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升经理,真的是职场转折点吗?

瞎说职场·2018-11-07 20:31
职场的转折点,更多在于我们是否遵从内心的梦想,追求我们想要的生活。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ID:HRInsight),作者 Sean Ye。36氪经授权转载。

作为一个时(略)尚(懂)前(英)卫(文)的自媒体,领英LinkedIn是我每天都会去围观的内容平台。

今天看到了一份有趣的调研结果:职场人平均27岁升经理。

我找到在领英的朋友咨询:

27岁升经理,是指带团队的经理吗?还是像多数公司那样,一毕业就有个“客户经理”的光环挂在脑门上?

领英同仁的回复让人绝望:

是真的带团队的经理,平均下来26.8岁。

我盘算了一下,我开始带人是在30岁,晚了4年,错过了一届世界杯,一届奥运会。

现在的年轻人,比我要出色很多,但27岁这个年龄走上管理岗位,依然让我捏了一把汗。

我见过好些少年得志升经理带团队的人,但他们的发展,往往并不顺利,相反有很多坎坷。

27岁升经理,不是真正的转折点,甚至可能是负面的转折点,成为他们回忆里人生的巅峰……

我一位猎头朋友A,26岁当上的主管。

那是2008年金融危机,公司走了一拨经理,人才断档,就把做了2年多猎头,业绩出色的A推上管理岗,带着5个人的小团队。

刚当上领导的他,踌躇满志,想着奇迹般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完成业绩。

猎头的工作,无非是打电话攻关客户、约面试拉来候选人……他业务专精,于是仔细的把工作拆解成每个执行细节,给每个下属安排了高负荷的工作量。

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

但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大公司都冻结了招聘需求,职场人都惶惶不可终日,担心失业,对跳槽选择非常保守。

猎头行业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A急于完成任务,并没有想过下属们怎么想。一颗红心只为完成指标,下属的建议和不同观点,都被他视作挑衅。

在经济不好的背景下,作为领导,要做的不仅仅是给下属压力,期望大力出奇迹;更重要的是安抚团队情绪,鼓舞团队斗志。

A的性格其实不错,也是很爽朗的人,但我完全没想到,当上经理后,他天天在办公室里瞪大眼睛撕下属。很快就有下属受不了,辞职了。

A满脑子只有自己的指标。

我不意外,我也没兴趣批判他。

以我个人而言,开始努力尝试换位思考大约是在30岁;真正做到凡事都换位思考,也就是我娃出生后的这几年。

故事的结局是:一年后,他因为业绩差,被换到了另一个小团队做领导,不久就辞职了。

01.领导力≠权力

我分享过这件事:

某互联网公司,一位主管晚上10点多在群里要求实习生回公司加班,理由是正式员工没下班,实习生也不能下班。

后来他又要求实习生帮忙做PPT,见响应的不多,冒了一句:

一分钟内逐个回话,否则开除。

几次这么一弄,被早已不满的实习生小伙伴曝光到社交网络上了。

看着这段截图,我其实很同情这位主管。

诸位看到的是一个喜怒无常,骄横跋扈的高管,我看到的是缺乏自信,害怕被质疑,不知道如何做领导的普通人。

他之所以制造恐惧,是因为他内心充满恐惧。

事实是这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海量的领导岗位。

然而,虽说很多年轻人被提拔成了“领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具备了足够领导力的领导人才。

在很多领导的固有概念里,领导岗位=权力。

如何让下属听话,如何完成业绩指标,如何让人信服我赞同我,要靠手里的权力。

真的如此吗?

前两天,我和一位老朋友吃饭,他说自己跳槽了。我一惊:你不是刚刚跳槽吗?怎么又跳了?

他苦笑:“面试的时候没感觉出来,这领导是一个骂人狂,开全员会议,轮着按顺序骂人。我虽然才来不久,但迟早会骂到我这里的,我又不缺下家,何苦找一个挨骂的工作呢?”

这是什么时代了?领英之前有一份报告分享的是:95后每份工作平均时长7个月,

如今的人才不缺工作,相反如今的企业缺少人才。

真正的人才,又不是五行缺骂,哪里会搭理威权式的上司。

威权式的领导,实际上可能是能力最弱,影响力最弱,自信心最弱的领导。你没办法让下属信服你,所以你只能靠掀桌子骂人,会议室里轮流羞辱下属,甚至炒掉高水平的下属,来寻找一个领导的存在感。

02.领导≠领袖

领导和领袖只有一字之差,但事实上天差地别。

在我看来,领袖的终极奥义,是「成就下属,帮助下属成长」。

讲道理,一个团队领导,想蜕变成团队的领袖,那么必须站在员工的角度为员工着想,解决员工遇到的工作问题,甚至是生活问题。

这个观点,放在很多传统风格的领导面前,可能要被喷的:

你是不是以为“四海之内皆你妈”,都得宠着你惯着你,你才能干好活?

事实上,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宠坏”员工的价值。我在之前的《如何精准判断一家公司是不是好公司?》文章里提到过不少案例。

阿里腾讯推出的无息贷款买房,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中的最大难题,房子。

谷歌的食堂,各式各样的食材搭配,甚至连撸串都可以在食堂撸,帮员工解决了吃的问题。

星巴克为员工父母提供重疾保险,一定程度上,帮助离开故乡去外地打拼的年轻人解决了照顾父母的难题。

携程的托儿所发生了虐童丑闻,虽说是难逃责任。但是携程推出这个服务本身,也是为了员工解决照顾子女的问题,初心是好的。

企业有义务这么做吗?

不见得。但通过这些福利,企业能够吸引到一流的人才,并让这些人才能够专注在工作上。

很多人评价腾讯的加班是这样的,说是加班,但管饭管打车,也帮员工省了很多生活中的琐事时间,不用挤地铁,不用买菜做饭,不用刷锅刷碗。公司还有浴室,可以去健身房出一身汗之后洗个澡再回家。

回到领导身上,作为领导,一个至关重要的职责,是帮助员工解决职业发展的困惑。

很多人担心下属一旦成长了,就会跑路……可是话说回来,不成长的下属,对公司又有什么价值?下属也不傻,真的发现在公司没有成长机会,人不会走吗?

还有人担心下属成长,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自己的位置就不保了,这个担心也是多虑。

打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职场带新人,和游戏里带着新人打野一样,大家一起升级,但升完级的技能点,我们加在不同的地方而已。

帮助年轻人在技能和知识方面提升,也意味着我们自身领导力的成长。

如果作为主管,自己拒绝成长,指望依靠压制年轻人的成长,保住自己的位置,这就比较天真了。

03.当官≠转折点

领英的报告里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另一部分内容:

成功抓住转折点的职场人平均加班时长仅为3.5小时。每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职场人的加班时间最长。

对于职场人来说,想要通过“加班”和“奋斗”把握住人生的转折点,概率很低。

我自己的转折点,大约是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当天:

知乎大V面试现形记

初创公司做不下去了,裸辞跳槽找不到好工作,最后在512当天通过一次奇妙的面试,从一家三无创业公司跳槽到了财富500强企业。

运气帮了我一把,从此进入了人力资源行业。

但之后,我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开始探索学习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如今多少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在行业里积累了一点名气。

回首我自己的转折点,我做的最出色的决定是:

在社交媒体起步时,及时上车。

如果我当时一味沉浸在事务性工作里,我恐怕很难从一个组织活动的市场专员,蜕变成5年后的数字营销总监。

当时社交媒体不是我的分内活,我给公司的微博账号写文章做运营,都是完成同事的KPI,义务劳动。

但这种义务劳动,不吃亏。

如今常有小伙伴来咨询,被同事压榨怎么办?被领导安排新任务怎么办?

我希望小伙伴们能够抬头看整个市场的变化,看看不同工作类型的发展机会,有些工作,虽说不是我们分内活,但对我们的职业发展有帮助,这就不是压榨。

在《我知道你不想跳槽,但你应该多去面试》我也提到过:

抬头看市场趋势,就不能仅仅待在公司内。

举个例子,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招聘电商人才,这意味着什么?

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招有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他们到底是需要分析什么样的数据,合适的候选人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抓住趋势,我们更容易给自己定位:

自己现在在什么位置,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写在最后

27岁升经理?这可能很抓眼球,却不是这份领英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

小伙伴看到这个标题可以感觉有些惆怅:人比人,气死人。

我希望小伙伴们还是佛系一点。

详细的,我在《三十岁还没有走到管理岗的人,后来都做了什么?》里分享过。

从未来的职场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不会走上管理岗位,而是会选择扮演专家的角色。

没错,不做管理岗,可能活得更自在,活得更精彩。

在我看来,职场的转折点,不在于27岁当上了经理,不在于30岁做到了总监,也不在于40岁迎娶了奶茶妹妹。

职场的转折点,更多在于我们是否遵从内心的梦想,追求我们想要的生活。

我今年36岁,本命年。

4月初,我辞掉了美世的工作,离开了待了近20年的上海,离开老婆和4岁半的娃,接受朋友的邀请,来帝都北漂半创业来了。

如今大家叫我伏地魔——潜伏在帝都的魔都人。我朋友点评:你永远不知道,人为了工作会做出多么可怕的事情。

害怕吗?是的,我很怕。

现在工作挣钱更多吗?扣掉房租和来回路费,还不如之前。我还不得不接一些自媒体广告来补贴在帝都这里高的离谱的租金(请大家原谅我的广告)。

这份事业肯定成功吗?我不知道,尽人事听天命。

独自北漂遭罪吗?遭罪的,几乎每周末往返两地的方式,对于一个奔四的人来说,精力就是跟不上,更别提租房和水土不服的破事了。

但我知道:

如果我放弃了这个机会,我会后悔。

我不知道这一次的选择,会不会成功。

但我相信这是我的转折点。

国外有一个很经典的视频:请路人分享「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

回答五花八门,有提爱情的,也有提事业的,也有提朋友亲情的:

  • Not saying I love you(没有和ta说:「我爱你」)

  • Not following my artistic passion(没有踏上我钟爱的艺术之路)

  • Not having kids before my dad passed away(没在父亲过世前生孩子)

在黑板被填满之后,可以看出大家后悔的事情,有一个共同点:

没有做的事情、没有说的话、没有去追寻的梦想。

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让我们赶紧去完成那些没做会让我们后悔的事情。

+1
1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第一财经/南都周刊/领英职场专栏作家,知乎人力资源优秀回答者

下一篇

2018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现场直播

2018-11-0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