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物种 | 通过多链式结构,COT希望成为物联网区块链通行平台

Odaily星球日报·2018-06-30 09:51
一是不同物联网场景的业务逻辑复杂,目前公链的智能合约难以满足;二是物联网设备所上传的数据量小而高频,现行公链根本无法满足这种交互速度。

编者按:本文来自36氪战略合作区块链媒体“Odaily星球日报”(公众号ID:o-daily,APP下载),作者卢晓明。

“物联网+区块链”是受业界看好的方向之一,我此前就在《区块链的希望与原罪:从金融场景谈起》一文中提过,资产归属信息可以分成生成和流转两步,区块链无法保证上链信息真实,但能保证无法篡改。因此,保证上链信息真实成为重点之一,如果利用可信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读取关键数据,再记录到区块链上,就更为可靠。

这个方向在落地过程中还需要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不同物联网场景的业务逻辑复杂,目前公链的智能合约难以满足;二是物联网设备所上传的数据量小而高频,现行公链根本无法满足这种交互速度。

Odaily星球日报最近接触的COT(Chains of Things),准备通过多链式结构来解决类似问题。COT的创始人兼CEO王稳介绍,COT的定位是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所设想的整体物联网区块链的底层网络结构是“多链式”。COT自身的公链提供一个基础链,用于记录“物”的身份,以及调用与物联网设备相关的基础模块,包括读取、识别、扫码枪、可信设备等底层基础资源。

在这个物联网公链之下,COT为不同场景定制的公链或联盟链,并跨链协作。比如,若数据生产者不愿对外公开的信息,可以只存在自身的联盟链上。

王稳表示,COT为用户提供的价值有确权价值,提供用户的物联网设备的身份构建,包括可信的硬件基础设施和链上的可信身份。

目前,COT已经生产了第一批智能硬件——智能柜,可以用于新零售等场景。COT还有轻量级的解决方案,专门针对有自身硬件的用户,需要往设备中添加金融级别的加密芯片,芯片可以看做一个冷钱包,里面存储着数字身份(ID,象征着改设备所具有的的价值)、用于签名的私钥、物理信息的摘要(映射数据存储的具体位置),或支付硬件。

COT的公链还提供了协同的价值,包括数据从硬件上链之后,可能需要做数据或身份交易,COT有相关的组件;一旦有第三方介入,可能还需要做跨链等操作。

通过多链结构解决的复杂业务场景的定制外,还需要解决的是物联网设备数据传输的高频和公链低下的TPS之间的矛盾。王稳认为,在这类场景还需要用户体验优先,而且他认为,并非所有数据都要上链或达成共识,也并非所有上链数据都需要实时上链。

某些数据,通过原来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解决方式,再加上可信的设备哈希身份,就已经达到可信级别。比如物流数据,通过GPS定位+物+人身份的绑定,这类型的数据可能不需要经过共识就可以判断真伪。一旦用户人在国内,但是卡却在国外发生了一笔交易,就可以认定该笔交易有问题。

至于比较重要的交易数据,也不一定需要时刻同步到链上。他举了公交卡为例,基本上是每天同步到链上一次即可,上链前可存放在终端的连线缓存池中。金融级的加密芯片基本可以保证缓存池内数据不被篡改。对用户感知而言,公交卡即时扣费和充值到账,而且对后端而言,每天一次共识的速度足矣,一旦交易出了问题,可以回滚。 

王稳表示,由于现实业务场景中除了物与物的交互,可能还涉及人与物、人与人的交互。因此,COT在6月与本体(ONT)共同启动“物”战略区块链联合研发计划,主攻公链开发,以及两条身份公链(分别针对人和物)间的数据协作。COT主要负责向物联网方向客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本体(ONT)上也会基于物联网协议建立一个数字身份交互平台。

COT团队现有14人。创始人兼CEO王稳曾任中兴通讯通信技术专家,物联网和智能自动化领域连续创业者,曾参与国家电网物联网和智能系统项目等。COT识别系统负责人景一欧是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工学博士,曾设计开发上海交通卡、世博会门票芯片,参与设计二代身份证设备识别,有丰富的射频识别领域经验。

我是Odaily星球日报编辑卢晓明,探索真实区块链,爆料、交流请加微信lohiuming,烦请备注姓名、单位、职务和事由。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底层的采集和标签化是最难的部分。

2018-06-3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