一旦。克林顿政府以削减政府赤字的名义推迟了在基础设施、教育和帮助贫困人口项目上的投资,我当时对此并不认同。

我认为借钱进行投资对于国家的未来更能产生作用,而我更担心的是下一任政府可能会为一些不那么高尚的目的而恣意挥霍这些艰辛奋斗的成果。

当2001年经济陷入衰退的时候,政策制定者们一致认为需要通过刺激经济的手段促进经济复苏。相比布什政府的为富人减税来说,把先前推迟的投资计划付诸实施才是更好的手段。我那时已经十分关注国家日益增长的不平等现象了,而这些不公平的减税政策只会让这种不平等变得更为严重。

在这个时候我开始为《纽约书评》撰文,这之中《布什的税收政策——危险之举》(2003年3月13日)一文中有如下观点:很少能有人让少数人从多数人身上得到这么多。

更糟糕的是,我认为这样的减税效果甚微,而之后的事情验证了我的判断。这也是我在本书中时常会提及的主题,不平等现象会减少总需求并危害经济。美国日益增长的不平等现象正在把金字塔底层的金钱转移到顶层上来,然而金字塔顶层所花出去的钱要比金字塔底层花出去的金钱总和少,所以总需求会减少。

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通过互联网技术泡沫的疯狂投资掩盖了我们经济体运行效率低下的事实。但在互联网技术泡沫破裂之后,经济开始陷入衰退。布什政府以一项针对富人的减税政策作为对策。对于担心国家经济未来发展的消费者们来说,国家经济能够从布什政府的减税中获得的刺激并不充足。

在克林顿政府前几年出台的减税政策上再次减税只会鼓励更多的投机行为。由于这项政策只能让收入极高的少数人获益,所以这项政策在成效甚微的同时又滋长了社会不平等。

拉动需求并促进社会平等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财政政策,即由国会和政府共同决定税收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政策力度不足会使得美联储负责的货币政策负担加重。诚然,美联储能够(有时)通过降低利率和放宽管制来刺激经济,但这些货币政策犹如双刃剑,每一项货币政策的出台都应当万分小心,并且在出台后也要由能够完全理解货币政策危险性的人来进行监督。

不幸的是,那些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的人并没有这份小心谨慎,他们只是幼稚的市场万能论主义者——相信市场永远是最优效率和最高稳定性的结合体。他们不但低估了货币政策给国家经济和政府预算带来的危险,也没能考虑到社会日益增加的不平等。而这种行为的后果现在得以显现出来,他们吹起了一个新的泡沫,与此同时把美国社会中的鸿沟变得前所未有的深。

让经济雪上加霜的是,美联储保持着低利率和放松管制的政策,而这只是创造了一个新的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和它带来的消费热明明就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泡沫总会破裂的,而消费热潮只是在让我们国家下层80%的人们消费他们110%的收入。

2005年全美国总计每天从外国借入超过20亿美元,这绝非长久之计。就如同我的前辈、国家经济建议委员会主席所说,也是我在我的演讲和文稿中一次又一次强调的:“不长久的长不了。”

当美联储在2004~2005年开始加息的时候,我预期房地产泡沫将会破裂。它虽然没在那时候破裂,也只是缓期执行了而已,因为长期利率未能实现协同增长。2006年1月,我预测我们马上要面对房地产泡沫破裂了。泡沫的确没过多久就破裂了,但它的恶果还要等一年半到两年才能完全显露出来。

我在这之后写道:“就如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可以预测一样,它的后果也是可以预知的。”以及“稍作推算就能知道,过去6年来超过2/3的产出增长和就业岗位增加都是和房地产相关的,这显示新建房屋和房屋净值贷款促成了这次消费热。”毫无疑问,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将是旷日持久和影响深远的。

这篇收录在第1章的文章描述了大衰退发生的政策原因:我们做错了什么吗?谁应当受到指责?那些金融行业人士、美联储官员和财政部官员,当他们想要表示发生的危机就像百年一遇的洪水一样不可避免的时候,我却更加坚定地相信这次危机是人为的。这是那些属于1%的人(事实上是1%中的一小部分)给我们造成的。这种事情能够发生,本身就是这巨大的鸿沟存在的表现。

危机的产生

诚然,大衰退有它的受害者,但又是谁犯下了这桩“罪行”呢?如果我们相信司法部的判断,认为各大银行的领导者并没有在这场危机中犯下罪行,那么这桩罪行就没有罪犯了。而我却不这么想,大多数美国人也不这么想。通过以下收录的3篇文章,我试图找出这个危害美国经济的凶手,看看它的所作所为是如何导致了今天的现实。针对证券业给出的简单回复——“只是银行借出了太多钱而房屋所有者借入了太多钱而已”,我还想更深入地发掘它背后的故事。

是什么导致了今天的灾难?这之中必定有政府的无能和错误的决策。那场耗资万亿美元却以拙劣开始,又以狼狈结束的伊拉克战争就是最好的说明。但最应受到指责的是受意识形态和特殊利益影响结合的群体,也正是这个群体使得我们国家的不平等不断增大。这之中尤其应当指责的是那些认为不受约束的市场是最有效率也是最稳定的人。

我们应当知道的是:从资本主义开始诞生起,市场波动就形影不离。有些人认为只要政府保持宏观稳定性就足够了,就好像市场只会因为宏观因素而失效一样。我的观点恰恰与他们的相反:我认为宏观经济危机只是冰山一角,隐藏在它背后的是低效运行的市场。危机本身就提供了大量的证据:危机的产生是不当风险管理和资本分配的产物,是由抵押贷款的提供者、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事实上就是成百上千金融领域和其他经济领域的人的失误导致的。

但我同样认为那些鼓吹自由市场的人目的并不单纯,这次大衰退也是一个例证:那些看起来赞成自由市场经济的人恰恰最希望得到包括大规模救市这样的政府救助。这样的政策必然会损害市场,使得经济增长减缓。其中和本书主题相关的危害表现是:这样的危机会让金钱继续流向那些在金字塔上层的人,而下层的人却要为他们的失误埋单。

在我看来,危害经济的头号罪犯就是那时的总统。《布什时代的经济结局》详细介绍了这位总统在位时的经济发展状况。尽管保守派抱怨财政赤字过高,他们自己创造赤字却别有一套。从里根总统上台开始,大规模的政府赤字成为美国经济的标志之一,直到克林顿总统上台,赤字才开始减少。

但布什总统的一个小小的政策就扭转了这个局面,这条回头路(走向错误的方向)是预支了两场战争费用的结果,是为富人减税的结果,也是布什政府慷慨解囊刺激公司发展并提升公共福利的结果——布什政府不断地给不同领域的大公司“派发红包”,其中一些通过减税的方式进行,另一些则是明目张胆的赠予。而上述这些资金是即使削减贫困人口的安全保障支出也偿付不起的。

就像我不断强调的一样:赤字不一定是件坏事,假使金钱都用来投资,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严峻时期的投资,那便不坏。但布什政府的赤字却是问题不断的——这些赤字出现在看似繁荣的时代,尽管这种繁荣只是被少数人分享的。政府投资也没有被用来振兴经济,而是被放在了某些企业的保险箱里,放在那1%的钱包里。

而更让人担忧的是我预见到即将到来的风暴,但是我们会有钱去解决这场风暴吗?因为在这个时候保守派们会强烈要求财政谨慎支出,在这个经济迫切地需要宽松政策的时候实行了紧缩。

对于这本书更为重要的是,布什总统在任的几年里,美国社会的不平等不断扩大。而布什总统却对此视而不见,甚至加剧了情况的恶化。这只是一篇短小的文章,我无法全面地陈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在克林顿总统执政期间,我并没有注意到不平等有何增长,但在布什执政的几年中,典型的美国人收入(中等收入)在经过通货膨胀修正之后甚至有所下降,这甚至只是大衰退让经济形势一团糟之前的数据。缺乏医疗保障的美国人数量变多了,并且他们必须面对更多的不安全感——他们有更大的可能性会丢掉工作。

但或许布什总统执政时代最大的失败就是为大衰退的形成创造了空间,对于这一点我将在下两章中用更多的篇幅进行介绍。我之前介绍的布什政府针对富人的减税政策在这次衰退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他们不仅没有提供足够的经济刺激政策,还使得国家原有的鸿沟变得更深。

他们还引入了另一个主题,我在之后会说到,这种观点正在被从未采取任何“激进”立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他们认为不平等和不稳定是相关的。2008年的危机验证了这一观点:中央银行针对恶化的经济形势开始创造泡沫,这些泡沫加剧了不平等,而泡沫破裂的时候造成了经济动荡。(当然,美联储应当对这种风险加以重视,但是很明显美联储的人对市场盲目信任,并且他们像指定艾伦·格林斯潘为美联储主席,后来指定本·伯南克——布什的主要经济顾问为主席一样,美联储并不关注国家日益增长的不平等。)

与此同时,第三个主题是政治的角色问题。政策和政治影响巨大。美国政府本可以通过本国投资和发布减少不平等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复苏。这两种方法都能够让经济更为健康,社会更为公平。

经济的不平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政治的不平等。美国正在形成一个由分裂了的社会组成的政体:本应是增加投资的政策变成了富人减税和公司福利政策;本该为了稳定经济保护普通公民出台的管制政策变成了导致不稳定、让其他美国人民向银行家俯首的放松管制。

放松管制

想要理解大衰退的原因,我们必须先回首里根政府大规模放松管制的时代。在《资本主义的傻瓜》一文中,我指明了5个致命问题,这些问题既表明了社会的宏观走向,也互相影响,最终使得国家经济遭遇了3/4个世纪以来的最大下滑。这几个问题中,有的是关于金融的新兴力量的——指定格林斯潘为美联储主席就是因为他支持放松管制,放松管制本身是从里根时代开始的,在克林顿时代得到延续,这之中就包括打破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界线。

管理人员并没有恪尽职守,反而是他们犯下了损害经济发展的罪行。在我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我们只能见微知著地看到事情的发展有多么糟糕。我们知道银行在风险管理和资本分配上犯了错误——他们给银行的领导巨额分红以表彰他们的工作。

我们知道分红体系本身就容易导致冒险和短视行为,而且信用评级系统在捕捉风险工作上表现得非常糟糕。证券化纵使自称能够控制风险,却也使得抵押贷款发行人降低了贷款发放标准(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我们知道银行也是这种掠夺性贷款的参与者。

但我们不知道的却是银行道德败坏的全部,不知道它们以多么大的胃口进行剥削,不知道它们有多么无情。举例而言,它们有多少歧视性贷款?我们不知道。它们如何操纵外汇和其他市场?我们不知道。它们保存的记录有多么潦草?有多少不良贷款在记录中?我们不知道。它们究竟有多少欺诈行为?我们也不知道。

这些不仅是银行的行为,还包括信用评级机构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信用评级机构之间为了提供较高的评级而产生的竞争(这些机构只有在投资银行使用它们的评级时才能赚钱)让它们甚至故意忽视那些或许会降低评级的信息。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韩国监管机构规定本国加密货币交易所智能与韩国本地银行的实名验证系统对接之后,才能进行运营。

2018-03-22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