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工作我到底要不要干下去?

彭小六·2018-07-27 20:26
决策并不是一个经常要做的事情。像中午吃什么这样的就用不到决策能力,但是在人生重要选择的时候,你可以试试看。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彭小六”(ID:pengxiaoliu1985),作者 彭小六,著有《洋葱阅读法》。36氪经授权转载。

前几天有个小伙伴问我:“六哥,我现在在一家很大的软件公司,这份工作有点鸡肋,我想知道我到底要不要做下去。”

刚好最近在读万维钢的《高手》,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有一些什么好的方法帮我们做决策。

最常见的方法

这个方法是美国国父本杰明·富兰克林创造的,他把这个方法叫做“道德算数”

比如你面临一个事情不知道到底是做还是不做的时候,这时候你找来一张纸,中间画一条竖线,在左边写下你做这件事情的理由,在右边写下你不做这件事情的理由。

写好之后,你再权衡两边的理由。如果有对立的理由重要性是对等的,你就把它们都划掉,最后剩下的理由哪边多,你就选择那边。

这种方法很多大人物都在用,比如达尔文在考虑要不要结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用到这个方法。

但是这种权衡利弊的方法其实就是假设所有的条件,信息都摆在桌面上,仅仅根据这些条件和信息做出决策,剩下的当然是一个算数问题了。

比如开头那位同学提出的我要不要继续干下去的问题:

  • 干下去的理由:123456;

  • 不继续干得理由:12345。

但这并不是最好的决策方法,因为还是还是再凭自己的感觉。

下面我们看看科学决策的方法和步骤。

科学抉择的4个步骤

科学的抉择分成了4个步骤。其中每一步我们都有可能犯错,克服这些错误就是成功抉择的关键。

第一步看看自己都有哪些选项

一般人做决定都是从现有选项中选,而正确的做法是想象你能不能给自己增加一个选择。

斯蒂芬科维写过一本书叫《第三种选择》,也是讲的这个。

比如在继续留下来和走之间,我能不能斜杠?我暂时不走,但是我利用这些富裕的时间,做一些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探索呢?

第二步评估每个选项的优点和缺点

这一步我们常犯的错误是“确认偏差”——如果你先入为主的有了看法,比如你已经“喜欢”上了某个选项,你就可能不顾事实地坚持这选择。

比如你已经有了离职的念头,这时候我帮你做的所有的分析,其实你就只会从中挑选出支持你离职的观点而已。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我对那位同学说:

没有一份工作是鸡肋,企业又不是傻子,设置一个闲职在公司,只不过是企业期待这个岗位要做的事情和在这个岗位上的人想要做的不一致而已。

不想干就走,因为你在浪费自己宝贵的职业能力积累期,《远见》这本书我们不是刚刚领读过了吗?

那位同学听完我讲之后,马上说:“好嗒!我明天就给我老大发邮件。“

他早就想好要走了,只是需要我来帮他肯定(摊手)。

第三步从这些选项选一个

这一步很多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被自己的短期情感左右。

比如一份新工作,许诺了你一份很高的薪水,这么高的工资就有一个特别大的吸引力,你从情感上是想拿这笔钱的,但是你一定要想远一点。

谁都不是傻子,这个世界上你得到的所有的东西都标了价格的。

自由职业当然看上去很自由,其实自由的时间,自由的选择,哪有那么容易。每天睁开眼睛就是工作,电脑随身带,全年无休是大多数自由职业者的状态。

回到要不要离职这件事,除了新公司给你的薪水诱惑,你更要看你会在隐性层面得到什么,这些会不会让你未来离开后依然为你增值。

钱是挣不完的,《远见》这本书里有一个惊人的统计数据,很多人的85%的财富都是在45岁后积累的。

第四步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一定的准备

首先做人要信守承诺,答应了就要履行。但是任何决策都不是百分百的正确的,如果将来出现变化,你得有准备。

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度自信。比如我们经常讲,我们容易高估自己短期内能做到的。

你可能觉得现在跳槽找一份新工作很容易,但如果你没有去投投简历试试看行情?

如果你现在离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有多少存粮可以放自己去试错 ?

剽悍一只猫做公众号的时候,他手上的钱就够他做半年,他自己也说,我就试错半年,不行我就认怂,回去继续上班。

我是如何做决策的?

我们把做科学决策的过程总结为四句话:

  • 扩充你的选项

  • 用现实验证你的观点

  • 从长远考虑

  • 为抉择错误做好准备

决策并不是一个经常要做的事情。像中午吃什么这样的就用不到决策能力,但是在人生重要选择的时候,你可以试试看。

我在2016年年底觉得是不是要离开我在镇江的岗位时,我特意来了深圳一趟,在行约见了萧秋水老师。

结果萧秋水老师就是用上面的决策方法,帮我做了梳理。她没有给我答案,而是让我扩充了自己的选项。

扩充选项
比如我在纠结“到底是要继续呆在镇江”还是“来深圳做自由职业”这两个选项时候,我就发现我有第3个选择:我可以来深圳加入行动派,成为他们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这样既不用面对自由职业的未知压力,也可以融入深圳的工作节奏。

不要先入为主
我也没有先入为主,看到自由职业者的光鲜,就觉得自己一定要做自由职业。

我询问了很多自由职业者的老师,也了解了很多贸然决定辞职,结果让自己现金流断裂的案例。

我在行约见了好几位老师,听取他们的意见。

从长远考虑
继续在镇江带着,还是来深圳,我更看好未来在深圳的能力和链接。

为决策错误做好准备
所以我当时的评估是,如果我的下班后收入超过我的公司收入两倍,并且持续6个月,我就可以试一试。因为我用至少给自己积攒了一笔钱,让自己有了试错的成本。

比如18年当我决定砍掉其他所有的业务,只专注做洋葱阅读的时候,我为自己ALL IN 的做法,就做好了准备。

账上的存款够我在深圳再呆几年,我可以承受18年的短期亏损。

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做重要决策的4个步骤,简单来说就是:

第一步,多一个选择;

第二步,实事求是,

第三步,从长计议,

第四步,料胜先料败。

+1
1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