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亲述:求职者演无间道,用假身份骗过了三轮面试

boxi·2018-06-28 14:27
我被一位求职者给骗了。

编者按:Catfish是指在网上建立假身份的人。弄假身份的目的各异,但是有人却想靠这个来找工作,而且还差点得逞了。这是一位面试官的亲身经历,她用一篇文章讲述了自己团队差点上当的故事,以及如何防止被冒牌货欺骗的经验教训。供各位借鉴。

接下来要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出于保护无辜者(或者也不是那么无辜)的目的,所涉及的姓名、地点和公司都改了。

我被一位求职者给骗了(catfish)。而且不仅仅只是在电话筛选阶段。那个家伙还用假身份骗过了招聘机构、电话筛选,甚至还通过了3轮面试。当一切被拆穿的时候我们本来已经准备要招他进来了。

如果你还不熟悉的话,catfish是指在网上建立了假身份的人。Catfish背后的动机各异,有的是想着约会app上骗人的,有的是想报复的,有的纯粹是开玩笑,或者像我遇到的这种情况,是想谋个职位的。

这段经历(同时也是一个相当好的故事)让我学会了很多,所以我认为很适合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幕:爱上冒牌货

当一个人好得似乎难以置信时通常真实情况就是不能相信。聪明的冒牌求职者不会以完美的面目出现——他会在你需要的时候说出所有那些正确的东西,但是会表现出足够的谦虚,好让他的故事看起来可信。

经过了无数次的电话筛选、亲自面试甚至一两次招聘失败之后,任何一位招聘经理都会被折磨得筋疲力尽。这种情况下当一名看起来很好的求职者出现时,你马上就会被他给迷住,然后事情进展得不能再快了。

在我们的这个受骗的案例中,我们是想找一个AE的角色,我们跟求职者难以置信地在电话里面就一拍即合。此外,他待过的上一家公司还是我曾经工作过的——这是个加分项,让我马上觉得他很合适拿到候选资格。通过电话筛选之后,我们让他过来办公室跟团队见面。他的知识、他对我们品牌的热情、他的销售悟性、外向的猎人心态以及总体形象给每一位面试官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的这位冒牌货从来都没有迟疑过,总是面带微笑,作业也完成了。我们甚至还讨论了销售运作,谈到了MEDDIC的优缺点,以及Salesforce的工作流。我的意思是说,这个家伙相当不错。

下一步就是offer,如果我运气好的话,也许办公室下周就能有一位新的销售代表进驻了。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稍微看仔细一点的话,本来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他的故事并不是完全可信,他的LinkedIn简历放到了另一面,而我们只有一点点的共同关系——这很奇怪,考虑到我们都曾经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过。

第二幕:情况开始变得有点可疑

我在做出任何招聘决定之前都会进行背景调查。我致电给求职者的推荐人,我还进行自己的秘密背景调查。我知道,秘密背景调查这件事不是每个人都认可的……可是……我的确认为这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湾区。那些此刻正对着我摇头的人我告诉你们——如果我不做秘密的背景调查的话可能永远都发现不了冒牌货。

当我从招聘人员那里要背景资料时,我找了一个在我曾经工作过的公司当过他经理的人——姑且称这家公司叫做Acme Corp吧。他说他离开的时候大家关系还是很好的,所以这个不应该是个问题。

在等着他的推荐信过来的时候,我开始进行自己的背景调查。我离开Acme Corp已有一段时间了,那家公司现在已经有很大的变动,尤其是销售团队的变动更大,所以在那里我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我在LinkedIn上面查看了数百份AE资料,看看有没有什么人是我认识的。我找到了两个人,姑且称之为Jim和Bob,我找到他们问是不是认得我的那位求职者。

次日我收到了招聘人员发来的两份推荐信——但是这两封信既不是那位经理的也不是来自Acme Corp的。显然他也还在等那份特别的推荐信。奇怪……不过也OK。为什么他不让这些信息容易获取呢?

后来我又查看了一下我的LinkedIn,我看到我的两位朋友都回了我,但Jim和Bob都没听说过我的那位求职者。然而,Jim说他还会偷偷地再打听一下。

现在我开始变得紧张了。没有Acme Corp的推荐信……本来应该跟他在同一个团队工作的我的朋友并不认识他。似乎有点可疑。我意思是说,他们相互不认识是不是因为Acme Corp现在已经的销售代表太多了?

貌似可信,但也未必。

然而一切很快就水落石出。

第三幕:抓住冒牌货

招聘人员仍然没能拿到Acme Corp的推荐信——这让我开始心跳加速。肯定有什么事情不对劲。

那天稍晚一点的时候我从LinkedIn收到了Jim的一条消息,他说周围的人他都问过一遍了但是没人听说过这个人。Jom甚至还上Salesforce看过了,但没有一个带我求职者名字的人拥有Acme在Salesforce的账号。最后,按Jim的看法——我的求职者根本没在那里工作过。

TMD。一个人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对最近工作经历(还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公司)都一直撒谎仍然能顺利通过一直到背景调查阶段,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这听起来简直太疯狂了对吧?而且非常冒险。

然后那位关键人士出现了——一位完全是机缘巧合,机率小到像被雷劈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关键人士。招聘人员电子邮件回了我那位求职者的推荐信……推荐人的名字、邮件地址还有电话号码都是我朋友Jim的。不过电子邮件地址和电话号码都是假的。我们的冒牌货被确认了。在这么多经理可以冒用的情况下,这位造假者居然选中了我在Acme Corp里面认得的两人中的一个。这不是撞到枪口上了吗。

这个冒牌货推荐信的邮件地址和电话号码造假就只能走到这一步了。

此后,我拼命地在Google上搜索一切有关揪出catfish的技能并且用到实践上。逆向电话号码查询,社交媒体页面,深度Google搜索等等。然后我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值得担忧的事情。

最疯狂的一点是如果那位冒牌货随便选一位在Acme Corp工作的人当推荐人的话我可能永远都无法知道。我可能会打给假的电话号码发邮件到假的地址上却一直被蒙在鼓里。我可能会跟假的Jim对话,他可能会给我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然后我可能就把offer给那位冒牌货了。那时候就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

第四幕:如何认出冒牌的求职者

在确认了那位求职者的确在简历、LinkedIn档案、在面试中中撒谎并且提供假冒的推荐信之后,我用了很多时间去反思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和我的团队都算是业务相当娴熟的了。这究竟是怎么骗过了我们的呢?又如何才能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呢?

我们无疑本来会招了这个家伙。不过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到最后他总会露出马脚的。

请吸取我的教训!以下是关于如何辨别冒牌求职者的一些提示,以防你被拖进浑水里面:

  • 规则1:相信你的直觉!大多数冒牌货在这过程中都会犯一些错误。也许是一则不大说得过去的故事,也许是LinkedIn档案太新,或者简历上面有一个无法解释的漏洞——不管怎样,总会有瑕疵的地方。我团队里的一些家伙的确发现了这位求职者的故事里面稍微有点奇怪的地方。如果一件事情感觉可疑的话……要相信你的直觉深入挖掘下去。

  • 规则2:认真仔细看看求职者的社会资料。可能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求职者在LinkedIn档案上的缺陷。在SaaS领域做过几年的AE应该有比较丰富的资料才对。这份档案看起来相当的新,而且并没有很多的关系,而且我跟他只有几个共同的关系。

  • 规则3:一定要进行背景调查,如果可以的话要进行秘密的背景调查。这是这个过程里面关键的一步。我的建议是再进一步——看看你跟对方是不是有共同关系然后去接触那些共同关系。如果他们的档案里面没有任何明显的东西的话,看看你是不是认得谁是在求职者过去待过的公司工作过的然后接触对方。

  • 规则4:Google是你的朋友。很容易会忘记这一步。不过在你做出招聘决定之前,在Google搜索一个人的名字因为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会冒出什么来。还有,不要仅看第一页结果——要确保深挖搜索结果看看能不能找到可疑的东西。

在经过仔细考虑(以及很好的自我控制)之后,我决定不签这位求职者并且按照《鲶鱼:电视版》那样制订一项冒牌货对抗计划。令我高兴的是我是在招聘之前逮住了他。如果我们把这个人招进来的话,很难讲会发生什么。也许他的确挺不错可能会成为我们最出色的AE。也可能他甚至连怎么登录进Salesforce都不知道。或者甚至更糟,也许他曾经对某事彻底撒谎。不管结果如何,还是早点发现为妙。

原文链接:https://www.saastr.com/catfished-by-a-candidate/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注意力经济下,创新项目如何做营销才能更有成效?

2018-06-2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