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离开标准路径,深层次的认识自我价值

狐狸君raphael·2018-05-03 22:35
为了别人期望而活,本质上是我们在为自己估值时,过度地依赖别人的评价。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解题者"(ID:imjietizhe),作者:肖璟,连续创业者,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Google等,著有畅销书《风口上的猪》。原文题目:《后来的我们:本想感动她,最后却只感动了自己》,36氪经授权发布。

最近电影《后来的我们》引发的话题讨论热度不断,电影除了讲述男女主人公虐心的爱情经历还引发了关于认识自我价值的深度思考。本文旨在通过总结影片中男主人公的经历来谈一谈如何在职场中离开设定的标准路径,更好的认识自我价值。

今天准备聊聊最近各种新闻刷屏的《后来的我们》。

看完电影,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奶茶的《后来》,是某段带着遗憾的感情,是仍有余温的回忆。

而我呢,打算聊聊电影里头更残酷的东西——梦想与现实。

「 1 」

见清是有「梦想」的——在烟花绽放的那一刻,见清竭力吼出的愿望,是「衣锦还乡」。

图/ 《后来的我们》预告片

所以他毕业后没有直接找工作,而是在中关村创业搞电脑组装。和小晓在一起后,他的「梦想」清单多了一项:在北京买房买车。

于是,他工作的所有动力,都源于其背负的压力——老家亲戚朋友的评价、允诺给小晓的理想生活…

从结果看,最后见清是实现了「梦想」的——靠游戏开发赚了笔大钱衣锦还乡,也在北京买了套大房子。

然而,当他邀请父亲和小晓搬过去时,却碰一鼻子灰。

小晓说:「你爸养你二十多年就是图你一套房子?我跟你在一起就是图你一套房子?」

见清本想感动小晓,最后却只感动了自己。

他以为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其实只是实现了别人的「期望」,而且还是他自己臆想出来的「期望」。

「衣锦还乡」从来都不是见清真正的「梦想」。

他的梦想是游戏,是《命令与征服》,是伊恩与凯莉。

只不过,他没有选择把真正的梦想放在最前位。

他更在意的,是世俗的眼光,是叔叔阿姨的夸赞,是同学聚会掏钱请客的面子,是北京的豪车好房。

小晓一针见血:「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为了别人想要的而活。」

「 2 」

「为了别人而活」从来都是件很傻X的事情。

从过程来看,因为你不是为了自己而奋斗,低效、不开心自然是常态。

见清的梦想是做游戏,但他创作的动机却是为了「衣锦还乡」,而不是为了做好游戏。

这种动机容易让他感到迷茫、不坚定,也容易被其他可以「衣锦还乡」的替代方案所分心(比如去创业开电脑组装店)。

这样的状态是没法创作出好作品的。

导演 Woody Allen 在一次访谈里说:「你需要做的只有埋头苦干…不要一心想着钱,也不要渴望得到别人任何赞美。」

这也是跟小晓分手后的见清所做的——为了缓解分手之痛,见清全身心投入到游戏开发中,而不是想着怎么赚大钱,他做到了 stay focused,也创作出了一部大家都喜爱的游戏。

从结果来看,就算你取得了成功,你也不见得就能满足别人的期望。

毕竟你要满足的是别人的期望而不是你自己的,你又不是对方肚子里的蛔虫,没法 100% 地洞察对方需求。有时候就算是再精确的言语描述,你对对方需求的理解可能还是有偏差。

再者,就算你准确了解了别人的期望,伴随着个人成长,他们的需求也很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电影里头见清终于出人头地,却发现自己做到的衣锦还乡,并不是爸爸和小晓所需要的。

见清很无奈:「我真的已经努力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小晓说:「但我已经不是我原来的那个样子了。」

图/ 《后来的我们》预告片

像见清这样最后取得成功的还是少数,更多的人陷入了迷茫。

「 3 」

见清是很幸运的,因为他有得选。

爸爸给他买了第一张游戏碟,用行动支持他的爱好。

在见清事业低迷时,爸爸也会安慰他「没钱也不要紧」、「只希望你们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

小晓在和他在一起后,也决定跟他同甘共苦。

儿时的小伙伴也深知他的不容易,主动揽下了聚会账单。

其实见清完全没必要跳进大家的「期望」里,只不过,他主动选择揽下了这些期望,就算这些期望压根都不存在。

「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真的是非常知易行难的事情。

还在麦肯锡时,同事 Audrey 跟我分享了一个故事:她在机场遇到以前做投行时的前同事,发现大家同一班飞机。上了飞机后,她的前同事在商务舱坐下了,她还要继续往后面走。

「这才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她笑着对我说。

虽是句玩笑话,我却笑不出来。

事实上,不单单见清,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难跳出其他人的眼光。

还有更多的人是连选择权都没有,被动地被赋予了「期望」。

一孩政策让我们这代人承载了几乎所有家里人的压力。自小在爸妈期望下长大的我们,小学中学大学都要去最好的学校,不断被拿来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毕业了就算进不了四大投行咨询,至少也要进个世界 500 强当 trainee,做几年后去北美 top 10 的商学院进修,然后到更好的公司。

这是大家都羡慕的「标准路径」。

结果呢?我们逐渐沦为「优秀的平庸者」,慢慢失去了追寻梦想的能力。

「 4 」

重新见到见清后,小晓说:「你一点都没有长大,一点都没有让我刮目相看。」

因为见清还是跳脱不出标准路径,还是跳脱不出别人的期望,还是在为了别人而活,纵使他事业已经颇有成就。

为了别人期望而活,本质上是我们在为自己估值时,过度地依赖别人的评价。

这种单一的自我估值方式,让我们的估值体系变得脆弱。

见清在同学聚会「打肿脸充胖子」失败后的恼羞成怒,当客服时被顾客殴打后的自暴自弃,其实都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没法满足别人的「期望」,那些他自以为重要的「期望」。

于是他自我估值崩塌了。也因此跟小晓分开了。

之所以通过「别人的期望」来作为自我估值的主要手段,通常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或是对自己的心之所向仍不够坚定。所以你才会用世俗的标准化路径来要求自己。

所以当务之急是,挖掘你真正的 passion 所在。

通过对人生目标的挖掘,你可以更深层次地认知自身价值,知道什么对自己来说更重要,知道自己希望在哪些方面创造价值。

当然这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克服种种阻力,是跳出你的舒适圈,是离开标准路径,接着通过试错、不断坚定你的目标,追逐你的热情。

我们便再也不会失去追求梦想的能力。

最后,照例来个图表总结一下——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在这么好的时代,只有顺势而为,站在时代的风口,秉承工匠精神,不敷衍,不将就,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最终才不辜负这个时代给我们最好的机遇,成就自己和未来。

2018-05-0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