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中国CEO海兹曼:与滴滴首汽联手,不在意造车新势力

张嫣·2018-04-25 07:30
到2022年之前,大众将与中国合资伙伴共同投资150亿欧元。
艺人资源搜索整合服务平台
我要联系

80岁的大众汽车正在准备转身,更加积极地转向智能化、共享化、电动化——特别是在中国。

无论是4月24日,大众集团举办的北京车展前的发布会上,亦或是再前一天,36氪对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Prof. Dr. Jochem Heizmann)的采访中,它们都在强调这一点。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

“extremely successful”(非常成功),海兹曼曾经这样形容2017年大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2017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及两家合资企业——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创纪录地向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客户共销售了418万辆,并占到了全球市场销量的40%。今年第一季度,增长则更为迅速,相较于中国汽车市场6%—7%的增幅,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销售增幅达到了13%。

而接下来,大众想要在智能化、共享化、电动化方面加速布局。特别是在被新技术搅动的市场中,依旧保持着现有的优势。

到2022年之前,大众将与中国合资伙伴共同投资150亿欧元在以下四大领域: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数字化、移动出行服务。

智能化方面,大众则成立了智能出行服务公司Mobility Asia,推出了智能出行服务品牌逸驾(ezia)。在创新型人机界面开发领域,则与合作伙伴出门问问开展合作。

此外,根据海兹曼透露,在出行方面,大众和首汽集团建立了“高端网络约车和分时租赁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与滴滴出行的合作也已进入第一阶段,将围绕网约车、共享出行、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领域开展合作。

新能源方面,在2017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发布的战略规划“Roadmap E”战略也在推进中。

到2025年,大众将提供80款新能源汽车,涵盖大众所有车型;而在中国,到那时,将会陆续推出约40款本土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也将与合资企业伙伴在电动汽车产业化方面投资100亿欧元。”

大众在中国的新合资企业江淮大众的首款产品——思皓E20X(SOL)品牌

在4月24日下午,大众在中国的新合资企业江淮大众的首款产品——思皓E20X(SOL)品牌也进行了亮相。根据36氪了解,这款新车将可能最先获得滴滴、首汽等出行平台的订单,成为大众集团布局出行业务的重要一环。

但目前来看,大众的新能源车型并不多,不过海兹曼并不认为大众“慢了”,他表示,“接下来会非常快。到2020年前,我们会推出15款本土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大众汽车一直是中国市场最大的赢家。依靠这个占据了它40%销量的市场,它才能一度超越丰田位居世界第一。但技术的变革让世界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中国,新造车企业的涌现正让市场悄然变化。但作为“大象”,海兹曼虽然言“尊重”,但显然不太在意。

“您怎么看新造车势力?”

“我很尊重一些新企业拥有这样的勇气:虽然过去没有销售过一辆汽车,但现在直接投资实现高产能。”

整理自对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采访

Q:大众汽车集团近期调整了管理层架构,迪斯成为了大众集团新CEO,会对中国带来何种影响?

海兹曼:对于大众汽车集团而言,中国市场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据全球总销量的40%。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全球其他市场的平均增速。而且中国市场的基数也非常之大,中国市场所占的份额也在继续上升。

中国市场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销量上,也体现在中国市场移动出行领域的发展,比如电动汽车、智能互联、以及各种智能化的移动出行技术也都超过了世界其他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的客户群体更年轻化,更愿意也更加习惯于使用新技术。

所以我们需要掌握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中国客户的需求、中国的政策导向和这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

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设立中国区业务并直接向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汇报,对开展业务极有帮助。集团在中国目前的业务架构是否要进行调整,现在还没有任何具体的讨论。

Q:大众在今后电动汽车方面会不会增加国产化比例?刚才也提到了移动出行和电动汽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大众未来在中国会不会也有进一步收购本土公司的计划?

海兹曼:我们会在中国推出越来越多本土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到2025年,我们将陆续推出约40款本土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今天,多数的客户还是习惯去购买燃油车的,首先我们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范围要足够地大,另外我们在做到这点的同时,也要确保每一个车型会有足够的销量。这些新能源汽车产品会和我们的合资企业伙伴联合推出,并且会在三个合资企业伙伴中进行生产。

Q:大众汽车集团从2016年开始提出移动出行的概念,截至目前在移动出行领域有了哪些进展?对于集团五年之后的规划,可否描述一下?

海兹曼:对于大众汽车集团在向移动出行服务提供者这一方向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与首汽集团的合作正在取得快速的发展,虽然与滴滴出行的合作刚开启不久,但是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巨大。

此外,在与出门问问的合作中,双方都非常努力,并且目前已经与合资企业就使用、布局所研发的技术达成了具体协议。

我们还确立了整体的移动出行框架,即成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智能出行服务公司(Mobility Asia)这家专门从事移动出行服务的公司,这家企业在启动以及法律程序相关的准备工作上已经就绪,此外还推出了智能移动出行服务品牌逸驾(ezia)。

讲到移动出行五年以后的未来愿景,届时我们所有的汽车产品都将实现智能互联,未来我们产品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将是电动汽车。而且在五年之后,我们应该已经在一些限定区域启动了全自动驾驶项目。一般正常的道路和城市交通场景中,也将会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驾驶,但不会是全自动驾驶。这次大众汽车集团参加北京车展要传递的关键信息就是共享智行(People’s Mobility),我们正致力于实现以人为本和共享智行的移动出行未来愿景。

Q:大众在中国的移动出行方面有很多合作,也会建立智能出行品牌,集团旗下的一汽大众、奥迪也有自己的出行服务战略。在这方面是否业务有重合,是怎么考虑的?

海兹曼:看起来大众的移动出行服务方面的结构有点复杂,实际梳理一下还是比较简单的。我们成立了Mobility Asia的移动出行服务公司, Mobility Asia所有活动都是旨在支持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各个合资企业的销售。

讲到移动出行服务品牌,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每一个汽车品牌都有它的独特性,都有特殊的客户需求。所以在移动出行服务方面,他们可能需要对移动出行服务品牌的进行定位和包装,这样让他们的用户体验可以通过一个移动出行服务品牌与汽车品牌的特性联系在一起。但在这背后的很多技术都是共通的,而且可以通过共享来发挥出合力的。在这样的移动出行服务需求当中,有一些服务已经有现成的服务,只需根据汽车品牌的具体需求进行一些调整。有一些服务是需要全新开发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Mobility Asia公司的成立实际上起到了集成的作用。这样集成式的支持,单独某个品牌或者某一家合资企业是做不到的。

我们的任务是要把已有的各项移动出行服务,包括合资企业已经推出的服务、在中国其他移动出行公司的服务、集团在研发当中的成果,把所有这些服务集成成一套解决方案,让我们车主能够拥有最优质的服务以及最佳的客户体验。 

Q: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近年来都在收购公司或者自己组建软件部门等,在大众,车辆IT业务由新任的CEO迪斯来亲自负责,我想了解一下整个大众汽车集团以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软件方面有哪些计划和行动?

海兹曼:您说的这个趋势是对的,现在汽车产品的研发越来越地由IT来驱动。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推出的最新产品全新奥迪A8实现了第三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在这个领域取得发展很重要的一环是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我们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就是出门问问,我们和出门问问在招募越来越多的软件人员来进行相关的开发工作,包括人工智能的开发。

刚才我们讲到的移动出行服务公司Mobility Asia,这家公司是完全立足于软件的,而且也是和集团之外的许多软件企业有合作关系的。整个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自动驾驶工作是由奥迪这个品牌来引领的,奥迪在中国推进自动驾驶的过程当中,也和中国本土的多家软件企业、IT企业进行着合作。 

Q:截至到目前,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并不是很多,而中国政府已经主推纯电动汽车,您担不担心现在实际行动比规划慢了一点?

海兹曼:我们并没有滞后于计划,接下来在新能源方面我们的动作会非常之快。要让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有一套支持性的基础设施到位。

我们的计划已经落实到了具体的时间表和具体车型之上,比如今年、明年会有哪些车型推出。到2020年前,我们会推出15款本土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我们认为,这个阶段发力正好是非常适当的时机,因为此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要是由补贴来驱动的,此前这个市场上取得的增长率和细分市场的增长绝对不能代表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Q:江淮大众的最新进展是怎样的?

海兹曼:江淮大众的工作正在全速推进,第一款产品亮相之后会在今年下半年投放市场,而且已经有客户需求了。在这首款产品之后,后续的产品以及相关技术研发工作都在推进当中。而且江淮大众推出的首款产品中会搭载我们合资企业出门问问的人工智能产品在里面。

Q:什么样的订单,是来自首汽或者滴滴这样的公司吗?

海兹曼:是的,这款新车已经获得了共享出行业务领域合作伙伴的关注,有望为合作伙伴提供数千辆新车。 

Q:新的造车势力纷纷涌现,那么对于传统汽车制造商和新造车势力的企业互存以及彼此之间的竞争,您有怎样的看法?

海兹曼:我们永远是尊重和欣赏竞争对手的,有竞争才有未来。我很尊重一些新的企业拥有这样的勇气:虽然他们过去没有销售过一辆汽车,但现在直接投资实现高产能。对此,我们也并不感到畏惧。对于新的造车势力,我们也是一直保持密切关注的。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艺人资源搜索整合服务平台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