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Grab收购后的这5个月,Uber东南亚的员工都经历了什么?

赵小纯@36氪出海·2018-08-14 14:33
只有不到10%的 Uber 新加坡团队成员加入了 Grab,而加入者中大多数是市场团队的初级员工。

编者按:本文来自36氪海外站 KrASIA,原文标题 This is what happened to employees when Uber sold its Southeast Asia unit to Grab

几个月前,Uber 退出东南亚市场,当地500名雇员随之失业。

虽然早有预兆,Grab 三月宣布正式收购 Uber 东南亚业务的消息还是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其中以 Grab 和 Uber 公司的雇员最为震惊。

交接的日子十分忙乱。一则记录了 Uber 新加坡公司员工离职打包场景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视频上说,员工们被突然告知要在几小时内清空自己的办公用品,并离开大楼的。

这一说法随即引发争议。一些员工表示只有几个部门出现了上述场面,还有一些人则表示公司给出了一天的时间让他们打包离职。不过,所有人都认为,在 Grab 与 Uber 确认签订收购协议的最初几天里,各类信息十分混乱,的确让员工们应接不暇。

印尼公司那边,据前 Uber 员工透露,一位从美国总部来的同事才刚刚赴任,还正满心欢喜地期待接下来的交换项目(Uber 允许员工们申请分部间的短期调任)。据传这位同事为这个交换岗准备了很长时间,甚至已经开始自学印尼语。她的上司此前并没有跟她提醒过现在赴任可能出现问题,然而她到达印尼没多久就被告知 Uber 要退出印尼市场,之前的一切计划也就随之泡汤了。

被收购后

Uber 2013年进入东南亚,首站设点新加坡。截止 Uber 退出东南亚的时候,公司已在当地拥有500名员工。收购消息宣布的当天,雇员得到保证将不会失业。收购 Uber 东南亚业务的 Grab 将接收全部 Uber 前雇员。

在正式宣布后的一个月(也就是今年四月),TechCrunch 曾报道过,许多 Uber 前员工表示自己是公司的弃卒,且对于加入 Grab 深感为难。

一些员工告诉 TechCrunch,未经个人同意就直接把他们的工作岗位转入 Grab,这样的做法未免太过霸道。如果他们拒绝 Grab 的这个 offer,他们只能拿到法律规定范围内最低的离职补偿金。除非他们在 Grab 的薪资待遇低于原职位,才能拿到更高的离职补偿金。此外,这一时期雇员们被禁止调任 Uber 其他国家的分公司。

一个月以后,36氪海外站 KrASIA 走访了 Uber 在东南亚地区各级别的前员工,试图寻找出事情的整个演变过程。显而易见的是,东南亚地区的500个雇员并没有全部归并入 Grab。知情人士透露,只有不到10%的 Uber 新加坡团队成员加入了 Grab,而加入者中大多数是市场团队里的初级员工;在印尼,同样转入 Grab 的团队成员则不到5%;在菲律宾倒是有25%的雇员加入了 Grab,其中一半来自于 Uber Eats。

Grab 拒绝公布加入公司的前 Uber 雇员数量及各自的职位。据 Grab 发言人表示,转入公司的雇员数量整体较为可观,其中包含不少之前在 Uber Eats 供职的雇员。

印尼最大电信公司之一的数字化战略投资部门领导 Usman Lodhi 表示,尽管东南亚地区长期被抱怨缺乏高质量的雇员,但是吸收 Uber 原先在东南亚地区员工这一举措,也并非 Grab 的最优解。Lodhi 此前曾任巴西打车软件 Easy Taxi 印尼分支的创始人和董事长,虽然 Easy Taxi 在2014-2016年慢慢退出了亚洲市场,但 Lodhi 一直观察着亚洲打车行业的动向。

Lodhi 认为 Grab 并不希望 Uber 全体雇员都转入自己公司之内。相反,理解这项收购交易中 Grab 真正想要的至为关键,即结束其与 Uber 在东南亚地区旷日持久的烧钱战,并收购 Uber 旗下外卖业务 Uber Eats。如此,Grab 就成了当地乘客和司机共享出行的唯一选择,否则他们就只能继续接受传统出租车公司的服务。

Grab 还是希望招募一些 Uber 留在东南亚地区的高管。正如 Lodhi 所说,人才是公司发展很重要的因素。每一个公司都渴望顶尖人才。

Grab 曾告诉 KrASIA 他们会尽最大努力跟500个 Uber 前员工一一对话,并为他们匹配公司内部合适职位。整个过程预计耗时3个月。而事实上,Grab 与 Uber 的用人结构差不多相同,其中职级较高的岗位都被 Grab 资深员工盘踞,只有极少的 Uber 前员工才能得到这些高位。

KrASIA 了解到,大多数 Uber 前员工对于 Grab 提供的岗位和薪资待遇并不满意,婉拒者颇多。知情人表示做出这个决定也不容易,但要他们加入 Grab,至少应该保证他们与在 Uber 时的薪资待遇一致。

那些加入 Grab 的 Uber 前员工中,有一位表示接受offer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Grab 提供的职位符合其个人职业规划相。还有一位则表示,在薪资合理的情况下,选择了继续在东南亚为其日后交通问题作出贡献。不管出于上述哪种原因,这两个人都加入了 Grab 的市场部门。

并不是说这些 Uber 前雇员除了 Grab 就无处可去。事实上他们还有很多其他选择。Grab 在印尼最大的对手 Go-Jek 已经通过当地社交媒体发声,邀请这些 Uber 前雇工加入自己的团队。而其他如 Lazada 和 Shopee 这样的东南亚小巨头也一样积极延揽人才。

知情者透露,在 Uber 印尼公司的前员工中,只有2%的人选择了 Go-Jek,3%的人选择了 Grab。

前对手,新老板

调任雇员第一个不适应的是企业文化。Lodhi 表示,共享出行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突然进入曾经你死我活的对手公司上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Uber 前雇员们在被匆促告知短时间内即需清空办公室后,已经觉得被孤立了。即便 Grab CEO Anthony Tan 在第二天的公司全体大会上特意向到来的前 Uber 员工致辞,雇员们对于环境依然不适应。

一个曾经参加了那场全体会议的职员告诉 KrASIA,Anthony Tan 大讲特讲共享出行这个行业有多棒,它们是怎么改变城市出行及增加民众收入的。职员表示,“我们对这些当然很清楚,是我们一手打造起来的这个行业”。

这些敏感的情绪恰恰反映了这些 Uber 前雇员对于加入 Grab 的保留态度,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觉得。

一些雇员并不会一直那么感性。2016年加入 Uber 新加坡公司的雇员 Krshna Prashant 表示,“当收购交易确认达成的时候,我们的确很失落。因为那也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但当事情逐渐淡化,我们也陆续约聊了包括 Grab 在内的很多公司去寻找合适的新岗位。”最终,Prashant 选择了 Grab 的工作。

Lodhi 说,此次 Uber 匆促通知公司所有人清理办公用品,事情走到这一步其实早有预兆。当年 Easy Taxi 关门的时候,他的团队也是这么处理的。这样做是受法律保护的,最大可能减少员工复制/删除机密文件的机会。

一名后来加入 Grab 的 Uber 前雇员接受 KrASIA 采访时表示,Uber 和 Grab 的并购与他经历过的其他公司并购都不同。“在并/收购交易中,一般会有一系列的诉求,包括类似信息安全的敏感信息,交接的流程也从来都是困难重重。也许这些都可以顺利解决,但即便如此,两家公司的过渡中总会出现一些不调和的因素。而在一桩并购案中,这些不相同的地方并没有正确错误之分。”

Grab 指出,要求雇员们在几个小时之内打包离职,并不算一项正式指令,但是 Grab 也并不排除这是协议里有关交接程序的条款。Grab 表示公司已经采取了尽可能温和的手段完成这个过渡。

人才本土化

在过去的这些年中,Uber 自己对于当地人才的维护足够用心吗?Uber 前雇员四月告诉 TechCrunch,他们当时已被禁止申请 Uber 其他地区公司的职位。

然而在最近的采访中,一些员工透露,Uber 允许他们重新申请其他地方的岗位,并且 Uber 内部也有 HR 专门负责这个操作。“我们被像新员工一样对待。只不过我们不需要参加那些招聘前分析类的测试。”不准申请其他地方岗位的限制或许只是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群体是起作用的。

Lodhi 表示,他并不知道为什么收购协议要限制 Uber 员工申请其他地方的岗位,但他暗示投资人和股东的意见或许也从中起了作用,因为他们在收购中是有话语权的。

软银是 Uber 和 Grab 共同的主要投资人,并在东南亚有很多其他的投资。Lodhi 表示,对于 Uber 和 Grab 两家公司而言,保持工作人员本地化很有必要。这也是他们能够确保公司在该地区取得持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36氪国际站KrASIA出品。编辑:赵小纯。

“出海频道”已经在36氪app上开出来了!将为大家集中地提供出海的好内容(今年会特别聚焦东南亚)。来,跟着小动画,三步置顶出海频道,一键直达关键动态。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未来十年,虽然整体市场的发展已经逐渐放缓且利润率已经摊薄,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发展机遇。

2018-08-14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