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观察 | 东南亚市场依然很初级,出海需谨慎

创投观察·2018-07-26 11:31
去年淘金东南亚的热潮后续如何?

本文是创投观察系列的第78篇

分享人:36氪资深分析师刘一鸣

2017年下半年,是创业者和投资人密集去东南亚(主要是印尼)寻找机会的时期,但到了2018年上半年,似乎实际的投资案例数不及预期,很多创业者也回国了。

我最近聊了几位在东南亚创业的大陆人,他们总结了几点原因:

1、  基础设施匮乏。当地的支付和物流是很大的制约因素,想推动它们发展需要巨头的资金和资源。例如在印尼,大部分网购的支付需要去线下缴费,也就是设在便利店或超市里面的ATM机,体现不出电商的便捷性。而这对于消费分期公司来说是个噩梦,如果用户分期了半年,那他就需要每个月拿着现金定点去线下还款。东南亚的物流更是噩梦,有些时候物流费用高于货品价值。对于B2C电商公司来说,如何防止库存货物被偷,是第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某电商平台刚发展东南亚业务的时候,在库存和配送环节货物丢失率高达40%。所以,互联网的便捷性还不具备颠覆性优势。

2、  审批流程繁琐,腐败问题常见。在新加坡新注册一家公司可能只需要1-2周,但在很多东南亚国家需要半年甚至更长。而且需要储备足够用于贿赂的资金,有一位创业者曾说,他把初始资金的50%用在了注册公司的各种“费用”上。

3、  可支配收入还不多。无论统计数据如何,东南亚经济发展水平除了新加坡,大部分国家的整体可支配收入依然有限。很多品类和品牌还不适合,Lazada 2017年的GMV估计在小几十亿,电商平台规模不大且十分分散。对于巨头来说布局是必须的,但对于创业者来说需要规划好自己的发展路径。

这是东南亚的一些真实情况,很多行业的投入期可能还比较长。目前来看,在东南亚赚到钱的人,大多是做现金贷(当地需求旺盛)和直播社交(比较轻)业务,更重当地服务的行业还有一段路要走。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截至目前,楼市还未有相关的宽松政策出现,限购政策等也并没有明确解封,所以说此次放水,与之前坚定的去杠杆并不冲突,更不代表着房产政策的放松。

2018-07-26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