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领读 | 未来在公司工作还会有意义吗?

36氪领读·2018-09-28 20:46
时代在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司形态也在变化,但一些基本原则不会。

36氪专门为读书设立了【36氪领读】栏目,筛选一些值得读的书,并提供一些书摘。希望你手边有一本称心的书,让读书这场运动继续下去。

所有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遇到的世界性问题。时代在变,公司形态也在改变,但是一些基本的原则不会变化。

要不要在后产业资本主义的公司工作

在21世纪的日本公司工作到底具有什么意义?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上述观察应该会给予有益的启发。

进入21世纪,人们在公司工作的不安正在扩散。其背景是,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迷失的10年”,有一些之前从来没有想到会倒闭的大公司倒闭了,之前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公司接二连三地决然重组了。至于中小公司的倒闭和重组,更是到了数不胜数的程度。结果,日本的失业率不断上升,2001年12月,达到史上最严重的5.6%,之后也维持在5%以上。

由此,之前一直认为有着稳定雇用关系和高额收入的中老年职工,也开始担心雇用关系的不稳定性和收入的减少。事实上,在完全失业人员中,45岁以上的中老年层的比重在增加。并且,在中老年失业人员中,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由于解雇或公司倒闭而失业的,所谓非自发失业人员的比率在增加。虽然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在公司积累了熟练技术,但是到了中老年后领着死工资,若被解雇后为此而付出的时间和劳力就付之东流了;或者,他们在年轻的时候,由于年功序列制而领着自己生产能力以下的低工资,但是到了中老年依然领着死工资,若被解雇后年轻时的忍耐也会付之东流。现在,很多中老年职工觉得自己被公司“过河拆桥”了。他们这样的认识也在情理之中。

代表二战后日本资本主义特征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正渐渐地开始解体。有人常说,在统计上,同一个企业内部员工的平均雇用年限,90年代后也的确没有减少的倾向(30多岁到40多岁的员工多少有点减少,50岁以上的平均雇用年限反而在上升)。但事实是,至少正在公司工作的职工和将要去工作的学生,已经不想再按照以前的方式继续这个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了,并且他们这种意识的加强,也开始影响到人们对就业的态度。

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都不是法律,而是惯例。它们由人们的预想支撑着。因为很多人预想这个制度会持续,所以它才得以实际存续了下来。这种预想一旦开始动摇,则意味着由其支撑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会一点一点地解体。并且,在这种状况下,径自选择自由职业生活而不是职工生活的年轻人就会增加(但是,最近年轻人失业率的上升,与其说是自发选择自由职业生活这个供给方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很多企业为了维持中老年雇用关系而雇不起年轻人这个需求方的原因。这是玄田有史在书中的主张)。总之,至少对选择职工生活感到不安的年轻人在增加。

那么,21世纪,在公司工作真的没有意义吗?

首先,在后产业资本主义时代,公司制度不会消失。在产业资本主义时代,公司主要是为建设机械类工厂而大量筹集所需资金的手段。它的作用是辅助最终提供金钱的股东进行统治。而到了后产业资本主义时代,金钱的力量已经相对弱化,结果,公司作为筹措资金手段的作用也在衰退。取而代之的是,防止股东套牢,由专业经营者、科学技术人员和熟练劳动者积累的组织专用型人力资产的作用走在了前面。当然,这里所说的组织专用型人力资产,已经不再是像产业资本主义时代那样有效运营机械类工厂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而是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技术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说,后产业资本主义时代的公司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充当为专业经营者、科学技术人员和熟练劳动者等企求知识的员工,能自由思索创意提供工作场所的身份。并且,这也回到了作为法人的公司的本来作用上来。

总之,不管是作为职工在企业上班,还是自己开办企业,企业在后产业资本主义时代,都基本上会采取公司的形态。更重要的是,在后产业资本主义时代,自己新建公司的时候,在公司工作的经验也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如玄田有史的研究所示,在公司工作的同时,掌握相关知识和能力、积累若干资金、构建各种人际关系网,会提高成功的概率。要想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差异性,就要知道什么不是差异性。

实际上,在日本式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渐渐解体的过程中,员工和公司之间的关系会不得已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员工没想过要在一家公司工作一辈子,自己也可能会开办公司,当他们离开公司的时候,为了有备无患,会想着积累通用型人力资产,而不是组织专用型人力资产。甚至还有些员工希望被分配到因难以晋升而被别人敬而远之的、专业性高的部门去工作。

换言之,对员工来说,或者至少对一部分员工来说,公司不是奋斗一生的职场,而是旨在将来能够独立的修道场。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后产业资本主义中的员工和公司之间的关系,应该类似于资本主义黎明时期的徒弟和师傅之间的关系。

当然,公司也不会袖手旁观、束手就擒。在后产业资本主义中,公司要想持续不断地产生利润,就需要不停地创造出新产品和新技术。为此,如前所述,公司必须完善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奖金、养老金、退休金和晋升等制度上下功夫,以此来留住对公司本身有用的优秀员工,让他们对组织专用性人力资产进行投资。

即使在21世纪,也绝对存在长期在公司工作、并在其中积极晋升的职工。但是在21世纪,职工也同时具有了暂时在公司积累工作经验,之后要么自己开办企业、要么跳槽到其他公司的选择项。以前在终身雇佣制之下,也的确存在很多员工中途离开公司的情况。但是,大部分情况都是公司方面的原因。而在未来的公司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并且为了发挥在之前公司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而离开公司的员工应该会增加。

《未来的公司》

作者:(日)岩井克人

作者简介:

岩井克人:1947年出生,专业为经济理论,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部,麻省理工学院Ph.D.。

曾任耶鲁大学副教授,东京大学副教授,普林斯顿大学客座准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客座教授,东京大学经济学部教授,获贝尔格莱德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现任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

内容简介:

从公司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探讨公司的模式;从法理角度阐述 “公司”的不同形式、不同特点、不同的社会意义。目前,特色鲜明的日式公司、美式公司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未来资本力量减弱、人力优势凸显,哪种公司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人工智能、新零售等一批批浪潮下诞生的大中小公司,必须冲破窠臼,找到创新型的公司模式。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希望你不是因为觉得创业很酷才去的

2018-09-2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